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中的人口计生工作难点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06-23 04:45:10

“城中村”改造中的人口计生工作难点与应对策略

摘要:“城中村”是城市扩张与制度约束的产物,是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碰撞和交融的人类聚居所。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城市改造步伐加快,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如火如荼。在改造过程中,“城中村”这一特殊社区无论在景观形态、道路交通等有形的方面还是在社区文化、社区组织及社区人际关系等无形的方面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剧变,这种剧变也给社区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拟就武汉市洪山区的实践探讨“城中村”改造中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难题及应对策略。

洪山区是武汉市“城中村”较多的中心城区之一。目前,35个“城中村”已有3个全部完成改造,有12个整体拆迁、村民在外过渡,有9个部分拆迁,还有11个尚未实质性启动改造。近两年来,纳入改造的35个“城中村”出生人口2500人,占全区出生人口总数的19.53%,但政策外出生数达到198人,占全区政策外出生人数的比例高达36.46%,足见在“城中村”中人口计生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社区特点

要了解“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人口计生工作的问题及其原因,有必要先分析“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的社区特点。

户籍居民居住方式:从集中到分散。“城中村”改造通常都涉及到住房拆迁,有的是整体拆迁,有的是部分拆迁。在拆迁还建过渡期间,拆迁户有的在其他地方购房居住,有的则自行在外租住,原来聚居的社区居民会分散居住在市内不同地方,有的甚至到外地工作生活。

居民社区认同:从凝聚到离散。社区不仅是一个有地域边界的人们生产生活其间的空间区域,还包括该区域内的一定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文化,特别是人们在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但在一个改造中的“城中村”,居民不管是在外购房居住或是租房居住,很难说某个人的这种居住分散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因而人们原有的对社区的认同也发生了变化。

社区组织:从常态到过渡态。“改造”本身就是一种过渡,“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由于居民的分散以及社区中心事务的变化(拆迁改造是社区的中心事务),使得无论是社区的正式组织还是非正式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等方面都从原来的常态变为过渡态。

户籍居民:从同质到分化。“城中村”虽不同于普通的乡村,但仍保留一些乡村的文化和特质,在生产、生活、社交、信仰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但“改造”和“拆迁”打破了这一切。收入和财产拥有情况的差异会带来生活方式甚至人生态度的差异。

人际关系:从信任到猜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房屋拆迁补偿和集体资产的处理,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会引发各种矛盾。特别是一些地方补偿机制和标准不透明,而且开发商的加入形成“管理者——开发商——社区居民”的三方博弈,会使原本人际间的信任受到伤害,出现相互猜忌。

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计生工作的难点

“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的上述特点会一定程度反映到人口计生工作中,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困难。

(一)人口计生管理受到弱化

服务对象不稳定。“城中村”改造既是有形的社区建筑和社区景观的变化,也是社区文化、社区组织、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与这些变化相伴随的是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组织体系不健全。在“城中村”改造期间,原来完备有力的计生网络体系受到冲击。村、社区、经济实体相互交织,机构、人员职责职能不清;主要领导主要精力放在拆迁还建、股权分配上,对人口计生工作过问不多;计生专干精力不集中或工作积极性不高;计生信息员(中心户长)工作热情降低或被解散。

信息渠道不畅通。“城中村”改造期间(通常要持续2~3年),原有社区居民居住分散,有些人甚至连联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加上原有的中心户长等信息队伍的流失,造成工作人员对本村的常住人口联系难,怀孕、生育、节育等情况掌握难,带来基础信息数据的严重缺失,影响了基础工作质量。

服务条件不具备。“城中村”改造带来大量的拆迁,原有的服务阵地、场所、设施等也随之拆迁,社区对育龄群众的服务能力也随之下降。

管理体制过渡不顺畅。“城中村”改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撤销村委会建立居委会。但由于“城中村”改造的时间长,期间管理体制有时候是城乡管理交叉并存,或过渡期采取临时管理模式,工作人员仍是原村级组织的工作人口,不能适应和胜任新的管理服务要求。

