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时间:2022-06-22 09:19:29

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摘 要: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本标准为依据,力求体现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注重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怎样以历史课本为载体把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体会,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历史教学;育人功能;农村中学

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本标准为依据,注重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物质生活的充实并不能代表精神生活的充实,经济的发展并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与道德的沦丧。德国的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观唤醒。”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就如何发挥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势,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谈谈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的:

一、研读课标,领会课标要求,全面把握教材,吃透编者意图

编者为了证明这一历史观点,开门见山列举秦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随后比较刘邦项羽,分析刘邦为什么能取胜,一步一步用史实证明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促进作用,巧妙设问,层层推进,水道渠成

学习本课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到秦二世就灭亡了?学生读书能准确说出是秦的暴政。教师可重点分析暴政,增加一些感性材料,加深学生印象。(2)如果当时没有下雨陈胜吴广没有延期,是不是就不会爆发起义呢?学生思考很容易认识到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失去民心,最终亡国。(3)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教师引导重点分析刘邦胜利的原因,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4)秦朝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刘邦也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可以说都是依法治国,为什么前者亡国后者立国?学生稍加思考就能说出:“秦朝的法律是残酷压迫百姓,刘邦的法律是为民着想,不损害百姓的利益。”进一步证明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以致用,只有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学生真正从历史与现实的体验中深刻理解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较好实现,同时也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5)同学们能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国家在为民着想关心老百姓利益方面做了哪些实事?可点拨引导:“同学们大多是农家子弟,你能说说你的家庭收入来源吗?”学生会说养蚕、养猪,种香菌、黄姜等。教师小结:是的,党和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不仅出台了许多三农政策,而且还做了许多实事。如,减免农业税并且给予补贴、建设新农村等等。正是因为党和国家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替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利,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使我们的国家几十年来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风险考验,依然国泰民安,不断走向繁荣昌盛。治理国家是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这样。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深刻领会课标精神以历史课本为载体,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 湖北省远安县荷花镇中学)

上一篇: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新课程文言文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