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审美能力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时间:2022-06-23 01:41:35

试析审美能力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论文 关键词:文学创作 审美观 思想水平 道德感 审美情趣

论文摘要: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更离不开作家的审美意识,所以只有提高作家的审美能力,才能创造出有生命价值、有市场的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来自丰富生活的积累,正如总理所说:“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但“偶然得之”的效果如何,还取决于作家对生活的态度、审美能力等因素。所以说‘文学创作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既要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又要表现主体的审美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审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学创作的水平。作为文学家,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审美观和审美理想上,而审美理想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道德感、审美情趣等的综合体现,在此,就审美观、审美理想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作一些探讨。

一、作家要有正确的审美观。才能写出有生命价值的文学作品

作家在具有丰富生活的前提下,如果各自的审美观、审美理想不同,那么创造出的作品情趣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有的作品能够概括出现实中的典型事物,创造出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的 艺术 形象,使艺术形象发挥它的鼓舞、启迪人民不断前进的积极作用;而有的作品只能按照生活本来的面目机械地、冷漠地描摹下来,没有比生活更高的理想和明确的目标;有的作品出现了罗列与铺陈平庸的生活现象,格调低下、情绪灰暗,甚至追求情节的离奇、黄色下流的情趣等,缺乏理想的光泽与时代的精神。所以可以说,文学创作是“极富有个性特征的审美活动”。一切优秀的文学家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自觉地在作品中渗透着高尚的审美观,体现了作品的社会价值,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具有生命力。鲁迅的小说是思想隽永、内容深刻的艺术珍品,他所创造的典型艺术形象,无不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与美学价值。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一个先进的世界观、高尚的审美情趣。他曾说:“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他反刘为艺术而艺术,”他认为美的欣赏和创作必须与时代、社会的要求相适应。矛盾也是大家所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也象鲁迅的一样赢得世界的声誉。其作品《子夜》揭示了

高尔基说:“主题是从作者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人的一种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主题是“对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判断”。因此,作品主题是深刻或肤浅与作者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说伟大的文学家,同时必定是一个思想家。就因为作家的思想境界不同,即使对于同一题材而言,作品反映的主题、思想不同,社会价值当然也不同。比如,同是描写人力车夫的题材,资产阶级文人胡适的《车夫》揭示的是知识分子对“渺小的车夫”的怜悯,而鲁迅的《一件小事》却赞扬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揭示了知识分子必须虚心向劳动人民学习的富有重大意义的主题,让人们看到了

上一篇:网络华文文学刍议 下一篇:浅谈DV大众信息传播的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