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23 01:16:10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属于“90后”,而一些“90后”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感恩意识淡薄等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引起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成为了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对策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人必须要遵守的道德准则。现今,“90后”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造成他们感恩意识淡薄、感恩行动缺失,这不仅给家庭、学校与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着重对其进行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一、“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一)缺乏对父母养育之恩的认识。感恩父母、孝顺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传诵至今。“90后”大学生多数属于独生子女,父母都极尽所能地为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这助长了他们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惯。有些大学生并未顾及父母挣钱的辛苦,不考虑家庭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盲目攀比,奢侈消费。而且,在校期间除了要钱外,也很少主动打电话联系父母,更谈不上问候父母身体健康及工作情况。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把过多的时间精力用于谈恋爱,在学业上不思进取,荒废了学业,辜负了父母的殷切期望。

(二)以自我为中心,漠视老师的辛苦付出。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有些大学生在课堂上无视老师的存在,公共课上玩手机、发短信的大有人在,上课迟到早退,我行我素,一点也不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课下缺乏最基本的礼貌,见到老师连最起码的问候都没有,见到老师装没看见。对老师的悉心教诲抗拒反感,受到善意批评时不满、厌烦,甚至顶撞、威胁、仇视老师。有的大学生对学校和老师意见很大,稍有一点不如意就牢骚满腹,把责任全部推倒学校和老师身上。

(三)不思回报,忽视社会给予之恩。部分“90后”大学生考虑的是社会对自身需要的满足,但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漠不关心。一旦社会不能社会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他们就会对社会产生不满。比如对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感叹社会的不公平,他们只知道提出不满,根本没有认真地审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同时,有些大学生对于国家及社会爱心人士给予的资助当做理所当然,对他人的帮助没有一点感激之情,甚至不愿提起被帮助的事实。

二、“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父母对子女过分关溺爱和顺从,弱化了感恩教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当代“90后”大学生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里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宁可自己辛苦,也不愿孩子低人一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准备一切,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并且,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严重偏差,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和感恩教育。认为孩子只要是考上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其他的都不重要。

(二)高校教育重视升学和就业,忽视了感恩教育。虽然,高校一直都强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长期以来,多数高校还是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许多“90后”大学生表现出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等,都与高校德育工作不到位,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尽管,目前很多高校开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但是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并且只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教材的内容,根本没有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感恩教育实效性不足,不少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慷慨激昂,课后却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社会环境的负面效应,影响了感恩教育。“90后”大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冲击较大,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许多“90后”大学生沦落为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自己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人。他们缺少一颗感恩的心,认为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有功利目的,他们从不谈感恩,也不懂得为什么要感恩。

三、对“90后”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感恩教育的家庭环境。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端正自己的教育观,不要只给孩子灌输考名校、找好工作、赚大钱的观念,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也很重要。家长也要做到言行一致,在孩子面前要自己做到对长辈、他人、社会的感恩。当得到他人、社会的帮助时,家长要及时主动地对人言谢,为孩子做感恩的好榜样。

(二)营造洋溢感恩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营造洋溢感恩气息、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要让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学生们知道,养育你的父母、辅导你学习的老师以及朝夕相伴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同学,这些都是需要感恩的对象。鼓励同学们多想想相互之间的点点滴滴,努力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感恩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知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倡导感恩的良好社会风气。新闻媒体,例如广播、报纸、网络等,应该大力宣传高尚的社会道德风气,对于在感恩方面的先进事迹多加报道并给与赞扬,对于忘恩负义、知恩不报这类的负面新闻,应给与严厉的批评,从而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以消除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品德的形成起着良好的熏陶作用。

总之,对“90后”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对“90后”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毛启刚.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德育论衡,2011(04).

[2] 侯丽波.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新思考[M].教育理论研究,2011.03.25.

[3] 蔡松杨.大学生感恩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9.15.

作者简介:张媚(1989.04- ),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探讨现代服装设计中CAD技术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农村初级中学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