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泉湾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

时间:2022-06-22 02:25:09

亚泉湾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方案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总平面规划、竖向设计、平面设计、立面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户内空间、户外空间、小区环境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生态、绿色、健康的高品质居住环境。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竖向设计;平面设计

Abstract: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s, from the master planning, vertical design, graphic design, facade design elaborate modern resident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ndoor space, outdoor spac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f mutual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ecological, green and healthy high-quality liv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architectural design; vertical design; Graph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概况

“亚泉湾”项目地块呈一矩形,场地基本平坦,南北约280米、东西约120米。建设用地面积为32464.9平方米,根据建筑规模,本项目规模等级为组团级,整体住宅区由八栋住宅楼集合而成,其中一栋多层、七栋高层,布局适应地形及周边环境,在用地南北两侧布置8层、10层、11层及18层住宅楼,在用地中部布置五栋26层、33层及34层点式住宅楼,形成两端低中间高的总体建筑布局。通过简欧式的坡屋顶造型和富有变化的天际轮廓线塑造城市形象,必将对该地段城市建设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图1小区建筑鸟瞰图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2.1 设计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守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用水等有关规定。达到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简明顺畅,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增强建筑的科技含量与信息时代特征,积极采用“四新”技术,为住宅智能化创造条件。

2.2 指导思想

贯彻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创造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造型新颖、尺度宜人的高品质学区商业住宅。本工程与城市道路相邻,应是城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点处理好与城市的融合、亲近、为城市环境空间增添光彩。以科技为先导,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2.3 设计特点

整体住区由八栋住宅楼集合而成,其中一栋多层、七栋高层,布局适应地形及周边环境,在用地南北两侧布置8层、10层、11层及18层住宅楼,在用地中部布置五栋高层点式住宅楼,形成两端低中间高的总体建筑布局,即合理利用了土地,满足周边建筑的日照要求,又能形成很好的城市景观。

沿街在1#楼西侧设主要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供住宅主要人流通行,在1#楼东侧设小区次要出入口,主要为车行使用,已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沿街建筑物的底部设有二层商业用房,形成必要的公建配套设施,兼顾周围学校及住户与街区市民的使用,彻底改善占道经营的混乱局面。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下,设有地下停车库,以及平战结合的甲类核六级人防工程,平时能够发挥一定的效益,也使各样设施能够得到日常维护。

小区规划方案

3.1 功能布局

本次地段开发属于组团级住区规划,规划住宅总户数为1190户,住宅总人口为3808人。整体住区由八栋住宅楼集合而成,其中一栋多层、七栋高层,布局适应地形及周边环境,在用地南北两侧布置8层、10层、11层及18层住宅楼,在地用地中部布置五栋26层、33层及34层点式住宅楼,形成两端低中间高的总体建筑布局。沿街一、二层设有商业用房及配套的居委会、公厕、便民店及社区活动中心等用房,并设一层地下室。

3.2 交通流线及地下车库布置

本案规划采用人车分流系统,主要车行道路幅宽4m,在组团内形成有效的环形消防车道。在1#楼西侧设主要出入口,连接城市道路,供主要人流通行,在1#楼东侧设车行入口,直接通过地下车库入口进入地下车库,避免了人流与车流的相互交叉干扰,形成人车分流。地下车库布置充分利用各个高层建筑之间空地,采用大底盘模式,与各个建筑单体地下室相连。

3.3 公建配置

由于该地块西侧为区保育院,本着社会资源共享的原则,本方案未设计幼儿园,以避免投资的浪费。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设有商业、社区活动中心、居委会、治安联防站、公厕等公建配套设施,根据其合理的服务半径范围及内外兼顾原则,沿B575#路布置了商业,与住宅共同形成整体,增强围合感。

3.4 绿化景观设计

整体配备最完美的地中海式风情园林景观设计,着重体现景观与立面简欧式建筑风格相匹配的均好性,与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心景观带贯穿组团,并在入口处形成景观节点,除了必要的道路及硬化之外尽量设计为绿化,沿用地周边布置为乔木,道路周边设计为灌木,组团入口部位局部的硬质铺砌结合重点景观设计以凸显入口。整个景观着力打造细部,重点体现和表达出良好的生活情趣,为居民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竖向设计

