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2-06-23 02:52:09

《组织社会学》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 组织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组织社会学》这门课程以研究组织产生、发展到衰落过程为主要内容。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实践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研讨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 《组织社会学》教学方法 大学生

《组织社会学》是一门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组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视角,培养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社会学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组织现象的基本能力,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学生了解对于组织现象的分析水平是怎样被提高的,从而增强学生通过表面现象揭示本质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本课程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根据几年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及根据《组织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

一、实践教学法

因为《组织社会学》这门课程面向的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践教学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人本―实践性取向的教育,学生主要通过专业实践的过程内化自己的社工价值理念,获得专业态度,积累实务经验,掌握专业知识和方法,形成专业能力。实践教学是社会工作重要的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因此,注重实践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有效实现社会工作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我通过实践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其中一到两章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或者实地调查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实践教学主要利用课外学时开展,课外学时针对的课外学习内容是指由教师根据课程大纲提出学习要求,专项布置并参与指导、检查进程、验收成效,由学生课外完成的小项目、小课题,以及对章节进行的自主学习。课外学时计入课程总学时。

如在讲授“组织文化”这一章时,我就利用课外学时开展实践教学。具体做法是在讲授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利用课外学时按照要求开展社会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即要求每位学生都自选一个组织(可以是政府组织,也可以是企业组织,等等)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参与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调查该组织的组织文化,最后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调查报告交给我批改,我再反馈给学生,最后大家一起讨论这次课程作业的心得体会,从中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

学生反馈,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他们对组织文化这部分内容印象最为深刻,因为他们每人都深入现实的组织当中开展调查,还归纳总结了调查组织的组织文化。他们普遍认为通过实践,收获不小。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研究法,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到今天的“案例分析法”。在教育教学中,案例分析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评论,使学生受到法制教育的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法律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案例相当于典型调查材料,通常的做法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真实典型事件,由撰稿人尽可能通过种种来源收集可靠资料,并以客观和公正的观察态度撰写,所写案例必须能够充分说明与事件有关的完整情况,并力图再现与该事件有关的当事人的观点,特别是再现置身于某种情景而且必须做出某种决策的当事人的观点,以供读者评判。[2]

实践证明,案例分析法特别适合组织社会学的需要。因为组织社会学的实用性很强,它的重点不在抽象的推理,而在说明许多问题在实践中是怎样解决的及这种解决的方法应该如何推广。我在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组织社会学》教学时,主要应用有两种模式,一是“案例研究”。一般是在讲课过程中发给学生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师生一起站在局外人、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讨论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并找出组织社会学的一般原则。二是“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要按一定程序进行,比如问题是什么?事实和原因在哪里?对策是什么?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其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使用的案例多是现实发生的组织管理之类的问题。

我在讲到组织目标这一章内容时,以小组协作方式这个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从案例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讨论自己对目标管理的认识。在讲授“组织结构与设计”这章内容时,以中国和国际汽车公司销售机构设置对比为案例展开分析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内容,分析讨论:各个汽车销售公司的组织结构特点有何不同?对于组织结构而言,有无优劣之分,为什么?学生们纷纷针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时,我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有争议的问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做发散性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路,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认识的轨道上。在总结时,我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阐明案例分析讨论中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

案例分析方法可以说几乎贯穿每一章的内容,实现了理论讲述与案例教学的良好结合,重点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并穿插理论观点介绍,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组织社会学》的兴趣。

三、研讨式教学法

所谓研讨式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于课前拟定讨论的主题,组织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研究,以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郭汉民认为,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将科学研究与讨论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的目标,并不仅限于“上好一堂课”,而在于将研讨式教学“贯穿于一门课程的始终”,进而上好一门课程。[4]

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上,研讨式教学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步骤:(1)老师以导读的方式,对课程内容和问题线索进行概括性的介绍,明确课程的研讨任务,并根据研讨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研讨小组,做好教学示范;(2)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安排,组织学生认真阅读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并针对相关领域的重点、热点问题,布置主题发言的研讨小组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写好课堂讨论的主题发言稿;(3)由研讨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主题发言;(4)组织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研讨;(5)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督促其根据课程内容和个人研究兴趣,做好学期论文的写作。[5]

我在讲授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时,就按照这五个步骤进行研讨式教学。首先对这部分内容做个简单介绍,然后列出相应的经典著作为参考书,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分小组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写出发言稿,一个星期后各小组在课堂上分别进行主题发言,学生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通过研讨式教学法,学生对这章的组织理论发展过程、理性系统组织理论、自然系统组织理论、开放系统组织理论,以及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等知识都有了更深入的掌握,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之,讲授好一门课程并非自始至终只用一种教学法就能做到,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章节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故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采用了这三种教学方法,效果明显: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调动了主动性和创造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堂气氛活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更快,掌握更牢固,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何丽坤,廖冬庭,王永方.论案例分析法在教育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

[2]李庆钧,崔金云.公共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2).

[3]刘曼西.如何将课堂研讨引入本科教学中[J].高等教育研究,1998,(1).

[4]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

[5]吕俊彪.论研讨式教学法在人类学教学中的应用[J].百色学院学报,2009,(3).

上一篇: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及其培养 下一篇:如何提高《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