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专利侵权判定中等同原则与禁止反悔原则

时间:2022-06-22 10:30:05

浅析专利侵权判定中等同原则与禁止反悔原则

摘要:在等同侵权逐渐占据专利侵权的主要地位时,等同原则的界定和明晰是必要的。等同原则与禁止反悔原则虽在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冲突。本文从等同原则与禁止反悔原则本身,结合专利法的立法价值、对等同原则与禁止反悔原则的关系进行浅析。

关键词:专利侵权判定;等同原则;禁止反悔原则;利益均衡

专利侵权判定是专利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复杂的发明创造已经不再被容易概括和判定。同时,伴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开始在大量企业中展开,伴随着专利池、专利布图等专利策略的实施,企业开始用更为复杂的方式保障自身的权利。就在企业将知识产权的作用从单纯防御变为防御与进攻兼备时,专利侵权判定的难度也被不断加大,此时就需要对专利侵权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等同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的问题便产生了。

一、等同原则

专利侵权一般可分为相同侵权和等同侵权两类,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完全依照专利权利要求文字所表达的专利技术的相同侵权行为越来越少,等同侵权已经成为专利侵权的主要形式。等同原则是为了克服文字表达的局限性,通过均有扩张性质的解释从实质上对专利权给予全面的保护。等同侵权发源于美国,但已在世界各国被广泛认可,现在对其进行的普遍理解认为等同原则(doctrine of equivalents)是指被诉侵权产品或侵权方法与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相比虽有一些非实质性的区别而导致并不形成相同侵权,但为了给专利权人提供有效的专利保护,法院仍认定侵权成立。

等同原则是为了解决等同侵权问题而产生的,在美国1950年前后就已经出现了等同侵权的案例,其后通过不断的司法实践,建立在大量的判例基础上的“功能――方式――效果”准则被创立,并成为世界范围内判断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德国创作出“三段论”的等同侵权判定方式,日本则具有独具特色的四要件理论。我国在等同原则上采取了从主客观两个层次对等同原则进行了规制,客观层面与美国的“功能――方式――效果”准则较为相似,在主观层面则是对于德国的“三段论”理论进行了借鉴。

二、禁止反悔原则

但是等同原则实质上需要对权利要求进行扩张,它虽然充分强调了对专利权人的保护,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会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一定的损害。在等同原则发展的同时,整体等同理论也受到了挑战,全部技术特征理论开始在等同原则中具有主导地位,这与人们对于禁止反悔原则在专利法中的应用是直接相关的。

禁止反悔原则在美国又被称为是“专利档案禁止反悔原则”,在德国被称为“不允许自相矛盾原则”,它是指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对权利要求的解释受专利权人在申请程序和复审及无效程序中所称述意见的约束,专利权人对于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已经放弃的内容不得在以后的专利侵权诉讼过程中反悔,禁止将其已放弃的范围再纳入专利保护范围之中。

禁止反悔原则在实质上就是对于专利权人权利主张的限制,要求权利人在对外的权利主张中能够进行固化,以减少因不确定性对其他发明人的阻碍,并促进合理的技术进步。这一原则也同样受到各国立法的承认,但相比于等同原则,这一原则在各国的规制方式较为相似。

三、等同原则与禁止反悔原则

等同原则是为了通过对等同侵权问题的解决,实现对于专利权人的全面保护,因此它本身就具有对专利权保护的强化,实质上时一种对于专利权的扩张。禁止反悔原则是通过对于专利权人的合理限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质上时一种对于专利权的限制。等同原则与禁止反悔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时相互限制的关系,其本质上都在追寻专利权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均衡,并最终保障专利权法对于激励创新功能的实现。

按照禁止反悔原则的基本理论,已经固化的权利主张就是为了明确权利边界,但是等同原则却对此形成了挑战,这就迫使专利权人是权利书中进行更为细致和精准的描述,对发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等同侵权已经成为专利侵权的主要形式,等同原则和禁止反悔原则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方式。但是,等同原则与禁止反悔原则所存在的矛盾确是深层次的,对于在先专利权人的利益保护而言,具有扩张性质的等同原则能够充分保护其利益,但是禁止反悔原则却造成了实质性的限制。对于在后申请的发明人,先前技术对其造成的障碍往往使其创新难度变得极为巨大,等同原则的不合理适用更会造成这种结果。

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专利权立法在进行着扩张,世界范围内的专利权扩张在充分保障专利权人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知识产权剪刀差效应的加深。等同原则在等同侵权判定中的使用范围的变化也在加剧着这一问题的后果,但是伴随着禁止反悔原则的发展,这种单纯的扩张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限制。等同原则从对于“整体等同”测试法的抛弃到“全部技术特征等同”测试法的应用,禁止反悔原则对等同原则的限制从“弹性排除规则”到“完全排除规则”,再到“可预见性规则”的历程都体现出着两种原则间的相互调和。

参考文献:

[1]徐棣枫.专利权的扩张与限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7)

[2]侯宇.论对于等同原则的恰当限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

[3]刘斌斌.论专利制度下的独占与公共利益――以专利的经济功能分析为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2012(1)

[4]刘斌斌.知识产权――法理论与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作者简介:

成鼎,兰州大学法学院,2012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

上一篇:我国经济适用房的探讨与分析 下一篇:浅议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