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压隧道的施工技术探讨

时间:2022-06-22 05:29:54

偏压隧道的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结合某铁路工程实践,对隧道偏压情况及施工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隧道;偏压;施工。

⒈ 工程概况

某隧道位于低山斜坡地貌山体,自然披度10~40度,段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构造为郁山正断层、F4正断层及其伴生断层。隧道开挖揭示,受构造影响,小褶曲发育,岩层产状紊乱,节理发育,岩体破碎,特别是软质岩构造影响较大,断层倾角一般为40°~60°,破碎带宽0.5米~1.5米,为断层角砾,局部呈断层泥状。

⒉ 隧道偏压情况及现场监控量测

2.1 偏压原因

所谓偏压隧道,就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围岩压力呈明显不均匀性,从而使初期支护受偏压荷载的隧道。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⑴ 地形原因:隧道傍山,地面显著倾斜,侧压力较大,且隧道埋深较浅。

⑵ 地质原因:围岩产状倾斜、节理发育,其间又有软弱结构面及滑动面,自稳能力差,又受围岩裂隙水的影响,施工中一旦受到扰动,岩体就会沿层理面出现滑动。

2.2 隧道偏压判断

2.2.1 地形引起的偏压

围岩级别、地面坡度和覆盖层厚度是判别隧道偏压的三个重要因素。2.2.2 地质构造引起的偏压

① 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控制性裂隙、节理或层理(统称为弱面)的产状及其与隧道轴线的相对关系;

② 围岩扰动范围;

③ 控制性弱面的强度以及作用在弱面上的法向力的大小等。

2.3隧道偏压概况

隧道地面坡度较陡,为1 : 1.5-1 : 2,地表覆盖层为3.5米~15米;围岩级别为Ⅴ级,设仰拱,二次衬砌为整体式;软弱面倾角α为40°~60°,围岩的内摩擦角<α。

施工中出现的问题:① DK261+801~+806左侧拱腰部位按设计施做完的初期支护出现多条纵向裂缝,裂缝宽度最大达8.7厘米;② DK261+800~+860段拱部格栅支护严重变形,侵入二次衬砌净空;③ DK261+804~+809段衬砌砼距内轨顶面1.97米出现一道纵向裂缝,缝宽0.5mm~1.0mm;④ DK261+832~+839段扩挖后已施作完的工字钢架初期支护,受挤压变形,左侧严重侵入衬砌断面最大达48厘米。

2.4 监控量测

2.4.1 明确测试内容和测点布置

⑴ 油点布置见图㈠

2.4.3信息反馈

以上数据显示:隧道左侧应力所位移值均大大高于右侧,左右受力不均、位移量不等,这说明隧道确实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压。

3、隧道施工

3.1扩挖前加固措施

由于偏压和大变形,使隧道进口已开挖地段初期支护严重侵入二衬衬净空,需对此段进行扩挖,扩挖前,对洞口段路基,洞顶地表及洞内采取特殊加固措施。

3.1.1洞口路基加固

隧道进口线路在右侧DK261+747~+797段为顺层滑坡带,长50米,设置8根锚固桩,桩间距(中-中)7米,桩均采用个别设计,桩靠线路侧与线路中心距离4.8,DK261+730~+797长67米,桩间设C15片石混凝土重力式路堑挡土墙。洞口左侧设C15混凝土重力式路堑挡墙,挡墙墙身坡率1:0.25.

3.1.2 洞口加固

DK261+799~+835段沿拱部设置25根大管棚。管径89,环向间距40,外插角1°。DK261+799~+835段梅花型布设G32自进式锚杆,锚杆环向间距0.6米,长8米。大管棚末拱部设置4环Φ42小导管,每环22根,每根长3.5米,小导管外插角10°。

3.1.3 洞顶地表加固处理

DK261+800~+835段为保证拆除衬砌及扩挖时围岩的稳定,在地表设280根注浆钢管桩对两侧围岩进行加固,管底部高程在内轨顶面以下2.6米,纵向间距50,横向间距70,纵向间距100,每侧4排,沿隧道中线梅花型对称布置。

3.2 开挖与支护

3.2.1施工方法一微台阶法

微台阶法是偏压隧道开挖中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在隧道掘进时将开挖面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交替作业,上下台阶长度保持在3~5米,必要时辅以人工开挖,每循环进尺0.6~1.0米

3.2.2.2具体做法

⑴开挖Ⅰ部,进尺0.6米后,初喷C20混凝土5,按顺序设立工字钢架A、A`和 横撑1,使小志坑尽早闭合。然后打入拱部径向锚杆,用拉杆与前一循环的工字钢架连接、固定挂网,喷C20混凝土25厚。

⑵开挖Ⅱ部,比Ⅰ部滞后3~5米,按顺序安装钢架B、B、 和横撑2,打入边墙径向锚杆,焊接拉杆,挂网,喷C20混凝土25厚。

⑶开Ⅲ挖部,比Ⅱ部滞后3~5米,按顺序安装钢架C、C、、D、D、,、网喷支护。

⑷安装仰拱钢筋,灌混凝土。

4、几点体会

⑴对地质复杂的隧道,除进行地质调查、掌子面观察等常规监控外,还应采取应力计、位移计等多种科学量测手段,对围岩时行评价,确认和修正围岩级别,并据此及时合理地调整施工方案。

⑵对位于断层破碎带的偏压隧道施工,采取地表钢管桩加固岩体,长管棚注浆、格棚钢架及自进式长锚杆支护体系,有效控制了沉降、变形,保证钢筋砼衬砌结构稳定。

⑶对于围岩压力大、变形大的偏压地段,选用工字钢架和模筑砼组合形式加强支护。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大空间商业内街消防性能化解决方案 下一篇:探讨软基处理施工技术――深层水泥搅拌法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