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6-23 05:33:04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时展和学校合理定位的需要,作为地方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以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大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把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设置: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9-0059-04

一、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是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也就是确定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目标定位不能攀高求全,不同的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要确立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新建本科院校要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学校基本目标,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尤其是院校所在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1.应用能力培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把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第五级教育和第六级教育,第六级教育以培养高校教师和研究员为目标,通过提交论文和学位论文获得高级研究资格,教学不以上课为主,而是进行高级研究或有创新意义的研究。第五级教育分为两个类型:理论型和应用技术型。理论型主要是为研究做准备;应用技术型教育面向实际,为某种具体职业培养人才,这种教育以使学生获得从事某种或某类职业实际技能和知识为目的,使学生具有进入劳务市场的能力和资格。根据该分类法,博士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研究型人才,而本专科和硕士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理论型人才和应用技术型人才,理论型人才可以说是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而应用型人才主要是为就业做准备,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同志在2009年教师节前与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座谈上指出:我们的教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的理论型人才过多,应用型人才不足,而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是能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人才。所以,一方面大学培养大批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另一方面,社会却找不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学毕业的学生不适应社会需要。在美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一半以上是培养应用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教育也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我国多数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必然选择。

新建本科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主要承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任务,所以新建本科院校承担培养社会所需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任务;同时,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较小,他们提高本科阶段的学习就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所以,新建院校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改革课程教学计划,面向社会,面向职业,培养大批院校所在地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

2.创新能力培养

2007年10月,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大学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构,理应承担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创新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永恒追求。创新人才培养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和人才战略转型对大学提出的要求,是大学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不管哪类大学,都应当把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是世界各国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曾说:“大学的使命是什么,大学是打开心灵的钥匙,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能力,给他们以创造力。”美国质量教育委员会在1983年推出的《国家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指出:美国的教育落后了,必须致力于教育创新的改革,注重学生的探索、调查和创造能力。美国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提升其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国大学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核心内容,缺乏创造能力的人才不可能是高质量的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要把创新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什么是创新?什么样的人才是创新人才?这些基本的问题不彻底解决,很多人就会认为创新是一流大学,是985大学的责任,一般大学不用培养创新人才。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每个问题都可以创新性的进行解决。创新是人的本质属性,并不是少数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所独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所有人共有的潜能。创新人才,既包括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理论家等能够发明创造的理论型人才,也包括大量具有创新思维、推广新思路、扩散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大学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构,理应承担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一流大学的任务,所有的大学均应该把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所以,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是切合实际的,只是其培养的创新人才不是理论型的,而是应用技术型的。

二、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明确专业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在校长查理斯・R・范海斯倡导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今天新建院校的办学也要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导向,其人才培养要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多处在地级城市中,学校毕业生大部分在本市就业,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才主要也来源于当地的为数不多的高校,所以,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新建院校人才培养要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依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节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保证了地方企事业发展必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是新建本科院校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性环节。新建本科院校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如:威斯康星州北部的社区学院因为有造纸工业的存在而重点发展造纸专业。而东部的社区学院则因为酿造业比较发达着重发展了酿造专业。

三、新建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改革

新建本科院校要以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易于被接受,但如何培养较难解决。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课程和教学得到落实,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需要通过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1.课程结构改革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设置首先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不同类型人才培养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技能的需要是不同的。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理论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要“更面向实际”,“更与具体的职业挂钩”,要集中在“为进入劳务市场作准备的具体的职业技能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学用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少而精”,理论知识学习要为实践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中上,要明确规定应完成的最低课外学习时间,鼓励和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知识,应用性知识不足,偏重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不足。其毕业生理论知识不如一流高水平大学,而实践动手能力又不如高职高专院校,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我国新建本科院校过去培养的人才偏重理论。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新建本科院校在才培养中要以应用性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课程,压缩理论课程。新建本科院校要尽早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要让学生从进校起就开始课外实践,让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如:宜宾学院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着力点,要求各个专业压缩专业课程计划,各个专业浓缩和精心提炼8-10门核心课程,通过核心课程让学生掌握该专业最基础的、最本质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继续学习该专业的拓展课程,或者选修学校提供的其他课程。

2.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立足课堂教学。我国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既可以开发创造精神,也可以窒息创造精神。满堂灌的教学只关心知识的传递,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被动学习,教学过程缺乏智慧火花的碰撞,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开展教学。1986年,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推出的《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报告提出:“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必须从教转到学上来,学生应从被动地获得知识和一般技能转到积极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转移将提高而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美国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前公布讨论题目和参考文献,学生在上课之前查阅文献和思考,课堂以学生发言和辩论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提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过程重视学生思考的过程、个性观点的形成,不重视知识的传递。课堂教学重建要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教法以学法为基础,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经验性学习、互动性学习。刘道玉曾经提出以自学为基础的“SSR”教学模式,包括:自学(Study independently)、课堂讨论(Seminar)和科学研究(Research),该模式集自主学习、对话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一体,有利于养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能力和创新能力,值得因地推广。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要以学生的学习为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对话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批判创新,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

3.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重视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要重视学生实践工作,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实践不尽是为运用知识,更是为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现在有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放水,让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交回实习单位的评价即完成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缺乏指导,实习沦为卖苦力。新建院校实践教学要创新实习实践机制,要和地方企事业用人单位联合培养,共同做好实习实践工作,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要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派教师到一线去实践,了解一线的现状。在教学中才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教师懂理论,会动手,培养的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在实践教师的选拔上,要重视从实践基地选拔实践指导教师,实践基地教师比高校的教师更有实践经验,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与训练。同时要加强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的培养,指导实践与实践不是一回事,实践能力强并不意味着就能指导好学生,要提高其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科林・卢卡斯.21世纪的大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5):37-50.

[2]贺永平.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学习自由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9):187-189.

[3]刘江义.美国的“人民学院”――关于美国社区学院的理念、经验和特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5-58.

[4]吴思孝.西方教师权威与学生自由的历史回眸[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19-20.

[5]刘道玉.关于大学创造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2):43-46.

上一篇:怕老变老乐老未来养老计划 下一篇:同样前驱!宝马1系新对手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