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不断:强生深陷“召回门”

时间:2022-06-23 05:11:38

全球知名制药公司美国强生,最近遇到了大麻烦。包括明星产品泰诺在内的共计4700万余件强生药品,因工厂设备生产程序不足以及清洁不充分原因,面临大范围召回。

又见召回,优质品牌“怎么了”?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表示,本次召回的产品都是在强生子公司麦克尼尔的宾夕法尼亚工厂生产。涉及药品包括儿童用泰诺、8小时泰诺、泰诺关节炎止痛片、抗过敏药可他敏、速达菲(Sudafed)、派德(Sinutab)等产品。涉及地区为美国、巴西以及加勒比。

据国外媒体报道,强生这次召回4700万件问题产品,主要是从批发商手中收回。强生在召回公开信中表示,这些被召回的药品仅限于批发环节,医疗机构和消费者不需要为此担心自身的用药安全,也不需要担心出现重大安全事件。强生还称,这次召回是一个预防性措施,并不是出现使用者出现不良反应报告才进行召回。

尽管并未出现严重医疗事故,但如此大规模的召回已经严重损伤了强生的品牌声誉,更何况这已是强生公司自2010年以来的第15次召回行为了。从去年开始,强生频频爆出大规模召回事件。例如,2010年1月,强生召回泰诺等约500个批次的非处方药;同年4月,强生在美国和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召回40多个批次药品,涉及多种广泛使用的儿童及婴幼儿非处方药;8月,遭到会引发眼睛刺痛等问题的投诉后,强生在亚欧市场召回约10万瓶日抛型隐形眼镜;11月,强生召回约400万盒儿童抗过敏药可他敏和约80万瓶儿童止痛药美林,并扩大泰诺感冒药的召回至总计900万瓶。美国《纽约时报》刊文发问,“这个几乎已成为优质的代名词、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品牌怎么了?”

代价巨大,何处追问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强生召回事件频频,其原因很可能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得不好,同时监管也没有做到位。有观点认为,像强生这样出现如此严重的系统性问题实属罕见,原因可能在于错误地将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监管分散化。还有观点认为,强生的问题在于过分追求降低成本。据国外媒体报道,有两位曾在强生供职的员工承认,强生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没有重视麦克尼尔工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另有强生的其他前员工表示,强生最近几年在投资新设备方面总是犹豫不决,因为投资新设备和确保生产质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频繁的召回事件,也暴露出强生公司的管理出现了巨大漏洞,使强生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受到严重影响,并直接导致其业绩下滑。有专家表示,对强生公司来说,没有什么能比人们对于它的品牌信任更为珍贵的了。“但现在,好像只要隔一天强生就会出现一个新的质量问题。”一直以来,强生都是美国民众最信赖的药品品牌之一,但现在,显然这个印象已经开始动摇了。出于对强生的不信任,消费者不得不选择其他品牌的产品。这使强生的销售额损失惨重。

强生公司2010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其在美国的总销售额从2009年的17亿美元下降到13亿美元,大幅下滑25%。而召回最多的非处方药和营养品销售,更是大幅下降了40%。强生的报告预计,2010年的召回事件共造成约6亿美元的损失。

拯救强生,从何处做起?

由于强生公司产品种类多样、旗下公司众多,强生公司的总体经营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有业内人士对该公司的前景依然表示乐观,但是鉴于近期强生的低迷表现,富国银行和高盛公司最近已经下调了强生公司的股票评级。今年1月,高盛还降低了对强生2011盈利额的预测,部分原因是其工厂究竟需要多久才能达到FDA的要求仍然存疑。

召回风波已然爆发,面对困境,这家跨国巨头决定挽回名誉。强生子公司麦克尼尔的发言人表示,“作为世界级非处方药制造商,为恢复公司声誉,我们将投入任何必要的资源,做出任何必要的变革。为把事情做好,我们不惜花费时间。”

与此同时,为整改麦克尼尔公司,强生首席执行官威廉C•韦尔登已经拨出超过1亿美元升级和改造麦克尼尔的厂房和设备,并任命新的生产管理人员,聘请第三方咨询公司设计新的运营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加强质量控制。

希望强生公司能够吸取这些惨重教训,不再重蹈覆辙,重新成为捍卫“为使用强生产品的母亲、父亲、医生、护士、患者负责”这一理念的企业。

然而,对于强生来说,目前采取的这些工作,面对全球用户来讲,显然是不够的。比如,包括中国在内的爸爸妈妈们对于宝宝用的强生退烧药已经具有了长远的信赖。但中国药品质检总局关于强生此类产品不合格的一纸令状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小范围的恐慌,明文中并没有说明此次找回是预防性的,也并没有说明实际上强生生产的这批质量不合格产品根本就没有进入中国,这对强生在中国的信誉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强生中国是否用意在修补这些损失,从目前的状况看,还未见任何有成效的措施出台。

声誉受损是系统性的,要完成全局性的拯救计划,强生,你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广告是移动互联网重要的一环 下一篇: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的三大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