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出来的船只

时间:2022-06-23 01:16:11

当我国的远古先民们每每观察到落叶、枯木等能够漂浮于水面上,便已经对某些物体的漂浮现象有了足够的感知。这就是古书《淮南子》中记载的“见窍木浮,而知为舟”。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船只也并不是一下就成型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最先在历史长河中登场的渡河工具是葫芦。我国人民对于葫芦那是有着深厚感情基础的,比如著名的动画片《葫芦娃》,说的是七个神奇的葫芦娃大战蛇精的故事。葫芦因为体积大而轻,浮力强的原因,便被我们的祖先用来作为渡河的最早工具。《易经》中有明文记载“包荒冯河”,“包”字是匏字的同义字,我国古代称葫芦为匏,“荒”字是空虚、空洞的意思,“冯河”则是渡河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抱着空葫芦渡过河。这一抱大概就抱了一万余年。

但一个葫芦也只能保证一个人过河,如果那人的体积较大,则还有溺水的危险。所以不久之后,葫芦的升级版——腰舟很快投入到了奔流不息的河流当中。所谓腰舟,其实也还是葫芦,只不过一般是四到五个葫芦,这些葫芦用绳子绑在一起,过河的时候把腰舟再系在腰上。腰舟直到解放前夕仍一直有沿用,很多少数民族便是一直用它来捕鱼耕作,渡河跋涉的。但在今天,估计已经很难看到了。

腰舟之后,社会不断地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工具。这个工具的出现,要归功于畜牧业。这个工具的名称,很是古怪,叫做“浑脱”,具体的制作工艺流程是把羊或其他稍大型的家畜宰杀以后,把皮整张扒下来。把三个有蹄的孔用绳子封住,只留一个蹄孔作为充气的孔道,需要过河时,先把整个皮囊吹鼓起来,然后最后把充气的孔封死,便可以用来作为浮具渡河了。

等进一步的发展,独木舟便开始出现了,但第一艘独木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发明者是谁?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因为太多的古籍中记载的完全不相同,比如《山海经》中就宣称是番禺(黄帝的曾孙)发明制作了独木舟。而《易经》中则说是黄帝、尧、舜三人挖空了木头,同心协力制作出了独木舟。到了《墨子》中的记载,又变成了一个叫巧垂的同志发明的,在其他的古籍记载中,则更为混乱,有伯益发明说,有道叶发明说等等,这些杂乱的记载,正是恰好证明了独木舟的发明和制作不是某一个人的天才之作,而是经过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持续不断地改进发展而来。

进入到了奴隶社会之后,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商品的交换和货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商品交换的需求,水上运输的诉求也就越来越高。一是运载量,二是适航的性能。这两点独木舟是完全不能满足的,所以,木板船一步一步开始出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现在推断出来最早的木板船出自于我国的殷商时代。即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之间。根据《诗经》中的记载,商王武丁曾在长江、汉江流域打过大胜仗。而商王文丁的儿子箕子因为当时正处于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之中,郁郁不得志,加上受到了商纣王的政治迫害,所以他带领着族中子弟出走中原,远赴朝鲜,箕子入朝鲜半岛不仅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先进的农耕、养蚕、织作技术,还带去了大量青铜器,另外还制定了“犯禁八条”这样的法律条文,后来朝鲜就被箕子建立成为了“东方君子之国”。大量中国古代典籍和朝鲜史书的记载与在朝鲜出土的青铜器、陶器以及朝鲜的地面古迹三方面相互印证,都证实了箕子朝鲜的存在。现代某些学者认为箕子远赴朝鲜,证明了当时不但有了木板船,而且无论质量、适航等性能都比较高,已经有了海上的交通。

殷商之后的西周,船只便已基本成型,并且还有一段非常浪漫的记载:年轻的周文王姬昌在邰阳地区渭水之滨遇到西伯侯的女儿太姒,一见其美丽的容颜,即惊为天人,后四处打听知道太姒仁爱而明理,生活俭朴,姬昌便决定迎娶太姒。因渭水无桥,姬昌决定于渭水,造舟为梁,舟舟相连,成为浮桥,亲迎太姒,场面盛大,流传千古。《诗经》上便有记载“迎亲于渭,造舟为梁,丕显其光”。

上一篇:内蒙古社会救助精细化管理之路 下一篇:四川部分市州部署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