经费保障不充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社区自治组织与经济实体要剥离,使计生经费不能得到保障。这从两个方面影响到计生工作:一是使原来的计生奖励政策不能兑现,二是以前由村集体负担的工作经费和计生人员工资、信息员报酬得不到保证。

(二)部分居民“政策外生育”的愿望被激发

根据对近两年洪山区改造中的“城中村”政策外生育情况的调查,我们把这些生育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圆梦型生育。有些居民原来就有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想法或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付诸实践。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这些人中有的得到了巨额的拆迁补偿或分配到大量集体资产(股权),经济条件改善了,加上“过渡期”的计生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他们就开始将想法付诸行动,实施政策外生育。

赌气型生育。“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有伴随集体经济改制,在确认股权范围时,某些规定能够使几十年的邻居之间获得利益相差悬殊,部分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村民抵触情绪大。

逐利型生育。有些“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对居民的部分补偿或产权分配按人头进行,多生育能够多获利。这样的政策激发了少数人的“逐利型生育”。

攀比型生育。“城中村”开发中,高档小区越来越多,入住者有的是名人富人,他们游离于单位组织的监管之外,街道社区较难控制他们的生育行为。其他的居民也可能效仿和攀比他们,导致政策外生育。

固财型生育。有些重男轻女、思想守旧的居民在“城中村”改造致富后,面对巨额资产,觉得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人,将来如果没有儿子继承就是家产旁落。于是,想办法生育儿子继承家产,巩固家业。

三、“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人口计生工作对策建议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我区对加强人口计生工作逐村进行了调研,在加强管理和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现提出如下建议对策。

(一)坚持“三个统筹”

一是坚持人口发展统筹规划。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好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在制定房屋拆迁、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过程中,在村社区组织人员配置和服务场所、设施建设中,把保持人口计生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纳入到城中村改造的发展大局,全面加强人口计生工作。

二是经费保障统筹到位。考虑城中村改造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分级给予倾斜,落实城中村改造进程中的人口计生工作必需的经费。

三是专干队伍统筹到位。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要加强网络建设,健全管理、服务、群众三支队伍,确保社区计生专干的配备,保证过渡期间计生专兼职队伍不散,人员不减。实行股份制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兼任社区居委会书记或主任,落实股份制经济组织计生专兼职工作人员和信息员。

(二)落实“三个同步”

一是计生政策同步落实。在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中,体现对计生家庭的优先和照顾。做好过渡期生育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工作。

二是阵地建设同步到位。按照城中村改造规划,同步推进计生阵地建设,建设好人口计生办公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口学校、协会会员活动之家,以及户外宣传栏、长廊等阵地。有条件的社区,建设人口文化园。

三是服务管理同步跟进。推行“五个一”的服务管理制度,即结合城中村改造,清理登记建立一个育龄群众花名册;建立一张重点对象管理服务的责任联系卡;在居民拆迁还建过程中,向村民租住地社区交接一个协管联系函;每年开展一次生殖健康普查;通过发放过渡费、发放节日慰问物质或资金等形式,落实一项重点对象定期见面制度。

(三)做好“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城中村改造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落实股份制经济组织计生法人负责制,实行双向目标责任制,即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与股份制经济组织签订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奖惩兑现。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全面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活动,深化创新生育文明建设,重点实施幸福家庭推进计划。围绕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等内容重点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等,增强群众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念。

三是强化群众自治。在城中村改造过渡期间,尤其要重视发挥计划生育合同管理的作用,合理制定章程公约,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稳定加强计生群众自治组织网络,公开计划生育事务,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民主监督作用。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口计生委)

上一篇:对广西钦州市乡镇全民健身点居民健身现状的调... 下一篇:如何提升医院西药房的数字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