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北方寒地玉米大垄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23 02:33:20

初探北方寒地玉米大垄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北方寒地玉米大垄高产栽培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运用,对于我国北方地域玉米种植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围绕上述问题选取2个要点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北方;寒冷地区;玉米;大垄;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38

玉米是我国北方地区常年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受气候条件和土壤营养条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玉米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寒冷地带的粮食性作物种植品类体系中具备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并投入运用适合我国北方寒冷地带地域环境发展条件的高产性玉米种植技术方法,对于有效提升我国北方地域种植农业从业人员的经济收益水平具有重要意x。有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北方寒地玉米大垄高产栽培技术展开简要阐释。

1 轮作与耕作技术

1.1 轮作技术

要坚持正确系统的轮作技术方案,优先选取残留有麦茬、豆茬,以及其他类型经济作物茬,且具备较好深松土壤技术条件基础的地块开展轮作技术过程,通常推荐采用3区轮作或者是4区轮作实施方式,其具体可供参考的农作物品类结构包含:

大豆―小麦―玉米。

大豆―小麦―杂粮―玉米。

1.2 耕作技术

针对具备深松土壤基础条件的地块实施耙茬处理或者是旋耕处理,并将耙茬过程中的深度参数水平控制在18.00~20.00cm之间,将旋耕工程中的深度参数水平控制在14.00~16.00cm之间。针对尚未具备深松土壤技术条件的地块,要实施深度在35.00cm以上的深松处理过程,并且在完成深松处理环节之后要尽快实施耙地处理环节,避免地块出现跑墒以及形成土坷垃。要连续实施3遍耙地过程,且在第1次耙地过程中应当使用外观呈现圆形的重耙,并将深度参数的设置水平控制在12.00~15.00cm之间,在第2次和第3次耙地过程中,应当使用轻质耙,并将实际进行的耙地深度参数水平控制在8.00~12.00cm之间。与此同时,要将耙地处理过程与平整地块处理过程进行两相结合,确保实际整理后获取的耕作用土地资源能够严格满足相关种植技术操作环节对土地资源要素的具体需求,为后续耕作技术作业环节的平稳有序开展创造支持条件。

2 播种技术

2.1 播种机械设备的选取和应用

在北方寒冷地域玉米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推荐采取和应用由八五二耕作机械厂生产提供的2BM-3行间覆膜通用播种机设备,在将苗带宽度参数设置在65.00cm条件下,能够同时完成3垄6行的播种技术任务,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覆膜以及镇压等4项耕作技术处理。

2.2 高产玉米作物品种的选取

为确保实际播种的玉米作物能够顺利实现高产技术目标,应当选取由本地区培育的,具备稳定的优质高产特征以及抗逆性能优势、且能够适应机械化播种耕作技术条件的玉米作物品种,这里推荐作物种类涉及了垄单10和吉单522等。

2.3 覆盖式地膜材料的选择

推荐选取的覆盖式地膜材料,其厚度参数为0.01mm,

而在大垄行间开展覆膜技术操作环节过程中,应当保证实际的覆膜宽度参数控制在65.00cm。

2.4 高产玉米作物种子的播种前包衣处理

在完成高产玉米种子的优选处理技术环节之后,应当运用由八一农大生产题号的玉米作物种衣剂物质,按照玉米种子总质量比例的1.50%~2.00%开展玉米种子的机械包衣技术处理。

2.5 播种日期的选取

为确保实际播种的玉米种子能够顺利实现破土发芽以及高产性技术控制目标,应当选取本地区土壤结构耕作层深度5.00cm空间点位的地温水平持续维持在5.00~6.00℃技术条件之下,开展具体化的播种技术处理。考虑到我国北方寒冷地带的综合性地质环境条件特征,通常推荐将播种时间设定在4月20―25日之间,且通常不晚于5月5日。

2.6 播种技术处理方法

在大垄行间覆膜种植处理技术具体应用背景下,通常推荐选用2BM-3行间覆膜通用播种机设备完成播种技术处理,并将大垄之间覆膜材料的相邻间距控制在60.00cm水平,要将不同种子之间的彼此距离控制在3.00~5.00cm之间,保证覆膜结构处于拉紧状态且紧贴地面,并在两端压制适当数量的覆土。

3 结语

针对北方寒地玉米大垄高产栽培技术问题,本文从轮作与耕作技术以及播种技术2个要点展开了简要分析,做好北方寒冷地区玉米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技术细节控制工作对最终高产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宏斌,张义.北方寒地玉米大垄行间覆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2]吴秋华,刘继宏.北方玉米高光效超大垄高产的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10).

[3]李立鑫.玉米大垄双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06).

[4]刘辉,谭继春,周玲,高德军,郭艳明,刘向阳.北方玉米高光效超大垄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

[5]于海林.寒地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1997(04).

上一篇:研读斐波那契数列,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下一篇:《高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