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特色营造

时间:2022-06-23 04:18:14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特色营造

【摘要】本文从居民的需求、开发销售的效益需求、社会的需求等方面论述了营造居住区特色的必要性,概况构成居住区规划设计特色的各项要素,并就营造方式提出了见解,并通过实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必要性居住区特色特色要素营造方式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城市居住区(包括居住小区)的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城市面貌。全国各城市都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城市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的同事,城市居民面对着崭新的居住环境所表现出的“失落感”和各居住区环境面貌的极大雷同所出现的“特色危机”,迫使城市规划师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特色居住区的必要性

住宅及其与人类居住生活密切相关的空间环境,我们称之为居住生活空间。从不同的视角来考虑,居住生活空间具有不同的属性。居住生活空间的不同属性,均从客观上要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必须注重特色的营造,而作为规划设计人员,从主观上也要求自己的规划设计成果能充分反映包括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开发商和居住者等不同服务对象的价值需求,以及能在居住生活空间的不同属性之间找到适当的交汇点。

(一)居民的需求

住宅是满足人类需要的人工庇护所和基地。人类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以及文化娱乐、社会交往、休闲运动等需要。以发展的进程而言,起初,人们仅期望“居住有其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人们开始重视生活质量,逐渐地对其住宅、居住环境以及居住区内的精神生活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满足自身愿望的能力相应提高。以发展的同一时期而言,一方面,由于个人能力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每个家庭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平衡能力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和对居住生活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也带来需求的多元性。因此要满足这种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要具有不同特色。

(二)开发销售的效益需求

从经济的角度看,住宅是一种商品。它既有一般商品的个性,又具有其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性。商品生产的经济效益要通过销售来实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使生产出来的商品顺利的销售出去,除了商品本身要物美价廉,即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之外,其规格、型号、质量、产品形象和售后服务等都必须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另外,由于住宅商品的异质性、不可移动性和耐用性,因而更需要市场定位的准确和富有鲜明特色(卖点),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只顾需求的多样性,盲目兴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居住环境恶劣的住宅,在市场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其后果不但是开发商难于承受的,同时也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社会的需求

从社会的角度看,住宅是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相互组织、相互渗透的复杂网络中的最基本单元。一方面,由于人生的大半光阴是生活在居住空间内,因而如果多数家庭无法为自己提供一良好的居住场所或改善居住环境时,这对个人、家庭以致社会,都有难以估计的影响;方面,妥善解决居住问题,不仅有利于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而且还有精神文明方面的积极意义,因为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陶冶和提高居民的文明素养。因此,除了发展商品供应体系之外,客观上还应结合各地条件,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

(四)文化传承的需求

特色人文环境的创造应考虑以下三点:①把具有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的不同时期的代表建筑物、构筑物直接组织到新规划的居住空间环境中。留下历史与文化的记忆,保持特定的文化氛围。②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的手法,如借景、渗透、过渡等把居住区周围的人文景观有机地组织到居住区的内部环境之中,使居住区空间环境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③把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生活习俗有意识地组织到居住空间环境之中,并为此提供适宜的空间环境。如节日庆祝、集贸活动、宗教习俗等。

同时住宅建筑也是一种艺术。住宅不仅是建筑的重要样式之一,而且还是建筑的原生样式。建筑艺术被誉为立体的书、凝固的音乐、铁石浇筑的诗篇、历史文化的里程碑等。艺术创作源自生活,而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靠抄袭而得到的单调呆板的建筑是没有生命力的,能传颂于后人的必然是那些富有创意的和谐协调的作品。

二、构成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特色要素

要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营造特色,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素。在“人居”会议上,《人居环境议程:目标和原则、承诺和全球行动计划》中指出:“适当的住房指的不是头上一片屋顶而已,他还指适当的独立居住的地方;适当的空间,进出门的方便;适当的安全,包括长期居住有保障,结构牢靠持久;适当的照明、取暖和通风,诸如供水、卫生和垃圾管理等适当的基础设施;适当的地点和基础设施而言的适当和方便的位置,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可负担的范围内取得”。

归纳而言,构成要素包括住区所处地域条件、居住环境空间营造、居住生活环境和房产投资成本四个方面。

(一)居住区地域条件

地域不同带来了气候差异以及风俗人情的不同等。居住区规划应从以人文本的原则出发,研究当地的传统民居的特色,使其与居住传统相辅相成,体现当地地域特色。同时,由于地域不同,传统民居在平面布局、造型以及建筑构造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北方民居直率粗放,南方民居则小巧玲珑,构造大都追求精巧别致。传统民居的这些特点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并运用到当地的居住区规划中去,创造整体形象个性化的可识别的居住环境。

(二)居住空间营造

它包含总体布局形态和居住空间组织两方面,侧重于如何兼顾封闭与开放这一关系,并以居住行为规律为依据。

1)总体布局形态

居住区总体布局形态的构成依赖于它的整体布局特征和六个要素,即建筑、空间、道路、绿地、地形与小品、细部形态的塑造。

居住区得整体空间形态与建筑、道路、绿地等要素的布局与设计具有简洁易被认知的形态构架、明晰的方向、比较确定的几何形状和容易记认的颜色和材料。居住区或小区的主要道路与广场的形态与居住区内的主导空间形态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优美容易认知的道路线型、清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断面组织与路面铺装也最容易表现居住区的特色。通过绿地设计使居住区具有某种特色。

