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知你冷暖懂你悲欢

时间:2022-06-23 05:12:49

有这样一方热土,它在鼎盛时期曾是西北地区的商贸重镇,甚至是一个城市文明的发源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它却成为贫困落后的代名词,成为发展转型之“痛”;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迥然各异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轨迹,却因为“动迁”聚到一起,书写了一段美丽的缘;有这样一部电视剧,它以活泼、诙谐的方式将棚户区拆迁改造的酸甜苦辣娓娓道来,于细微之处刻画丰富的人物形象,每个故事都有泪点,每一集都能引人共鸣。最近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电视剧《安居》,讲述了内蒙古包头市北梁棚户区改造“百日攻坚”的故事。作为土生土长的包头人,我看过此剧后,倍感亲切、倍感温暖、倍感自豪。

拆去的是心结,留下的是真情

真实的北梁什么样子?《安居》开头做了一定程度的还原。北梁的泥泞小路阡陌交错,像迷宫一样,想找到什么地方,最方便的办法是爬到房顶上,登高望远,才能从各个低矮的房顶之间分辨出目标。北梁的房屋狭仄,有的住户甚至几代人拥挤在一个7平方米小屋内。最让人头疼的是上厕所,天寒地冻的数九天,人们得在厕所外头排起长队,还得留神别摔倒在冰面上。

就是这样一个“脏乱差”的北梁,却居住着10多万人口。“只要我说我是北梁的女孩,就能从别人眼里看到那种歧视,那种瞧不起。”剧中的北梁女孩马倩含泪说出了北梁人心里的痛。“我一出生就在这里,和我爸住同一间房,从小到大,从小学到大学,有同学想到我家玩,我总是拒绝,不想让他们看见我住在什么样的地方。”小小一间房,却承载了多少家庭的烟火温情,又承载了多少人的冷暖悲欢。

有形的院墙容易推倒,无形的心结却怎样拆掉?《安居》中,以张家旗为组长的动迁小组用行动告诉我们,当你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就能明白他们宁当“钉子户”的个中隐情;当你真诚地、耐心地去寻找这些“心结”的线索时,常常会被答案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矛盾交织的背后满是意想不到的心酸与误解,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满是意想不到的真情与挂念,母子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邻里之间……许多矛盾看似因“房”而起,实际却与经济利益毫不沾边。在剧中,“钉子户”马在上真正想得到的是政府对他年轻时“见义勇为”事迹的认可;叛逆少女程青青以死相逼的原因是把相依为命的、靠养鸡供她上学的母亲视为自己飞向外面世界的累赘;残疾人刘三成夫妇抗拒搬迁的原因是“他们坑咱”,受侮辱与受损害的经历使他们把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拒绝再相信任何人……

正如剧中主人公、动迁二组小组长张家旗所言:“咱们总觉得老百姓不讲理,其实他们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是啊,“那么一点点”,是尊重,是理解,是真情实意,是将心比心。

有血肉、接地气的动迁干部形象

《安居》通过生动、鲜活的画面语言,呈现了一组有血肉、接地气的动迁干部形象。无意仕途、已递交辞职报告的张家旗意外地当上了北梁“百日攻坚”第一片区第二小组的组长,他带领任性的富二代女孩凌珊、敏感的北梁当地基层公务员马倩、没脾气的城管队长黄明和即将退休的中学教师杨天旺,组成了“老弱病奇怪”的“奇葩五人组”。正是这看起来最没战斗力的“奇葩五人组”,在解决一个个动迁问题的过程中证明了自己,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长。

他们有在工作中犯错误的时候,比如富二代女孩凌珊为了尽快让动迁户签合同,私自给两户动迁户各5000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一度使动迁工作停滞;他们有无可奈何的时候,比如老教师杨天旺在动迁户周贵媳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情况下一怒推倒了他家的院墙,与二人吵得不可开交;他们有“兔子急了也跳墙”的时候,比如每次挨打都把“小蚂蚁掉眼泪,能有多大事”挂在嘴上的黄明,动手打了入室抢钱的赖皮户黄三野……更多的时候,他们在下户时常吃闭门羹,被动迁户用棍子打得狼狈逃窜;为了调解协商,他们无数次奔波于动迁户及其亲戚、家属之间;为了帮动迁户解决问题,他们绞尽脑汁,甚至为了给困难户找工作而在社保大厅排一整夜队……

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比如北梁女孩马倩失恋后跑上山坡,远眺破败的北梁,细数北梁人的痛处,泪流满面;富二代女孩凌珊与母亲产生隔阂,父亲的公司面临易手的危机;最年长的、如父亲般呵护组员的杨天旺,却得知自己患了胃癌……更多的时候,他们互相劝慰、互相支持,在“百日攻坚”中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北梁。

“刚开始搬迁的时候,我总想的是赶快说服他们,能搬一家是一家。可是慢慢地我觉得好像跟他们有了感情,不管谁搬,我都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张家旗对组员说。“在你们的眼里,我可能是那种所谓的吃公家饭的,你们是动迁户,其实在我的心里呢,我觉得咱们都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过日子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黄明对动迁户说。动迁干部也是人,在北梁的“百日攻坚”战役中,有许多像剧中人物一样的干部,他们战胜了种种挫折和困难,收获了信任和友谊,蜕变得更为成熟和坚强。

把北梁精神传承下去

故土难离。时光荏苒,人们舍不得的,是留存于故土的记忆,那里有父亲的背影和母亲的叮咛;岁月流转,人们忘不掉的,是留存于故土的精神,那里有自强不息的奋斗和团结互助的情谊。北梁的历史需要铭记,北梁的精神需要传承。

从2013年北梁棚改工作启动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北梁拆除棚户区468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3.7万套,10多万居民得到了妥善安置。如今的老北梁,一幅城市建设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13平方公里腾空区里,数栋回迁楼拔地而起,广场、管廊、亭台相连,景墙、园桥、曲水环绕。2016年9月20日,总投资近85亿元、占地面积1853亩的18个标志性、功能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对于进一步完善北梁综合功能、增强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占地近5平方公里的新北梁,一排排居民楼窗明几净,小区里道路整洁、绿意盎然,社区活动中心、卫生室等配套服务设施正在陆续投入使用,跳广场舞的北梁人传递出安居的喜悦。

“棚户区改造要让群众从忧居变宜居,这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 这是党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发扬北梁精神,棚改工作迅速从北梁局部扩展到全市。2013年9月,《包头市2013年―2016年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规划》正式;2015年11月27日,包头市最大的城市楼宇棚改区改造项目青山区呼得木林大街1号、2号棚户区改造项目15栋新楼全部实现封顶;2016年,全市计划实施的28705户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安居,是安民居,更是安民心。祝福家乡,祝福北梁,愿所有怀有安居梦的人们都能安居温暖、安居幸福。

(作者单位:实践杂志社)

上一篇:诺奖评委想证明自己是“调皮老头” 下一篇:再抽一袋关东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