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对策

时间:2022-06-22 07:43:59

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对策

1大专院校学生的基本特点分析

1.1大专院校的学生自信心不足,心理压力比较大大专院校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过多的表现得不自信,一是因为大专院校学生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属于学校学习成绩中上层甚至落后阶段群体,他们不会受到教师的重视,而且经常因为学习成绩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长期以往造成了学生对自己信心的丧失。学生自信心的不足直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他们感觉进入大专院校就会与进入本科院校的同学存在差距,他们就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负担以及对未来就业的过分担忧等等。

1.2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集体观念,但创新能力较高目前大专院校的学生基本上属于“90”后,他们一般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初中、高中阶段受到家庭的溺爱,缺失自我管理的能力,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大部分以男生居多,而男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贪玩的习性,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更差,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直接导致学生缺失集体观念,他们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在比较自我,一切以我为主。但是这样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专院校学生的自主创新,大专院校学生会在某一专业表现得更为强势,他们会热衷对此专业的钻研学习。

2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理理念落后目前大专院校受到教育体制的约束尤其是国办大专院校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其采取的管理理念主要是行政化的管理理念,即学校与学生属于主从关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是命令式、强制性的,学校在行使管理权时采取的是完全主动的,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反抗行为,即使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出现了错误,学校也不会积极地进行道歉,同时学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观念也不正确,他们一般将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的学习工作单独存在,导致学生的管理工作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说学生管理理念的落后是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因素。

2.2管理体制不完善虽然大专院校针对学生管理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但是由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现有的学生管理体制出现了许多不足,首先学生管理工作机构结构设置不合理,学生管理工作中间层次比较长,导致发生学生问题后不能在第一时间给予解决,而要经过层层的信息反馈,其结果影响学生管理的实效;其次学生管理工作的责任划分不清晰,由于高校在体制上还没有摆脱行政制度的影响,因此大专院校的领导阶层在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中存在着职能划分不清、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现象。而且有的大专院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采取完全照搬军队化管理模式或者企业管理模式,忽视学校的内在文化意识形态的树立与培养。

2.3负责学生管理共组的人员较少由于近年来大专院校不断的增加学生人数,而且学生的特性也变的越来越独特,学生的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尤其是对“90”后学生的管理工作除了要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安全、行为举止等,这些新问题的出现无疑会增加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负担,造成在现有的人员结构下学生的管理工作不能进行全面深入的管理,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会出现一些纰漏。同时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要求相符,导致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在行使管理权时表现的能力不足。

3如何加强大专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3.1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突出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不断围绕学生的思维模式、心理特征及基本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大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学校的人性化管理环境为基础,推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的发展,充分展现学生个体优势,推动学生良好品格与人格的形成。

3.2完善管理体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建立完善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工作体系,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专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全校相互配合。通过建立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可以将学校所有部门串联起来,执行工作一条龙,提升工作效率。工作体制的完善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与管理分开的工作模式,真正做到教学中有管理,管理中包含教学,为学生生活、学习提供一个更完善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成才。

3.3突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学校应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应该不断分析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保健等活动,帮助学生及时克服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辅导员也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敏锐的观察学生的异常反应,及时了解原因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

3.4鼓励学生社团发展大专院校的社团组织是高校学生自主参加的社团,它具有自律性,社团成员通过加入社团遵守社团组织纪律,通过社团组织的约束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学生加入社团组织后可以经过社团其他成员的影响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加入社团组织可以结实一些与自己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有利于他们的交际能力的提高,当然学生社团组织需要教师经常给予指导与帮助,规范社团活动内容,将社团的作用发挥到实效。大专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有效推动大专院校实现深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为社会建设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大专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特征,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营造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氛围,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作者:柳红蛟单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校学生管理理念 下一篇: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