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鄂麦19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23 03:19:11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鄂麦19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摘要:鄂麦195系采用阶梯式聚合杂交方法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鄂麦19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鄂麦195;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S334;S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362-02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4.011

鄂麦195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通过阶梯式聚合杂交选育的高产多抗广适的优质小麦新品种,2016年10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6002。

1 品种选育过程

1.1 育种目标及品种遗传背景

鄂麦195是根据主攻高产,优化品质,兼顾抗病(逆)的育种目标,采用陕西、上海、河南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作为遗传供体配制的杂交组合陕65/上海保山279//丰优7号,其后代采用改良系谱法辅之以品质测试、多点异地鉴定选育而成[1,2]。

鄂麦195是聚合3个亲本优良基因的优势互补重组体,亲本1为陕65,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半冬性小麦品种,株高88 cm,有效穗数28.5万/667 m2,穗较大,每穗实粒数45粒,千粒重38.1 g,容重760 g/L,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及均匀度一般,全生育期196 d。亲本2为上海保山279,由上海保山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半冬偏春性小麦品种,株高77.5 cm,有效穗数30.8万/667 m2,每穗实粒数30粒,千粒重42.3 g,容重775 g/L,白粒、半角质、饱满度及均匀度较好,全生育期194 d,条锈病较重。亲本3为丰优7号,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半冬偏春性小麦品种,株高84.5 cm,株型较紧凑,有效穗数30.6万/667 m2,每穗实粒数29.5粒,千粒重43.7 g,容重779 g/L,白粒、角质、饱满度及均匀度较好,全生育期195 d,条锈病轻度发生,白粉病和赤霉病中等偏轻发生,品质达到中筋标准[3,4]。

1.2 育种过程

鄂麦195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杂交组合陕65/上海保山279//丰优7号F7中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3年4月配制s交组合陕65/上海保山279,当年秋播将F0代17粒种子全部播种,2004年4月F1代表现优势较强,并与丰优7号复交,当年秋播将F0代13粒种子全部播种,2005年夏收F1代表现优势强并混穗收获;随后各世代采用系谱法在优系中选择优株,F7代(2011年夏收田间编号为10295-10297)表现穗层整齐、穗较大、穗多、株高和熟期适中、熟相好;赤霉病和条锈病较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主要农艺性状趋于稳定后混收出圃。2011-2012年参加本所产量鉴定试验,2012-2013、2013-2014年度连续两年参加本所在武昌、襄阳两地的小麦品比试验,均表现为产量高、综合性状好。2014-2015年度以鄂麦195(10295)的品种名称参加湖北省小麦区试,第一年省区试表现优异。2015-2016年度鄂麦195在参加湖北省小麦区试第二年试验的同时,开展生产试验及栽培试验,并于5月进行品种审定前的现场考察(图1)。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好

属半冬性小麦品种,幼苗深绿色,茎秆较粗、蜡质轻,穗下节长度中等,旗叶长度中等、较宽,穗较长,小穗较密,长芒,子粒白色、较大、半角质或角质。有效穗数30.4万/667 m2,八肓J37.5粒,千粒重43.0 g;株高83.6 cm,抗倒性好;生育期194.2 d,比对照晚0.6 d,后期熟相好。

2.2 产量高

2014-2016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420.4 kg/667 m2,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7.52%。其中2014-2015年度平均产量为411.70 kg/667 m2,较对照增产9.74%,增产极显著,11个试点中10个试点增产,1个试点减产;2015-2016年度平均产量为429.10 kg/667 m2,较对照增产5.47%,增产极显著,10个试点中9个试点增产,1个试点减产。

2.3 营养及加工品质优良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分析,2014-2016年度湖北省区试两年多点品质结果为平均容重815 g/L,粗蛋白(干基)和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2.04%和23.15%,降落数值362.5 s,吸水量57.2 mL/100 g,稳定时间18.9 min,面团稳定时间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

2.4 抗性优于对照郑麦9023

湖北省区试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中感赤霉和条锈病,高感白粉和纹枯病。田间抗病性与对照郑麦9023相当,抗倒性、抗寒性、抗旱性优于对照郑麦9023。

2.5 适应性广

鄂麦195是湖北省选育的中矮秆、大穗兼多穗型高产小麦新品种,无论在旱地还是水田,均易栽培管理,适应性广。耐渍、耐后期高温,在江汉平原较对照郑麦9023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3 试种示范结果

2014-2015年度,分别在张罗岗原种场和武昌南湖试验基地各示范种植0.2 hm2,均表现为分蘖力强、穗多、穗大、穗层整齐,产量分别为482和405 kg/667 m2。

2015-2016年度,在襄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张罗岗原种场、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生产试验,每个试验点面积各0.67 hm2,均表现为分蘖力强、穗多、穗大、穗层整齐、长势好、抗寒性强、综合抗病性好,产量分别为503、516、495 kg/667 m2。

4 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湖北省生态、气候及鄂麦195的品种特性、栽培试验及试验示范结果,归纳其栽培要点为以下六点。

4.1 精细整地

深耕平整土地,_好“三沟”,保证出苗全、齐、匀、壮。

4.2 适时适量播种

鄂麦195为半冬性品种,鄂中南、江汉平原麦区在10月28日至11月上旬、鄂北地区在10月22日至11月5日播种为宜。

单位面积穗数和八肓J是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鄂麦195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及自我调节能力强等特点,适宜的播种量为9~11 kg/667 m2[5,6]。

4.3 科学施肥,促控结合

鄂麦195属于大穗型品种,抗倒性较好,氮素利用率高,因此在整个生育期中不需要过大的水肥条件,在中等地力水平下,全生育期每667 m2需施纯氮(N)、磷(P2O5)和钾(K2O)分别为12、8、8 kg。施氮量按重施基肥(80%)、追施苗肥(20%)、辅喷叶面肥的模式操作,促进壮苗早发,培育大穗,优化品质[7,8]。

4.4 加强田间管理

在足墒播种、苗全、苗匀的基础上,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排渍,搞好化学除草,控上促下,防倒防衰。

4.5 综合防治病虫害

鄂麦195田间综合抗病性较好,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生产中应注意防治白粉病和赤霉病。

4.6 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在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在完熟期适时收获,防止淋雨,导致穗发芽或者霉变。收获后及时脱粒整净、晒干、入库,提高其商品性,实现丰产丰收[9,10]。

参考文献:

[1] 龚德平,陈功海,成云峰,等.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鄂麦25的选育及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5(4):30-31.

[2] 李梅芳,董 静,许甫超,等.小麦新品种鄂麦352的选育及其主要特征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0):2371-2373.

[3] 陈桥生,张道荣,汤清益,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襄麦25的选育与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2953-2955.

[4] 葛双桃,李梅芳,喻大昭,等.弱筋小麦鄂麦251的选育及主要特征特性[J].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4):56-58.

[5] 陈桥生,张晓波,张道荣,等.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襄麦55的选育及应用[J].中国种业,2010(6):58-59.

[6] 乐 菊,谢春甫,刘华曙,等.小麦新品种鄂麦2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7):3486-3487.

[7] 龚德平,何全锋,肖数数,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荆楚麦701的选育与应用[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2):17-18.

[8] 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等.弱筋小麦新品种鄂麦58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13(4):158-159.

[9] 李梅芳,董 静,许甫超,等.高产多抗中筋小麦鄂麦59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3):5686-5688.

[10] 刘易科,阎 俊,张 勇,等.小麦新品种鄂麦170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4):6191-6192.

上一篇:与死亡相遇的途中,让我们并肩作战 下一篇:水稻高效节水技术及抗旱生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