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浅议

时间:2022-06-22 07:46:30

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浅议

【摘要】在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整个水利施工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在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控制时,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重点,因为它不但影响工程的美感,而且对工程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威胁。本文主要分析水利施工中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进而为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

1 引言

混凝土裂缝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状况。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受各种内外条件的影响,这对水利工程建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握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而且还要提高水利工程的建筑质量,从而消除水利工程建筑的安全隐患。

2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2.1 温差因素

由于混凝土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有着一定的温差,受混凝土自身因素的影响,这种温差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影响较大。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当施工环境温度较低时,混凝土表面便会收缩,如果收缩力大于混凝土到自身约束力时便会产生裂缝;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便会产生拉力,当这种拉力超过混凝土自身的抗压能力时,也会产生裂缝。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忽视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在冬夏季节施工时,会因为没有采取一些保温、防暑的措施,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2.2 材料因素

2.2.1 水泥选择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水泥的质量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水利设施的安全。在水利施工过程中,一些混凝土制作人员缺乏对水泥特性的了解,从而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混凝土裂缝。水泥的早期强度较高、抗裂性差的特性使得它需要释放一定的热量。当这些热量不断的从混凝土内部积累,使得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不断提高,内外温差的扩大,导致混凝土外部会产生拉应力,而内部则出现压应力,如果两种力量不能互相的牵制,那么混凝土表面便会产生裂缝。

2.2.2 材料的使用比例

在制作混凝土时,原材料的配合比例相当重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那么混凝土的收缩性变会越大,坍塌的风险也会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有三方面。首先,预搅拌的混凝土应该控制在5-35mm之间,现浇的混凝土石子直径应该在20-35mm之间,含砂率应该在35%左右。但是由于个别操作人员的失职,没有严格按照标准配料,使得这种原料的配合失当,从而造成混凝土的裂缝。其次,在配合过程中,如果含砂率、水灰比不适当,会导致混凝土的保水性差、沁水等问题。最后,混凝土的制作离不开外加剂的使用。由于外加剂的种类较多,特性不一,所以在添加外加剂的过程中,一些制作人员往往会忽视外加剂的特性及用量,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2.3 混凝土的特性

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流失从而造成混凝土体积收缩,进而形成裂缝,尤其是体积较大的混凝土。随着时间的变动,混凝土随着自然因素出现了一些裂缝,这是物理病害的一种,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首要因素。裂缝的出现一般都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就形成的,随着工程时间的推移,老化便是不可避免的。

3 裂缝的危害

裂缝对水利工程所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水压的作用下,混凝土裂缝会不断的扩大,而且如果水渗透到混凝土的内部,那就会造成某些内部结构在水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结构物发生破坏。其次,裂缝会造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产物发生反应,从而生成碳酸钙,这种物质会造成混凝土的碱度大大的降低,碱度的降低会造成钢筋的钝化膜收到破坏,进而钢筋会被腐蚀掉。混凝土的裂缝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到严重破坏,使得水利工程的作用大为削弱,甚至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隐患。

4 裂缝的控制措施

4.1 温度条件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其浇筑温度要考虑到工地气温的变化幅度,要严格按照温度的变化来适当的调整施工条件,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的特性以及一些外部因素,从而可以更好的改进施工方案。比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模板的变形,因此,对于这种因素施工单位要排专人进行看护,如有位移变形的现象,应当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筑,并及时的修理恢复模板。冬季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影响,冬季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能低于10度,夏季的混凝土入模温度应该不高于25度,只要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4.2 材料选择

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采用的材料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于材料的选择,在混凝土制作时一定要加强对水泥及掺合料的选择。为了降低混凝土制作过程中的内部热量,施工单位在选购材料时应该尽量降低水泥的用量,水泥的强度等级应该与混凝土的强度保持一致,应该尽量选择细度较差的水泥作为原材料,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除了要增加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外,抗压能力也需格外的重视。增强抗压力能力,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振捣。在振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均匀排列插点,按照顺序振实,不得遗漏,也不宜过振。间距应该在300mm为宜,时间则应该以15-30s为宜;另一方面,如果沁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面生成水分或裂缝,那么就要进行二次振捣,间隔则应为25min,这样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度,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4.3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工之后,其后续的养护工作也值得重视。养护的目的是让混凝土能够适应温湿条件,避免出现混凝土内外温差、表面温差过大的情况。要保证混凝土施工时的温度不能低于使用是的温度,而且还需减小新旧混凝土之间的温差。混凝土早期的养护,一方面要确保混凝土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另一方面则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持久度。除此之外,为避免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过大,而出现内外作用力失衡的情况,施工单位可适当的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可以再混凝土表面和底层使用薄膜浇水养护。

4.4 加强监管

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建立一套系统的监管体系,严格管理混凝土施工。同时,还需培养一部分具有专业素养的监管人员,从而使得工程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的发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随着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水利工程的施工对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前需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另外还要优先聘用有丰富经验的和良好社会信誉的施工队。针对目前混凝土裂缝的问题,有关的政府部门还需加强监管工作,逐渐提高混凝土的制作工艺,尽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

5 结束语

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变问题是一种施工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为了预防裂变的产生,施工人员应该严格的按照施工要求,同时也应该尽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尽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的建筑质量,保证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也是间接的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志贵,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控制[J],科技信息,2008(27).

[2]王佳民、梅雪,关于冬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2).

[3]王雅俊,浅议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控制[J],民营科技,2009(05).

[4]时卫东、王运涛、巴开强,浅议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0(21).

上一篇:农村小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浅析 下一篇:“整合”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