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时间:2022-06-24 12:23:29

临海市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摘 要:浙江省临海市是我国海洋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但随着临海市经济建设的加快和临海市人口的增加,单一的海洋或陆地资源开发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临海市海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统筹陆海,联动江海是临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因此,科学地判定临海市沿海地区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进程,能够有效延续浙江省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一贯要求,也对实现临海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临海市;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51-03

临海市地处浙中沿海,是浙江省海洋资源大市,拥有丰富的“港、涂、渔、景、能”等海洋资源。全市海岸线长227公里,海域有大小岛屿86个,开发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作为台州港的中心港区,临海市将成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龙头、温台沿海产业带重要节点。”(梅跃森,2011)[1]海洋经济已逐步成为临海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浙江省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临海市把海洋经济提升到浙江省发展战略之后,我国许多学者从战略角度对浙江省临海市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规划和管理海洋经济的现代科学方法,以及实行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然而,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的逐渐拓展,如何通过海陆资源开发来更好地发展临海市的海洋经济、如何通过发展“海陆并进”来提升临海市的区域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等问题将是临海市区域海陆统筹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临海市海洋经济的发展现状

临海拥有陆地面积41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 820平方公里。陆海兼备、滨江临海是临海市典型的地缘优势,也是临海市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随着临海市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浙江省发展战略的实施,临海市海洋经济面临着大发展的机遇。

(一)陆海一体化经济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借助临海市蓝色经济发展上升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机遇,临海市确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开始打造以“港口引领,陆海联动”的“L”型海洋产业带[2]。一批适宜沿海发展的产业链条向内陆腹地延伸。形成了一批具备陆海联动发展特质的海洋产业集群,推动港口海运业与临港工业双轮驱动,实现港口、港城和临港产业联动发展的有机结合[3]。

(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三)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培育滞后

2000年以前,临海市海洋产业主要是从事养殖、捕捞等传统海洋经济生产,2004年后临海市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新生产业发展将是带动整个海洋产业新一轮发展的突破点。然而,目前尚未充分利用“渔、涂、港、岛”等丰富的海洋资源,新兴产业培育滞后,海洋产业链偏短。

(四)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研发平台缺乏,产业化水平低

这是临海市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大制约。海洋产业的研发需要先进科技的支撑,目前临海市尚缺乏联结多领域多学科的研发平台,且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产业化水平低。

二、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模型设定

借助灰色关联理论思想,构建基于数列曲线的平均相对变化态势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形状越接近意味着序列间关联度越大,形状差别越大则关联度越小,从而据此判断系统发展的影响因素。其计算公式为:

(二)数据的选取

现实中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选取的样本指标存在差异。为了避免因选用指标的不同给研究结果带来偏差,我们需要先对所选用的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和标准化处理。为此,本文根据产业聚集和金融发展之间耦合发展的特点,结合浙江省的产业聚集与金融发展的状况,选取规模指标、效率指标、发展指标作为其发展情况的测度指标,用计算熵值法得出产业聚集与金融发展的权重值。本文研究中所用的相关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0—2012)[5]、海洋科学数据[6]、中国海洋信息网[7]、临海市海洋与渔业局[8]、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9]等。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根据公式(1)(2)可以对临海市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程度度进行测度,由计算结果可知:

1.临海市海洋第一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 0.695,与陆域第二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04,与陆域第三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 0.717。即海洋第一产业与陆域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最高,与陆域第一产业的关联度次之,与陆域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最低。用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出,海洋第二产业与陆域经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海洋第三产业与陆域经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经计算,各产业间关联度数值如表1所示。

由表1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海洋第一产业与陆域三大产业的关联度排序从高到低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海陆资源之间的复杂产业体系见图1。

2.临海市海洋第二产业与陆域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63,与陆域第二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34,与陆域第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为 0.723。即海洋第二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关联度最高,与陆域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次之,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最低。

3.临海市海洋第三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灰色关联度为 0.779,与陆域第二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65,与陆域第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为0.755。即海洋第三产业与陆域第一产业的关联度最高,与陆域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次之,与陆域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最低。经计算,各产业间关联度数值如表2所示。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临海市海洋产业链不仅产业关联度高,而且辐射面宽,既有规模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广阔。因此,增强海洋经济对内陆的辐射力,从而加快临海市陆域经济的发展,为临海市带来强劲的海陆资源和产业一体化经济的增长。

目前,浙江省临海市正处于海陆资源和产业一体化联动发展阶段初期。因此,充分利用海洋产业,可以推进陆域产业发展,实现临海市产业系统的整体发展,进而最终实现临海市海陆资源系统的资源最优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四、当前临海市发展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战略的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转变思想意识

首先,要坚持陆海统筹,临海市海洋经济优势思想意识,将思想从传统的片面追求陆域经济效益思想向多层次、海陆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经济思想转变,建立海陆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及加大海洋文化传播、宣传力度,形成有临海市特色的海洋文化知识理论体系和研究传播普及机制。

(二)坚持陆海统筹,打造现代陆海产业体系

要按临海市“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优化海洋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大临海市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共建力度,坚持陆海统筹、陆海联动,充分发挥涉海的区位优势、广阔的滩涂资源优势和门头港良好的港口深水岸线资源优势,把这些战略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挥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旅游和其他海洋产业的主导作用,重点推进当前海陆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发展,从而辐射和带动临海市陆域产业经济的发展。

(三)以海洋文化为载体,大力推进传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目前,浙江临海市传统的海洋产业仍以粗放式生产为主,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要坚持传统海洋经济向新兴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采取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推进传统海洋产业集团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的步伐,把传统海洋产业链“做粗”“做长”,着力培育陆海产业一体化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推进海陆产业关联度高的区域建设

陆地区域是海陆一体化发展重要的能源、原材料、重化工产业基地。因此,要以港口为依托,以临港城市建设为支撑,以海洋化工、海洋生态环境工程项目、海洋资源深度开发工程项目、海洋船舶工业为龙头,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一批港口依赖性强、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关联度高的临海产业群,实现沿海海洋产业和陆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拓展海陆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空间。

(五)完善海洋要素投入保障体系

首先,针对海洋企业科技创新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政府要加大对海洋资金投放保障力,建立政府海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其次,鼓励、引导、支持涉海新兴产业项目,加大对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企业上市融资,以分散海洋科技创新风险。最后,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同时,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六)建立海洋人才引进的长效机制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要采取重点扶持与跟踪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领军人物,坚持把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作为临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积极探索保障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海洋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陶晓庆,刘绍翔.临海:海洋经济助力大港之梦[N].台州日报,2011-12-25.

[2] 邵燕飞,肖娜.海陆港联动建现代化古城[N].今日临海,2012-07-26.

[3] 梅璎迪.陆海联动、陆海互补——长三角步入城市群合作新领域[N].新民晚报,2012-04-24.

[4] 陈开炳.生态文明背景下临海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探讨[EB/OL].http:///html/main/kptdView/2012-03/124411.

html,2011.

[5] 王宏,李强,等.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2012.

[6] 海洋科学数据[EB/OL].http:///.

[7] 中国海洋信息网[EB/OL].http:///.

[8] 临海市海洋与渔业局[EB/OL].http:///html/hyyy/gb2312/.

[9] 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EB/OL].http:///.

上一篇:论会计环境与会计制度设计 下一篇:黑龙江省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评价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