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问题及其出现原因和解决途径

时间:2022-06-23 11:22:22

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问题及其出现原因和解决途径

[摘要] 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应为100:106,然而目前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高速100:121,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四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国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尤为关键,由此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要保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提出一些方案采连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男女比例失调;原因;后果;解决办法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上海三所大学。复旦女生比例大,同济适中,交大最小,一女生在街上走,复旦男生见了,说“Justso-so”就走了,同济的仔细看了半天,叹道“美女啊!而交大的远远的看了就惊叫道“哇塞!是个女的!”这个笑话说明了经济学的一个规律:供需决定市场。15年后的中国,也许就会成为另一个交大,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大龄。剩女”们愁嫁的时代即将过去,我们将要迎来的是“超男”的时代。

出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通常都是男性略高于女性,恒定值为102~107,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范围内,即每出生100个女婴时,男婴出生数为102~107个。由于男婴死亡率略高于女婴,这样到婚龄期时男女性别比例就基本持平,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7,出生性别结构开始失衡,之后。一直快速持续上升,2000年平均值为116.86,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除和新疆外,都高出正常范围,2004年达到历史最高纪录121.20,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结构失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估算,到2020年大陆将有5000万“多余男性”,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

一、女少男多,我们将面临什么

1.婚姻挤压,人口比例失衡首先带来的是婚姻挤压问题。再过15到20年,一部分大龄男青年由于找不到对象。只能到下一年龄段的女青年中找,如此循环下去。“老夫少妻”将不再是个别现象,而年轻男性与年长男性之间争夺配偶发生的人口冲突就会随着人口的失衡而进一步加剧。

2.社会犯罪现象增加,男女比例失街还容易滋生各种社会犯罪现象,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会不断增大。想象一个女性稀缺的社会吧:男人们凑在一起总是危险的,容易让人想到打架斗殴和杀人放火。而为了争夺女性发生的犯罪行为则更多地与性有关:买卖婚姻、拐卖妇女、性犯罪。

3.养老保障问臆,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鉴于目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实际,未来几十年过低的老年性别比将会升高。在当前农村以家庭赡养为主的养老保障体制下,将造成大量终身未婚者没有子女养老的情况,这无疑增加了整个国家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性,

无疑。看似单纯的人口发展放慢的性别比升高。却增加了一系列破坏社会和谐的不安定因素,更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不能结婚的人群往往属于贫困阶层。也就是说,婚姻挤压的后果主要是由穷人来承担。不难想象,对于一个由无财产、无家庭牵挂的人所组成的庞大的弱势群体来说,焦虑与失落使他们沮丧而不安,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导致他们往往更具有倾向,这也是严重威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因素。

二、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

1.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是儒家道德为主的传统文化,儒家道德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这些思想的作祟下,再加上目前的政策只允许生一个子女,因此很多人都想生个儿子来传宗接代,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男女性别比例的可持续发展,

2.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由于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某些制度缺陷的影响,中国社会中男女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仍然普遍存在,经济收入不平等、职业地位不如男性、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以及家庭地位的不平等等等这些诸多男女不平等现象,最终导致了人们在生育取向上重男轻女的倾向,造成性别比失衡、威胁人口安全的严重后果,

3.社会保障制度发晨落后,政府对家窿小型化所产生的家庭养老经济资源短缺问题认识不足,全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滞后,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缺失,无法满足群众养老方面的经济利益需求,此外,除了制度、文化、观念、劳动安全性等保障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偏远农村和山区的生产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家庭主要劳动力和养老保障还要依靠男孩,因此在农村滋生偏好男孩伦理观念的社会土壤无法根绝。

4.社会管理因素。社会管理因素主要是指出生婴儿的漏报、瞒报。漏报是由于计划生育及有关部门在管理上由于人力、经费不足或管理方法不善引起的,被漏报的既有男婴,也有女婴,但瞒报则是由于生育政策作用于妇女、家庭生育意愿引起的,瞒报主要是女婴。

三、调整男女比例失衡的对策

通过剖析男女比例失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思路:一要开展宣传教育,树立新时代的男女平等观,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生育观。二要高度重视,将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纳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监管和跟踪服务。三要协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计生、卫生、工商、户籍管理等部门通协合作,依法行政,杜绝胎儿性别鉴定事件的发生。四要对不同胎次出生性别比升高作出具体分析,找出治本的方略。五要加强研究,借鉴国际社会可供借鉴的经验,促使出生性别比降低。具体措施如下:

1.利益导向。利益导向就是提高女童、女孩、女性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让生女孩的家庭感觉到和生男孩没有多大区别,甚至优越于生男孩子的政策措施。

2.加强立法,用法律手段平衡出生性别比。解决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需要宣传、计生、教育、公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卫生、统计、药监、妇联等各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特别是需要各部门共同协调出台有利于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政策和法规。

3.稳定社会,加快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才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而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促使生存环境的改善。所以国家必须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转变思路、调整政策,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人口发展观为指导,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改善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现状。

4.开展关爱女子运动,从各方面提高妇女地位。2003年3月,国家人口计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关爱女子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改变群众生育观念的“关爱女孩行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目前国家已在多个地区进行了试点。由国家计生委牵头开展的这项工作就是试图努力为女孩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以逐步扭转男女失衡的局面。

5.强化宣传教育。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媒及各种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母婴保健法》和国家、省有关禁止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法律法规,教育人们(尤其是育龄妇女)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生育行为、自觉维护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

6.加强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对使用B超机的单位和操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与监督,严格监管流引产药物的销售和使用。特别是应该建立信用制度,监管机构应对医疗机构以及技术人员建立终身信用制度,将其与评优、评先和晋升等挂钩,增大因违法、违规而承担的信用损失成本:依靠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加强社会监督,畅通举报渠道,改变只惩罚不奖励或只奖励不惩罚的做法,实行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机制。

7.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所以要重视这一点,最主要的是由于现在的农村,老年人的保障还是由子女提供的。有些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夫妇,进入老年后无人赡养;有些家庭因子女意外伤亡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便有了养儿防老的思想。如果在农村加强社会福利,那么那些想靠儿养老的育龄夫妇也就不会太在意子女的多寡,也就不会去追求多儿少女了。

8.进一步提高我国计生工作的质量。目前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上,为解决生育率下降问题,大家都在抓数量上下功夫,在质量方面更多地放在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上,对性别比的重视程度不够。不重视性别比的计生就是不完整的计生。法规、政策的配套完善是解决性别比失调的重要手段。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应数量与质量双管齐下,管理工作及时跟上。

综上,中国出生性别比的问题不是用一年、两年来作为一个时间段,而是以十年、二十年来作为一个时间段的。因此要协调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必须从社会政策入手――以个人主义取代传统的以男子为中心的家族主义和权威主义;用社会养老取代传统的家庭养老;确保女性平等的上学、就业和从政等权利。这样才能使我国更好地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中国的社会和家庭更加和谐。

上一篇:从逻辑\文笔及语法三位谈译文质量的重要性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