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光信号检测方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6-22 01:02:15

微弱光信号检测方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 要:光电检测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当前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农业、军事、电力及生活等领域。微弱光检测技术作为光电检测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实现光电信息变换的起点也是光电检测技术实现的一大难点。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现有微弱光信号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手段,并对不同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对微弱光信号检测方法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关键词:微弱光信号;现代光电检测技术;应用现状

1 概述

微弱光信号检测技术及其相应的光电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在军事领域,用于隐形目标侦查、武器制造和目标距离检测以及无线通信等;在工业领域,可用于检测产品质量、控制环境污染量及产品计量等方面;在化学分析领域,可用于鉴定物质结构、检测分析药物成分等:在医学领域,可用于分析医学电子图像,通过回测微弱信号检测疾病等[1]。微弱光信号检测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

2 微弱光信号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对于微弱光信号检测来说,其难点在于微弱信号采集部分的设计以及转换电路的设计。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光电技术的发展,关于微弱光信号的检测、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也取得巨大发展。在采集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面,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如采通过在信号处理电路中设置信号通道和参考通道方式,利用微处理器将广义白噪声滤除,开发出“BHJ-400”型红外测温仪。该红外测温设备即使在强噪声的背景下也能实现对微弱光的检测[2];文献[3]基于信号的相关性原理,设计一锁相放大器并用于检测微弱光信号的测量系统中。从而研制出红外多光谱辐射温度测量系统,同时采用将方法与函数模型法相结合并根据自动化原理设计出双向反射分布函数自动测量系统[3];采用在同一测量装置上集成非接触式光学成像CCD传感器和接触式光纤传感器方式测量工件的孔径,由于测量技术的科学先进性,该测量设备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微米级[4];文献[5]以采用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及FLASH型芯片核心进行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设计,其测量输出光功率的稳定度可达±0.01nW,有效实现了在光纤通讯领域中对传输终端的微弱光信号功率的高精度测量[5]。

可以看出现有方法多数基于相关检测原理设计锁相放大器,实现对微弱光信号的检测。然而这类方法都有实现成本高、流程和结构比较复杂等不足。寻找一种精度较高、成本较低且结构简单的微弱光信号检测系统十分必要。近期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检测方法,取得了较好检测效果。

如文献[6]对传统的全部采用专用集成电路来检测微弱光信号的方法进行改造,将传统方法中不能适用于多变场合的缺点进行优化。该系统采用部分集成电路与相对分立元件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两种放大器,系统中的光电转换电路以低输入偏置电流放大器AD549 为主。实验证明,分立电路既保留了传统检测系统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且具有可操作性强和测量方式多变等优点[6]。文献[7]采用S2387系列光电二极管,结合多级放大路与T型反馈电阻网络,设计了一种放大倍率可编程的微弱光强信号采样电路。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对前后级放大倍数的合理分配,实现对光强或波长变化比较大的微弱光信号的最优放大,使得到的图像波形更加便于分析、研究。同时该电路兼顾了提高响应速度与降低噪声的要求,简洁可靠,测量精度高[7]。文献[8]通过设计下位机将待测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放大和滤波等处理,下位机由光电转换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有源滤波电路和数据传输电路构成。通过采集卡将下位机采集到的信号送到上位机处理,提出一种自适应窄带功率谱滤波方法[8]。

此外,微弱光信号检测方法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如文献[9]采用最优混沌模型李亚普诺夫指数法定量检测微弱光电信号幅值方法。基于最优混沌模型,解决了传统混沌方法检测时出现的可检测信噪比高、检测阈值误差大等问题[9]。文献[10]基于相关检测理论,设计微弱光纤陀螺信号检测系统,实现对开环背景噪声中微弱光纤陀螺信号的精确检测[10]。文献[11]基于数字正交相关检测方法,设计用于微弱激光信号检测的光电检测装置,在数字相关检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完成对光电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开发。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11]。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科研领域对微弱光信号检测技术的关注度较高,为开发高精度、低成本的微弱光信号检测装置,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众多学者也将传统集成元件检测方法改进以适应不同检测场合,促进了微弱光信号检测技术的发展。微弱光信号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未来微弱光信号检测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将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娅.微弱光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3-5.

[2]刘建科,张海宁,马毅.红外测温中检测强噪声下微弱信号的新途径[J].物理学报,2000,49(1):66-67.

[3]丛大成.红外多光谱测温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4-5.

[4]William G.L, Christopher S, Frank L.A, et a1.Single photon detection using Geiger modeCMOS avalanche photodiodes[C].SPIE, 2005,6013.

[5]陈永泰,徐晓东.微弱光信号功率的高精度测量技术[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11):123-124.

[6]李常青,梅欣丽,明奇,等.微弱光信号检测电路的实现[J].应用光学,2010,31(5):725-726.

[7]佘明,陈锋,李抄,等.微弱光强信号采样电路设计[J].光学仪器,2014,36(3):254-255.

[8]董静微.基于LabVIEW的微弱光电信号检测系统设计[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2-5.

[9]徐艳春.基于混沌振子的微弱光电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8-11.

[10]邹燕,冯丽爽,张春熹,等.锁定放大器在微弱光信号检测中的应用[J].电测与仪表,2005,42(11):16-17.

[11]高爱华,孙金荣,秦文罡.微弱激光信号的数字相关检测技术[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0,30(1):6-8.

作者简介:金梦轩(1996-),男,湖北天门人,嘉兴学院在校本科生。

上一篇:DSA型受电弓的故障处理与维护 下一篇:SIMATIC S7―300在5525半自磨机自动控制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