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供高计中表计超差电量退补方法探讨

时间:2022-06-22 04:11:32

高供高计中表计超差电量退补方法探讨

摘 要 电能计量差错涉及供用电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当计量装置出现异常时,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现场接线检查和相对误差超差进行分析,推导出实际电能值,使差错电量得到退补是确保供用电双方的公平交易的必要手段。本文重点对现行高压电能计量装置中存在电能表相对误差超差引起的电量差错退补的依据、退补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关键词 电能表;超差;电量追退;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TM9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2-140-01

在高压计量系统中,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引起的电量退补计算已广泛应用,但电能表相对误差超出规定误差限值问题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重点介绍高压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时电能表相对误差超出规定误差限时追退电量的计算依据、步骤和方法。

1 法律依据

根据《供电营业规则》第79条~第81条明确规定:互感器或电能表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以“0”误差为基准,按验证后的误差值退补电量;退补时间从上次校验或换装后投入之日起至误差更正之日止的二分之日时间计算。

2 电能表的相对误差及对误差极限的相关要求

2.1 电能表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百分数误差

1)绝对误差。被测量的测得值X与被测量的真实值X0之间的差值叫绝对误差,用X表示: X=X-X0 (1)

2)相对误差。用r表示:r=X/X0≈X/X (2)

3)百分数误差。

百分数误差=(仪表记录的电能-真值电能)/真值电能×100

2.2 国家标准GB/T17883-1999《0.2S级和0.5S级静止式交流有功电度表》对误差极限的要求

仪表在规定的参比条件下,其百分数误差不应超过给定的相应准确度等级的极限。针对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能表计准确度等级而言,即:在额定电流和功率因数为1时,0.2S级和0.5S级仪表在单相负载和平衡三相负载的百分数误差之差分别不超过0.4%和1.0%。

3 在计算退补电费时,如何计算更正率或更正系数。

3.1 更正系数GX

更正系数是指同一功率因数下,电能表正确接线应计量的电能值W0,与错误接线时电能表所计量的电能值W之比。由于,无论是正确接线还是错误接线,其记录的电量都与电能表测量的功率成正比。因此:GX=W0/W=P0/P (3)

(式中:GX--错误接线电量更正系数;W0--用电负载实际消耗电量; W--在错误接线期间电能表测定的电量;P0--正确接线所对应的功率表达式;P--错误接线所对应的功率表达式。)

3.2 更正率

用电负载实际消耗电能的量值W0与电能表测量值W之差称为更正值,亦即需要追补或退还的电量。

设更正值用W表示,则W=W0-W (4)

更正值W与测得值W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习惯上称为更正率,通常用ε表示,即:

ε=W/W=(W0-W)/W×100% (5)

由(3)、(4)、(5)式可推得:ε=GX-1 (6)

4 在电能表相对误差超差情况下电量退补

1)对于电能表正确接线情况下存在相对误差超差时,电量追退方法:GX=P0/P=1;

W=W(GX-1-r/100)/(1+r/100)=W(-r/100)/(1+r/100)

2)在电能计量装置出现接线错误时,如果考虑电能表存在相对误差r,则负载在错误接线期间实际消耗的电量应进行修正,这时公式W0=WGX修正为W0=WGX/(1+r/100) (7)

退补电量 W=W0-W=WGX/(1+r/100)-W

=[WGX-W(1+r/100)]/(1+r/100)

即:W=W(GX-1-r/100)/(1+r/100) (式中:GX=P0/P)

(8)

5 三相三线两元件有功电能表错误接线追退电量步骤及注意事项

5.1 必须正确掌握负载的功率因数

确定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可以根据发生误接线之前一段时期内实际测量的有功和无功电量计算出平均功率因数;也可以根据发现误接线后改为正确接线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实际测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来计算平均功率因数。

5.2 采用计算法确定更正系数

首先应弄清错误接线的具体接线方式,画出向量图,写出功率表达式,然后计算出更正系数。在计算更正系数时,必须使用第一步确定的实际负载功率因数。

5.3 校核电能表的相对误差是否超标

测定被试电能表的相对误差时,标准电能表和被试电能表都同样按原来的错误接线方式接入,但要使标准电能表按正转接入运行。

1)若负载比较稳定,即可按实际负载下测得的相对误差代入公式(8)计算。

2)若负载在错误接线期间变化较大,则应在负载功率因数平均值下按3种虚负载电流测得的相对误差,算出其加权平均值。具体做法可以视实际情况协商确定。也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r=(r1+3r5+r10)/5(%)

式中:r1、r5、r10--分别为10%、50%和100%标定电流和平均功率因数值的情况下测得的相对误差(%); r-相对误差加权平均值。

5.4 退补时间的确定

当计量装置发生故障时应根据实际发生故障现象的持续时间进行电量退补,无法确定故障发生时间时,以最近一次现场工作发现的时间为起始,结束时间为装置更正后投运时的时间。

6 结束语

总上所述,在电能计量装置发生异常进行电量追退计算中,电能表相对误差超差引起的计量差错在追退电量中占有一定比例,而且会随着客户用电量的逐渐增大,其引起的差错电量也是不可小看的。因此,为了保证公司和客户的利益不受损失,合理公正,在追退电量过程中把电能表相对误差超差情况考虑进去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供电营业规则.电力工业部令[1996年]第8号.

[2]张翠琴.电能计量.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2011.

[3]孙方汉.电能计量装置及其正误接线.2004.

上一篇:云南电网输电线路杆塔降阻措施分析 下一篇:由长春事件谈如何提升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