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知、重行、育情、深意

时间:2022-06-23 05:49:31

[摘要]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教育保持一致。本研究强调家庭与幼儿园密切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调查了解家长本身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影响很大,家长们在培养孩子上缺乏正确的方法,更加缺乏教育的信心。我园利用艺术游戏这一特色途径,尝试从“贵知、重行、育情、深意”这四个方面入手搭建家园合作的桥梁,特别是重“行”――方法传递,促进亲子合作技能提高,如亲子艺术游戏课堂与户外亲子游戏、每周亲子游戏活动单、Q群、微信平台交流拓展等,并通过育“情”――参与体验,使亲子合作效应提升,以及本园独有的集创游戏文化艺术节家园交流活动,来促进全园性的合作交流。

[关键词]合作性亲子游戏;集体创作游戏;家园参与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社会学习是一种跨越不同领域的综合学习。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教育保持一致。“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来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一理念的提出,更是强调了家庭与幼儿园密切合作的重要性。

如今“独生子”现象带来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孤僻自私、缺乏合作等种种问题日益凸显,作为教育主导的幼儿园能做些什么?作为同样负有教育责任的家庭又能够做些什么?

一、幼儿缺乏合作意识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一情况,我园自编设计调查问卷《××园亲子合作意识情况调查》,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幼儿园目前家庭亲子教育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家长自身的社会化水平对幼儿有一定影响。平时喜欢外出交友活动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69%,而这部分的家长中61%认为自己的孩子喜欢和人交往。喜欢居家独处的家长占调查总数的22%,而这部分的家长中83%认为自己的孩子性格安静内向,不太喜欢和人交往。可见,自身不喜欢交往的家长,其日常较为封闭的社交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孩子。不喜交往的家长平时较少为孩子提供外出及交友的机会,家长也表示不习惯鼓励孩子主动与小伙伴联系或来往。反观之,平日喜欢交友性情开朗的家庭,孩子大都性格活泼,喜欢和同伴交往。

2.大多数的家长在家里与孩子合作机会少。只有46.5%的家长在家有和孩子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习惯。超过半数以上的家长以没时间、不会和孩子玩等理由,在家中较少与孩子交流。调查中的105个家庭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孩子平日在家主要以独自玩耍为主,与他人一起游戏的机率仅占18.5%,其中和家人一起游戏的几率更是不到10%。

3.家长培养孩子眼高手低。家长普遍希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问卷中的家长100%都能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是很重要但81.5%的家长不明白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而在选择“培养有效途径”的多个项目时;而93%的家长选择“幼儿园培养”,98%的家长选择“家园共同培养”;47%的家长选择“家庭教育培养”。由此可见,家长们对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都很重视,但缺乏专业的教育引导,他们迫切希望幼儿园能从专业教育角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4.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不足。85.5%的家长都表示自己喜欢艺术,但其中73.5%的家长表示自己艺术水平低,不能和自己的孩子谈论或指导孩子欣赏艺术作品,更不可能和孩子一起参与到艺术类的游戏。由此可见,艺术是受家长们喜爱的内容,但家长们对培养孩子缺乏正确的方法,更加缺乏教育的信心。

二、策略与行动

幼儿合作意识属于社会性领域,而社会性能力的培养主要从“知、情、意、行”这四个方面进行。鉴于此,我园利用艺术游戏这一特色途径,尝试从“贵知、重行、育情、深意”这四个方面入手搭建家园合作的桥梁。

1.贵“知”――观念更新,促进亲子合作意识增强

(1)知专业之音――家园专家、教师讲座

幼儿园的“集体艺术创作游戏“在当前来说,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教育思维和方法,让非教育专业的家长们从理解这个概念。到接受这种观念,再到融入这个家园共育的过程,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我们邀请到外来的专家为家长们做讲座,请本园的园长、教师们以家园沙龙等座谈形式,让家长们倾听教育专业的声音,了解教育改革的转变,产生家庭教育的动力。

(2)知孩童之性――家长会

以往的班级家长会大多是老师说家长听,家长们大多是被动的心态。我园的家长会尝试一些简单有趣的合作性游戏穿插其间,如传纸条、条件反应等游戏,既活跃了家长会的气氛,调动了家长们的兴趣点与注意力,又让家长们感受到合作性游戏的乐趣。

(3)知教育之事――宣传栏

幼儿园内及每个班级的门口设立多个艺术游戏宣传栏,以图片、照片及文字介绍的形式,时时向家长们展示幼儿园及班级开展的一些艺术合作游戏情况。家长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班上最近又玩了哪些有趣的合作性游戏。还可以及时欣赏幼儿园近阶段开展的一些大大小小的集体艺术合作游戏情景,从而欣喜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同伴们一起自信而快乐的身影。

(4)知未来之向――幼儿园、班级环境

艺术的氛围可以熏陶大众心灵,合作的思想可以转化教育行为,游戏的理论可以成就喜乐之园。我园为孩子们做出了各种艺术作品布置园内环境,让家长与孩子们共同欣赏艺术的创意与美感,更以校园文化墙、亲子合作栏等环境元素向全园家长传递家园合作游戏教育的理念,让家长们萌生教育使命感,萌生家园集体感。

