商贸金融保险欺诈

时间:2022-06-24 03:45:14

商贸金融保险欺诈

金融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主要生态,一定程度上掌握着经济命脉。而国际贸易同样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本流动的基本方式,同样掌握着现代国家的经济命脉。因而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保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体制的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规则的正当性、运行的有序性和执行的合法性,成为当代国际金融生态平衡的重要保证。伴随着入世阶段性深入,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也在不断地确立和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断的与国际市场接轨。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一个国际贸易新成员,中国对国际贸易规则缺乏熟悉,同时在长期形成的国内贸易定向思维的导向之后,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初往往缺乏对风险的科学预测,自然也就缺乏基本的防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我国企业不仅仅要在客观存在的国际贸易风险面前保持冷静,而且还要针对各种风险的规避和方法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占据优势。

1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表现形式

1.1汇率风险

汇率是一国与他国货币的比例关系,是国际贸易中首选要面对的风险。一般来说,汇率的上涨或下浮是由市场供求变化而发生的,而国际贸易合同又有着比较长的交货期。从合同的签订到履行是需要一个过程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会带动计价货币的比值的上下浮动,因此企业的实际收入也就伴随这一效应而沦为波动。而这一波动自然会对企业的外币支出业务和外币收入业务即结汇业务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一旦遭遇外币升值所形成的本币相对贬值时,就会增加实际支付的本币货款额,随之增长的还有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额,从而吞食了一部分企业净利润,对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往往是每个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1.2信用风险

信用缺失是风险的一大动力。国际贸易的支付与结算方式都是迥异于国内贸易的,而且买卖动辄都远隔重洋的,需要隔空。而正是基于这种特征,近几年来很多不法商贩利用各种隐蔽的非法手段和方式,以货款及拖欠货款等名义进行诈骗活动,这些都构成了进出口企业极为棘手的风险所在。据可靠资料显示,我国涉外企业海外坏账率高达20%以上,这些坏账必然带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的经济和信誉损失。基于国际贸易中常见的风险环境,可想而知,国际贸易中的金融环境的有序性和风险降低对于国际贸易的整体效益意义多么重大。因此在考虑到这些固有风险的基础上,必须针对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金融保险诈骗这一类较为集中的风险类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讲,风险的相对方自然是对风险的防控机制,二者之间的博弈角逐决定了国际贸易整体格局的发展向度。同样,以博弈论的视野来看,国际贸易中的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是主要的博弈主体,它们之间的抗衡也决定了风险的存现消失,自然也决定了风险防控机制的定位和原则,是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从博弈的动态性而言,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往往会交替成为各国乃至国际社会实施贸易活动的指导性政策,因此风险也会不断改变其策略和利益归属。而从博弈的长期性来看,自由主义终究是国际贸易的主流价值取向,因而风险始终是国际贸易中挥之不去的因素。因此,从博弈论的视野来看,以防控为主的贸易政策将是保证国际贸易格局健康有序的重要保障。

2国际贸易中金融保险诈骗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

2.1方式

国际贸易中金融保险诈骗的主要方式有三种:(1)虚构保险标的;(2)人为制造保险标的损失的假象;(3)故意违反如实告知和保证的义务。基于国贸金融保险的特殊属性和要求,相比其他民事合同,保险合同对于诚信有着远远高出的要求,因此一直被公认的、凭借诚实信用原则作为订立保险合同的基准已经形成并根深蒂固。这就隐含着被保险人承担告知且保证的义务。这种意味着在单据签订且保险合同订立时,投保人必须如实告知保险人相关保险标的的重要事实,这样就可以保证保险人对真实的保险内容及其操作情况的全面了解,最终达成承保与否以及费率多少等事项的确定。一旦是由于被保险人主观原因,无论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所造成的重要情况向保险人隐瞒或告知失效行为,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扣掉保险费。保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如果发生在合同解除之前,那么保险人没有偿还义务和责任。很多国家针对这一事项都有着类似的法律规定,用以保护保险人利益和保险行为的正当性,当前仍然有些不法分子捏造假信息骗取保险金。而保证是保险的充要条件,是被保险人对保险人针对特定标的的担保,被保险人必须恪守承诺,对合同条款保证严格履行。然而不法分子为少交保费而蓄意违反保证合同义务,就为了发生事故时获取保险金,因而会采用一些欺骗手段来完成。

