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魔术笔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6-23 12:22:43

巧用魔术笔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参与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白板的魔术笔便于放大图片、文字,吸引学生的眼球;白板的魔术笔便于突出显现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白板的魔术笔便于勾画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白板的魔术笔便于标注动画视频,提高学生观看的效果。

关键词:魔术笔; 历史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04-001

下面本人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魔术笔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白板的魔术笔便于放大图片、文字,吸引学生的眼球

魔术笔的放大镜功能可以将图片、文字的重点部分放大再现,充分展示电子白板的交互性,不仅便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使用魔术笔的放大镜功能,只要用魔术笔在你需要放大的地方画一个方框(一笔画出)。然后框住的地方就会慢慢放大,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凡是你认为有必要放大的内容都可以。这样坐在后面的学生也能清晰地看见白板上的信息,吸引他们的眼球,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例如在七上《三国鼎立》这一课中,在介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后。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打败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在归途中,曹操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龟虽寿》,其中有这么几句。请学生看大屏幕,笔者用魔术笔放大其中的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学生眼前一亮,感到神奇又新鲜。先让学生一起朗读,接着问学生曹操当时已经53岁了,53岁的曹操还有什么雄心壮志呢?学生一起回答:统一天下。这样自然过渡到赤壁之战,为下一版块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这里放大镜功能就把很平常的一首诗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使这四句名言像烙铁一样烙进了学生的心田。

二、白板的魔术笔便于突出显现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七上《三国鼎立》这一课中,在链接《看图说话》时,笔者先问学生根据你平时知道的三国故事,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面还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因为三顾茅庐这幅图画上人物很多,有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书童五个人。学生如果不熟悉这个故事的话,便会眼花缭乱。我用魔术笔的聚光灯先显现刘备,然后按住探照灯分别移向诸葛亮、关羽、张飞,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人的名字。当学生猜不出关羽的时候,我还提醒他们:红脸红脸,学生一下子就分辨出红脸关公,黑脸张飞。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重点突出,也轻易地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对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有了深刻的认识,也为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战胜曹操埋下了伏笔。

三、白板的魔术笔便于勾画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先让学生了解一个个历史事件,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规律,服务于生活和我们的社会。但是初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共有六本书,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内容太多,还要参加中考,而且每一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事件都很多。这时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抓关键词,有时抓对了关键词,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理解了历史事件,又能分析出这个事件对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造成的影响。所以笔者在平时的白板课上,经常利用的交互性,来勾画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而且勾画的痕迹过一会儿会自动消失,不需要教师花时间擦除。

例如在八上《鸦片战争》这一课中,笔者讲述完《南京条约》的内容后,请学生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这个问题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笔者就提醒学生找关键词,并让学生到白板上勾画关键词,然后学生再展开讨论。通过白板的交互性,学生很快意见达成一致。强占香港岛,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开放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白板的魔术笔便于标注动画视频,提高学生观看的效果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进,教师可以在一些动画、视频文件上进行标注,展开详细的讲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抓住动画、视频上的重要信息。教师可以随意地对视频、动画画面进行标注,所以,只需要对拍摄视频作简单的剪辑或不加处理就可直接用于历史课堂教学。这样既大大减少教师备课的负担和技术上的难度,又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加视频、动画观看的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标注的痕迹过一会儿会自动消失,不需要教师花时间擦除。

例如在八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列强再次掀起侵华战争的背景,笔者播放了一段视频《瓜分狂潮》,讲述的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受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学生全神贯注同时义愤填膺地看着,快要结束前,视频中出现一幅漫画――清末一位爱国人士画的《时局图》。笔者就将视频定格在这幅漫画上,图中有许多动物和图案,盘踞在各国划定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上,当然每个动物代表一个列强。笔者本来自己来标注这些动物代表的列强,但是看学生的认真劲儿,临时决定让学生来标注。学生的小手举得跟小树林似的,争先恐后,最终一个男学生走上台,拿起魔术笔,用非常漂亮的字进行了标注,图中老虎代表英国,势力范围在长江流域;熊代表沙俄,势力范围在东北,并企图南下;蛤蟆代表法国,势力范围在两广和云南;太阳代表日本,势力范围在福建,并霸占了我国台湾;肠代表德国,势力范围在山东;鹰代表美国,这时它在中国还没有势力范围,就提出了“机会均等,门户开放”的政策。这样一标注,所有的学生豁然开朗,对列强的贪婪一下子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义愤,又为过渡到下一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学习做了铺垫,可谓一石三鸟。

上一篇:准确把握问题变式的“度” 下一篇:石墨选矿中超细粉尘治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