2.重“行”――方法传递,促亲子合作技能提高

(1)行可行之道――亲子艺术游戏课堂与户外亲子游戏

我们不定期的邀请部分家长来园参加亲子合作游戏的课堂活动,从欣赏艺术作品的环节中家长们惊讶于孩子们的丰富想象,从艺术创作的创新表达中家长们感受到艺术贴近生活的别样乐趣,从和孩子的快乐游戏中家长们体会到亲子交流的重要性。通过直面教师,直观学习的方式,家长们逐步学习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方法,逐步尝试将合作游戏的方法运用于亲子教育中。我们以这些少数家长为扩散点,个别交流反馈,有针对性的作出改进。并将亲子课堂中的有效经验提炼出可以推广的亲子游戏,邀请全体家长参加,以最受孩子与家长欢迎的户外活动形式进行艺术合作亲子游戏。

(2)行长远之道――每周亲子游戏活动单

每周一个亲子活动单,是我园坚持了几年的一个亲子活动项目。亲子活动单就像是家园共育的导向标,建议家长们什么阶段带自己的孩子做什么。艺术来自于日常生活,让家长们创造条件带领幼儿通过参观、游玩等方式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合作来自亲子游戏。从简单的手指游戏,到呼应的娱乐游戏,再到需要合作学习的节奏游戏和手工游戏,家长们和孩子们一起重温那些孩童时的趣味游戏,一起尝试那些与音乐美术结合的艺术游戏。

(3)行广阔之道――Q群、微信平台交流拓展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普及,微信、QQ群等平台为家园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充分利用这个多媒体平台,由班级教师定期推荐好音乐、亲子小手工、趣味游戏、亲子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内容,有文字信息、范例图片、动感视频,全方位的为家长们展示了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全方位的吸引了那些日常不愿接受单调说教的青年家长的注意力。此外,随着这一家园交流平台的逐渐成熟,从原有的教师主导过渡到家长们的主动参与、收集与交流,如一首好音乐,一个好创意,一个有趣的游戏等。

3.育“情”――参与体验,促亲子合作效应提升

(1)情由浅及深――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这一幼儿园传统的家园工作模式已经存在数十年。以往的家长开放日,家长以观看孩子的在园学习生活情况为主,即使孩子有其他的活动演出等,家长也总是在旁边拿着相机拍照。我园这几年尝试逐步推进的阶段式整合式的家长开放日模式。从小班开始到中班、大班阶段,家长们可以经历观看孩子游戏表演――参与亲子合作游戏――参与亲子合作音乐游戏――参与亲子合作美术游戏――参与亲子合作艺术综合游戏等。在参与家长开放日的成分、程度不断增加,随着参与度的提高,家长合作的热情与创作的激情也逐步加深。

(2)情由己及彼――跨界家园交流活动

幼儿园就是个小社会的缩影。亲子需要合作,家园需要合作,社会更需要合作。我园开展艺术合作游戏家园活动时,逐步推行从小组班级跨年段全园合作的模式。随着家长们逐步熟悉幼儿园内的人和事,随着这类跨班界家园交流活动的深入,一种集体合作的向心力悄悄萌发,一种集体归属的感情愈加深厚。

4.深“意”――理念拓展,促亲子合作意义深远

(1)意且思且行――集创游戏文化艺术节

集创游戏文化艺术节是我园所特有的家园交流艺术节日活动。从第一届“舞动节拍、快乐同行”的音乐游戏艺术节到“把爱画在蓝天下”的美术游戏艺术节,再到第五届“畅音乐之声,游美术之园”的综合艺术节,在每一届艺术节上,每一个普通的孩子和家长都是主角,既有孩子们的集体创作,快乐游戏,又有家长们的大胆创意。以艺术节活动的方式阶段性地汇总家园共育的成果,并促进了全园性的合作交流,拓展集体艺术创作游戏进一步深化的思路。

(2)意且歌且远――集创游戏推广

随着集体艺术创作游戏特色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发展,我园进一步与社区、社会加强合作模式,家长与孩子们将自己创作的艺术游戏成果展示在社区大众面前,展示在社会媒体面前,让每个平凡的孩子和家长都为自己的合作成果自信和自豪。

三、结果与分析

本园通过近几年开展的“艺术亲子游戏特色”家园共育工作,观测到幼儿园里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合作愿望和合作情绪明显提高,中班幼儿在艺术游戏活动中的合作独立性有所强化。大班幼儿则是在小组及集体协商合作的质和量的两个方面表现出显著提高。而家长们从刚开始对艺术合作游戏的课程不理解、不重视,到现如今能积极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游戏活动,主动配合各项特色亲子合作任务,并在家庭教育观念上产生了明显的转变,生活中鼓励带动孩子积极与同伴交往合作,产生了“周末小群体”“班级亲子聚会”等一些自发性的交往合作现象。

艺术教育的宗旨是培育美的心灵,合作教育的宗旨是培育爱的情感,家园教育的宗旨是相互支持,共同行动,实现最大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王耀楠.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A集.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北京:中央名族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迪士尼如何设计《疯狂动物城》 下一篇:万豪+喜达屋酒店:这个联姻的结果是喜是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