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陈旧变时尚

时间:2022-06-23 09:57:04

将陈旧变时尚

一般来说,改衣店都开在街边,和低档裁缝店没有多大区别。董秀霞却独辟蹊径,将改衣店开到了高档购物场所——北京长安商场。

不要小瞧她那不足20平方米的改衣店,月营业额竟能稳定在3万元,纯收入超过1.5万元。

为服装变身

1991年,董秀霞进入一家服装企业工作,求上进的她从进厂起就为自己立下明确的目标:学习技术,将来以技术为平台做生意。

几年后,董秀霞自立门户,在北京一家购物广场开了服装店,经营普通服装,但收入甚微。董秀霞发现专业的改衣行业有很大的市场,于是她放弃了服装生意,专攻改衣,在北京国贸地下室租了一间房来做改衣店。

改衣店生意红火,但业务主要是锁裤边、肥改瘦或其他简单缝缝补补的活儿,所以收入仍然十分微薄。

有一天,董秀霞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日本有个叫Paper的品牌,每年都会在最热闹的场所举办一次“改衣秀”:把二手衣裤翻出来,经过水洗、漂白、染色、剪裁等多道工序后,旧衣裤就变成了时尚服装。

董秀霞心想:“一件几百元的新装一季之后就会落伍,弃之可惜,穿之无味。要是把过时的衣服改领子、加毛边……为服装变身,使压箱底的旧衣服重新得到利用,肯定有生意。”

2005年底,董秀霞将自己的“独绣阁改衣坊”转让,从地下室转战到长安商场附近,一改以往低端形象,做起了“陈旧变成时尚的生意”。

改衣改出门道

有一次,一个姑娘拿了一件没怎么穿过的衣服来,料子很好但款式早就过时了。董秀霞更改了衣领的款式,把宽松腰身改成收腰款,姑娘的男朋友见了直说比新的还好看。还有一名男顾客,在拿到修改好的风衣后也惊叹:“老板是不是自己添钱去买了一件新的给我啊?”

越来越多的白领把压在箱底的过时衣服送到董秀霞的改衣店。服装行业十几年的从业经验,使董秀霞拥有了敏锐的眼光,能够一眼看出衣服改造出来的效果。如果无法达到客人的要求,董秀霞会直接跟顾客解释清楚,顾客可以选择是否改款。董秀霞介绍,她接到的活大致可分为几类:一类是面料中低档,但修改变化较大的时装;一类是面料较为高级,需要细致加工的服装;还有衣服出现小洞,需要巧妙处理的衣服;最常见的就是穿衣者体型发生变化,需要将衣服修改合身。

董秀霞说,小改大也并非不可能,设计至关重要,如果拼接不当就会将一件旧衣改成另外一件旧衣。绣花工艺能使改制后的服装增加新的主题。有了独特的刺绣加工,改造后的衣物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件独一无二、永不过时的个性化服装。

走少而精之路

董秀霞曾经尝试将改衣店的规模扩大,但管理上出现了问题:“人多了管理起来很难,开支也大了很多,自己反倒赚不了太多钱。”后来,董秀霞恢复了小规模经营,精简员工,各有分工,特别难的技术就由自己亲自操刀。

尽管专业改衣在市场上是新兴行业,前景广阔,但董秀霞认为:做这一行投资不大,但对技术要求很高,缺乏专业的裁缝是发展的最大瓶颈。改制品牌服装是要有一定技艺的,一件几千元的名牌服装如果改坏了就会分文不值。

除此之外,难以接到大单生意,也是制约其规模发展的瓶颈。“衣服的改造不同于卖衣服,每件衣服更改的地方都不一样,即使是跟一线品牌的商家长期合作,也很难一次性接到大单子,做的都是散户的生意。话说回来,即使接了大单,人手也不够用。因为顾客拿来改的都是高档服装,每一件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

通过多年的改衣经验,董秀霞总结了一条营业原则:“与其做大,不如做小做精,以质量、特色取胜,把自己的改衣店经营成一个高端品牌。”

(责任编校 王鹏翔)

上一篇:美文欣赏(一) 下一篇:未来最具潜力的行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