2)居室空间组织环境均好性

居室空间组织的重点在于尊重居住者共享居住空间的权益和住宅内部设计。值得强调的是,我们不但要处理好居住区外景观的规划设计,更要处理好居住者从所居住单元远眺的景观。无论是从营销的角度或是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应尽可能使每户皆有景观或拥有开阔的视野。朝向优美景观或视野开阔的单元应布置较大套型,以争取最佳的经济效益。

3)居住生活环境

自然因素对居住环境特色的创造具有相对永恒的价值。自然环境条件是居住环境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具有相对的独特性和永恒魅力,而且难以模仿。这些自然条件既是特色创造的重要素材,又是环境特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人们在生活环境开发中往往只为迎合当时的公众需要和开发商的短期利益,而对生态的长期环境考虑较少,导致在开发中大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居住区选址,应充分考虑原有地形地貌及周围的环境,远离噪声源和有害气体释放源,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少的改变地形。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创造景观,最求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

(三)自然环境营造

1)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的规划既要重视每户的通风、采光和日照的要求,又要从居住区的大环境考虑防晒、防风、隔声、防尘、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和“三废”处理的对策和措施,从而确保居住区得良好生态环境。

2)景观环境

景观环境的规划其一是借助周围的自然景观或四周已建成区可能给予陪衬与烘托的人文景观;其二是通过居住区的绿地、植物等软质景物和建筑小品、运动场地、水池、灯饰、道路以及住宅建筑等硬质景观构成的群体景观来体现。

3)物质设施环境

物质设施环境由交通、商业服务、运动、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教育、安全保障等组成。其规划除了充分考虑日常生活所需而配置服务设施之外,还要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并在考虑经营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可选择性。。

4)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的规划其核心是营造居民的家园感和归属感,在物质生产逐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条件下,人们对精神家园的准确日益强烈,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将文化传统的继承以及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塑造提到议事日程,同时这也符合吗,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的观点。

(四)房产投资成本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要注重成本效益原则,这意味着:一是营造特色不可能面面俱到,应针对需求群体的主要方面;二是在一定的投资预算范围内,运用规划设计手段,营造花钱少、见效显著的特色;三是通过与开发商的思想交流,达到默契的配合,共同营造利于营销的卖点,促进住宅的销售。

居住区规划设计尽可能突出我国传统特色,要在保障基本环境质量的前提下,考虑国情,节约用地。一是居住区用地指标不能太高;二是城市不能大量建设低层住宅,更不必建设大量别墅式住宅;三是要充分利用空间,高层住宅有不少弊端,因此多层住宅将是我国城市住宅的主体。为了节约用地多的地上空间留给住户,居住区的一些服务设施用房也可向地下发展。

三、实例研究

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一些观点,笔者简要介绍石河子统建房住宅小区规划。此方案的形态特征是建立了一条由小区东北向西南纵向布置的空间轴线,既是步行绿化景观轴线,又是小区公共生活轴线。这条轴线是以小区人流活动流向作为布局构架的主要依据而构思出来的。因为基地处于城市西南,目前仅有东侧路已建成,决定了区内上下班人流主要方向为西南东北方向。在此轴线上,精心布置了形态上生动、丰富多样的广场、绿地、亭廊、水池、小品和游憩场地;轴线串联了商场、餐厅和文化娱乐场所;在中心绿地,有特征的绿地与成组布置的点式和放射式布置的纵向退台住宅向心围合,形成规则与自由交替的绿色“节点”空间,以塑造出步移景异,令人流连忘返的居住环境来。

在重点塑造这条轴线的同时,规划对各组团绿地和空间庭院不同层次空间环境景观进行组织;对住宅灵活的分隔转换,以适应从安居到小康过度的可能性;对主要道路的线型特征和交通组织的安全,便捷度作了比较深入的推敲,并作出了有特点的处理。

四、结语

居住区作为城市的景观“背景”,其风貌的好坏对城市影响甚大,要正确认识其重要地位和日趋严重的“特色危机”。

①应将城市设计思想引入居住区规划设计之中,借助于先进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探索居住区环境特色创造的新思路。

②居住区环境特色的创造应树立这样的思路:既要从城市特色、城市文化传统中吸收营养,保持城市文脉的延续,更要创造出符合时代气息的新形象、新特色。

③实行公众参与规划设计工作,让居民亲身参与规划建设自己家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丰富多彩的居住环境。居住区规划设计不只是规划建筑工作者的事,还要有美学、艺术、历史、园林、社会、心里环境、经济等科学的参与,从不同角度研究人们的习惯和生活规律以及需求;从而达到居住区和住宅的规划设计既科学化,又人情化,满足居民舒适、方便、私密、安全的要求。

④居住区环境特色的创造与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环境特色的创造应是不断探索的领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城市特色的物质构成.城市规划[J].1990(5):14-17.

[2]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等.建筑模式语言[M].王听度,周序鸿,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周俭.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M].上海:统计大学出版社,1999.

[4]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项秉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程述成.全国第二批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上一篇:零售企业物资库存管理综述 下一篇:居住区规划建设中重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