2.2成因

(1)制度层面。也就是现行国际贸易制度本身就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而这也成为任何形式的保险诈骗活动的诱因和起点。按照信证方式的约定,即便在对运输公司、是否在某港装了某货、货物运输是否离岸等信息统统不知情的情况下,再加上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没有调查了解这些情况的义务,因而银行无需问开证人就可以支付。也就是说,单证只要相符,银行就放钱。这种制度设计为保险欺诈提供了空子。平心而论,作为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跨国商业交易活动,国际贸易的买卖双方所履行合同的从备货、装货到付款大部分环节,所依靠的是相互交换单证来完成的,这种过程管理下任何一方都极易成功实施诈骗。

(2)运输管理层面。首先表现为运输方式登记方面。很多国家实施的登记方式都是开放式的,只在促进运输市场流通,因而仅在运输注册这一环节实施相对严格的管理审查,在收取登记费和税款这个环节严格管理,从而给金融保险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不法分子有意捏造虚假的有关运输工具的各种属性,包括建造时间和地点、载重量、容积、法人身份等信息,而一旦欺诈行为发生根本无从查据核对这些资料。正是这种开放性带来的诈骗的高便利性,加上高利润,使得很多不法分子趋之若鹜,因而屡禁不止。

(3)查处制裁层面。国际贸易涉及跨国法律对接,因此在诈骗活动的识别、定性上往往标准不一,很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因此查处制裁很困难。首先是查证困难。相对其他民事合同,国贸保险合同双方法人的关系具有很大特殊性,甚至受害方明知道对方在欺诈,却仍然不能将其绳之以法,就在于这种一边倒的信息占有格局而造成的证据不足。其次是诈骗活动的处理困难。这就是在于大量案件大多数情况下都涉及跨国管辖,管辖动机和目的都不统一,受害国想管却没有管辖权,有管辖权的国家却不想管,因为对本国无利可图。因而即便证实不法分子的欺诈行为,却难以执行判决结果。再加上国际贸易金融保险欺诈这类案件的非人身伤亡属性,使得很多国家的诚挚机构都难以形成本质的积极态度,而且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因此难以查处裁决。

3国际贸易中金融保险诈骗的防范对策

3.1立法司法先行

如前文所述,金融保险欺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际贸易制度的漏洞,加上各国缺乏统一的法律,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的。因此就要加强保险欺诈的立法与司法,应加快制定有关的国际性决议或国际公约。由于当前国际上对如何防治国贸保险欺诈缺乏统一的认识,因此法制上也不健全,从而造成了打击不得力合作不协调的局面,因而始终难以有效控制保险欺诈。我国作为一个外贸大国兼保险欺诈的主要受害国,必须通过自身的外交努力与世界其他国家尽力保持认识上的一致,共同促成国际贸易保险欺诈的国际公约早日出台。这一点需要国际刑警组织的全力出击,将打击国际贸易保险诈骗犯罪提升为国际司法合作项目,无论此类诈骗行为在哪个国家发生,都不遗余力地立案抓捕,并尽最大努力引渡并移交至受害国处理。另外对于那些因而造成了诈骗活动得逞,从而带给国家重大经济损失的人和机构,也应依法予以惩处。

3.2设立防控国贸金融保险诈骗的专门机构

目前,国际商会机构和国际海事组织等都相继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从事反欺诈调查工作。它们都掌握着一些材料,这些资料包含了涉嫌保险欺诈的人员组织的详细信息,并且可提供查验运输、鉴别文件、受害授助、调查追踪等各项服务,已经得到了各国的青睐。有些国家还相应建立了反诈骗专项机构,对于减少损失、防止受害等发挥着重要的功效。因此,我国也需尽快建立类似功能的反欺诈专门机构,制定反欺诈的规章制度,做好反欺诈对策的研究工作,同时进行反欺诈的技术培训,宣传教育,技术指导,协调有关部门的关系,收集和传递信息,协助缉捕案犯等任务。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起世界范围的防治欺诈网,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反欺诈斗争。

3.3落实各种预防措施做好事前监督

预防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制裁,基于诈骗活动的巨大危害性。因此,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警惕意识,从而自觉防止受骗。可以想见,国际贸易中金融保险欺诈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业人员法制观念不强,警惕不够。有鉴于此,对外贸易管理部门要引起足够重视。要通过教育宣传手段组织从业人员学习国际贸易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其法制观念,从而自觉履行岗位责任制。定期组织专题讲座,介绍国际贸易金融保险欺诈的前沿动态,预防和制止保险欺诈技术手段和防止、补救措施等,使从业人员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增强忧患意识,防止上当受骗。其次要加强业务培训的组织,确保国贸金融保险管理人员最基本的业务能力、尤其是识别、防范保险诈骗知识技能水平。

上一篇:双足与保健 下一篇:农产品中金融保险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