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届烹饪班毕业生就业、创业、转行跟踪调查及启示

时间:2022-06-23 04:25:56

87届烹饪班毕业生就业、创业、转行跟踪调查及启示

浙江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烹饪班首创于1985年9月,1987年7月首届毕业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距今也有24年了。首届烹饪班――87届烹饪班毕业生们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是什么?有多少人还在从事烹饪专业?他们的职业能力成长得怎么样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对目前的职业教育会有什么样的启迪呢?就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结果

1.对象

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首届烹饪班――87届烹饪班(入学时间:1985年9月;毕业时间:1987年7月;毕业时全班男生12人,女生5人)。

2.结果

24年前毕业时的就业情况:毕业即就业的16人,就业率为94%,其中从事烹饪14人,占87.5%,转行2人,转行率12.5%。24年后的就业、创业去向却大有变化:从事烹饪2人,占12.5%,而转行另谋他业有14人,转行率87.5%。

二、几点启示

1.“一技在手,终身无忧”越来越成为奢望

试看87届烹饪班在毕业后24年的发展:经过24年的职业历程,他们中的16人中只有2人还在从事与烹饪有关的职业,其余的都转行从事其他的职业,转行率已经达到87.5%。这是社会的需求、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带来的巨变。这些巨变说明一个道理: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不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职业领域,他们变换一种到两种甚至多种职业是可能的。“一技在手,终身无忧”越来越成为不现实的奢望,在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面对不断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

2.专业能力是必要的入职资格,关键能力是发展潜力

专业能力决定了谁有资格进入某一工作领域,而关键能力决定了谁能胜任工作并有所发展,但是关键能力的获得主要得依靠在工作阶段的学习。87届烹饪班毕业生毕业时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也就有了必要的入职资格,他们能获得百分之百的就业率,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他们的就业期最少的为2年,最长的有13年。他们的自主创业期发展也不平衡,创业的起点不一,有的从小打小闹开始,就业二年后就自主创业;也有的在就业十多年后才开始进入其他新兴的行业,但他们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从事烹饪专业的发展而获得的原始积累。虽说他们后来没有从事烹饪专业,但烹饪专业为他们的职业能力的成长及职业的转换做出了无可代替的巨大贡献。

3.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过去,一个人全部知识的80%是在学校学习阶段获得的,其余20%的学习则依靠在工作阶段。而现在却完全相反,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过占20%,80%的知识就需要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要就业,就好业,还要会创业,仅靠学校获得的一些专业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综合能力,也就是包括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87届烹饪班毕业生们的关键能力的获得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他们一般都经历了三个时期:就业期、创业起步期、创业成熟期。这批毕业生中一部分人是,就业期较长(约10年左右),但创业起步期很短,几乎同时进入创业成熟期;一部分人是,就业期与创业起步期很长,最长的有17年。

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

面对这样的现状,中职学校必须从以前的知识性教育转变为能力教育,中职学校的教学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1.在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是中职学校工作的中心,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中介。学生学习能力是在掌握各科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各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渠道。各科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作为一项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任务来完成。

2.树立自主学习信念,引导职高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

引导职高学生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体系,从源头上规范职高生的成长方向,尊重并鼓励职高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要科学地分析目前社会环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只要信念坚定、目标明确,内在发展动力就会源源不断,职高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才会有正确的载体和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浅谈车工实践课的组织与教学 下一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指导课中的运用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