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时间:2022-06-22 11:14:01

刍议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仍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此,笔者从具体的实际出发,拟对当前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做些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一、更新观念,提高综合素质

今天,在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经济高速发达的社会环境中,教师不仅仅是人类知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的观念,努力吸取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素质,树立创新意识和创造思想,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育还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懂得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不断调整知识结构,能进行学科渗透和学科相融,具备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教学工作能符合并遵循学生心理特点,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的教育者。

二、打破定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起“我是创造之人”“我也能进行创造”的思想观念。因为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和态度。它决定人们愿不愿创新,敢不敢创新的欲望与倾向性,是创新品质的基础和动力。那么,在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1.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有利于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互动探究,适时加以启发和点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善于质疑。

2.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

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人们的创新行为起着导向、激发和催化作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实践证明,教师的正确评价和鼓励,是保护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源源不断的动力。

3.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

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的动作。学生问题的提出,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4.学生的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针对问题,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多种思想和多种方案。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人的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怎样提升一个杯子的价值?”“怎样把冰卖给因纽特人?”“列举节约资源的金点子”。这些问题都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5.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只关注社会对个人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只重视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国家,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但是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谈得很少,这样就使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价值在逐渐丧失。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思考、想象和实践。

三、多种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的要求,也是社会、学生实际的需要;既是教师施教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学生学好思想政治课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既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同时又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我的做法是:

1.分组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在学习“改革开放30周年的辉煌成就”这一内容时,我以“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为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深入农村、工厂和有关部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采访有关人员,了解收集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收集和采访调查的第一手材料,共同整理和归纳,形成研究性课题、报告、小论文。并进一步要求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本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合理化的建议反映给有关部门。

上述系列活动,实现了课内外、校内外、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实践的互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学会取长补短、团结合作、开拓思路、激励竞争、启发灵感等心理品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2.举行辩论会研讨社会热点问题

辩论就是针对教材中一些容易产生不同意见的内容或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把学生分成持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白道理、增长知识。如我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网络交往持不同态度,举行小型辩论会进行研讨。

3.创设活动情景进行表演式教学

表演式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改编成独幕剧、小品、相声等,让学生担任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担任角色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领悟教材内容。新的教材设置很多主题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景,适当的让学生进行表演,再现活动情景。

4.引导学生研究时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

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就是紧跟时代,突出社会热点与焦点。可以把一些重要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等节目内容录下来放给学生观看,把党和国家一些重要的决定、报告摘印给学生。在此基础上,不定期组织学生对一些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进行评议,比如成功举办奥运会,“神七”的成功发射,“十七”大的重大决策,抗震救灾精神等进行评议,所有这些做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多渠道获取有效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分析社会,提高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出来,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加强学科内外知识的联系,加强思想政治教学与生活、社会、科学的联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生、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关心科技发展与进步,鼓励学生手脑并用,标新立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上一篇:关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依靠创新驱动助推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