4.1 竖向设计思路

对于小区竖向设计来说,其重点是如何充分考虑与合理利用地形,选择适宜的竖向布置形式,在满足小区使用功能、安全、环境等诸多前提下,控制场地填挖方工程量。本项目为了减少建设投资,以求较好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创造稳定的场地和建筑地基条件,最大程度的简化建、构筑物基础施工条件。满足场地排水要求,符合各类管线的埋设要求。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同时利用场地标高与城市道路标高相协调。

4.2 场地竖向设计方案

根据自然地形条件,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物平面规划布局,地下建筑持力层卵石层标高等条件,考虑设计场地内部平整,因此设计采用在入口处尽可能调整坡度,达到与周边场地相协调并尽可能减少场地地下室开挖土方外运。使场地内部平缓,尽可能使建筑标高一致,满足大地下车库顶板覆土厚度比较均匀。场地采用平坡式布置。场地坡度为0.2%~1.0%之间。形成场地最低标高为1536.45m,最高标高为1538.00m。

平面设计

5.1 平面功能及布置

地下一层为平战结合的甲类核6级人防工程,平时为汽车库及消防水池、配电室、风机房等设备用房,可停汽车423辆。沿街1#楼裙房部分设有商业用房。1#楼西侧作为主入口,连接城市道路,供小区主要人流通行,1#楼东侧设小区次要出入口,主要为车行使用,已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

住宅1#楼为两个单元10层一梯四户的A1型与一个单元18层一梯四户的A2型组合而成,为一类高层商住楼;住宅2#楼为34层一梯六户的E型单元,为一类高层住宅楼;住宅3#、4#楼为34层一梯六户的D型单元,为一类高层住宅楼;住宅5#楼为11层及18层一梯四户的A型单元组合而成,为二类高层住宅楼;住宅6#楼为两个8层一梯两户的C型单元组合而成,为多层住宅楼;住宅7#楼为26层一梯四户的B型单元,为一类高层住宅楼;住宅8#楼为33层一梯六户的F型单元,为一类高层住宅楼。户型朝向及通风较好,做到明厨、明卧、明厅,尤其是各个户型的端头二室二厅套型南北通透,形成穿堂风。住宅户型入口处尽可能设有玄关,主卧室或客厅设有观景阳台,阳台均采用落地大玻璃窗封闭外加铁艺栏杆,主卧室均考虑低窗,与开敞的客厅形成闲适,幽静的居住环境,增加生活情趣。总户数:1190户;住宅户型面积比:小于90的住宅面积比为81.16%

5.2 交通组织

商业交通组织:一~二层商业用房共设计三部疏散楼梯并直通室外;8层、10层及11层住宅交通组织每个单元由一部楼梯和一部电梯组成,26层、33层及34层住宅交通组织每个户型由两部楼梯和两部电梯(兼作消防电梯)组成,通过门厅、室内、室外,地下部分的交通组织:除使用上部主体的楼梯外,还另设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和汽车坡道出入口。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设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并充分利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所设的防火门,解决疏散问题;另外还设置结合自行车坡道的人防专用梯及直通室外的汽车坡道,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和人防分区均按相应规范要求设置。

立面设计

对于小区建筑立面设计,首先注重形体比例控制。本项目建筑立面设计上采用的简欧式建筑风格,通过采用坡屋顶、线脚、拱窗、老虎窗及墙面浮雕装饰,增加层次,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裙房部分处理强调了韵律及商业建筑的性格特征,形成了浓郁的商业氛围。裙房部分以深色饰面材料为主,主楼部分以浅色饰面材料为主,构成了一定的立面色彩关系,达到合谐与对比共存的状态,体现了独特的住宅建筑风格。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共生性,为人们设计出绿色、宜居、健康的现代化生活小区,为建设和谐社会尽自己的职能。

参考文献:

[1] 王群. 谈住宅小区的建筑策划设计[J]. 现代农业. 2009(07):118~119.

[2] 周建芬. 浅谈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4):31~33.

[3] 陆伟. 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分析[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05):11~15.

上一篇:电力系统异构数据共享研究 下一篇:谈隧道富水溶洞处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