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应用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体会

时间:2022-06-22 10:48:21

“操作系统应用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体会

摘要:本文结合在“操作系统应用基础”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体会,介绍了双语教学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考试等方面组织实施情况,讨论了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并针对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改革;操作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为适应我国高等院校开放办学的战略需要,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高等学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学,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增加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去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又再次强调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在教育部的指导与部署下,高等院校普遍比较重视双语教学。但由于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时间大多不长,教师的经验普遍不足,有必要在各高校间广泛开展经验交流,以逐步改善双语教学的效果。特别是“操作系统应用基础”这类计算机课程,开设范围广,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多,相关英文教学辅助资料也比较多,具备广泛交流的基础与条件。

本文结合我们在“操作系统应用基础”双语教学过程的实践和体会,讨论遇到的困难与采取的对策,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提出若干建议。

2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我院的“操作系统应用基础”课程面向指挥自动化工程专业和系统工程专业,每届学生70人左右,属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大三秋季学期开设。前导课程包括“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等,这些课程均为汉语教学。

2.1课程准备

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比较重要。近年来,各大出版社纷纷引进各种操作系统方面的优秀原版影印教材。这些教材内容更新快,作者大多是资深教授,在国外知名大学长期从事操作系统的教学,教学经验丰富,且课件、练习题及其答案等齐全,这是“操作系统应用基础”双语教学的重要基础。我们经过分析与比较,选择了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William Stallings编写的《Operating Systems: Internals and Design Principles(Fifth Edition)》作为教材。

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够对双语教学有所了解与准备,也为了老师备课更具针对性,我们在开课前2周安排了一次与学生的见面会。教师介绍了课程的基本情况,并就课程的教与学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预习双语教学内容,考试与作业是用汉语还是英语,学完后预期达到的效果等。

2.2课堂教学

(1) 采用英语、汉语结合授课的教学形式。我们认为双语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全过程英语,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接收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灵活调整。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主张采用以英语为主的授课方式,也不能完全排斥汉语讲授,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二者的比例,胡斌等人的实践表明,概念、问题的描述等用英语讲授,学生一般都能够听懂,但完全用英语讲授较复杂的算法效果就不太好。在我们的双语教学中,课件和讲授以英语为主,其中的难点内容使用汉语进行补充讲解。对于英文版教材中的专业术语也给出中文表述,方便学生对照学习和理解。

(2) 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引导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操作系统应用基础”课程不仅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多而且抽象,还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背景。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Unbuntu,在课后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安装和使用,并就Linux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异同,向学生讲解不同应用背景对操作系统选型的要求。利用Unbuntu的趣味性和不同于Windows的使用体验,激发学生其对操作系统应用原理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结合实践操作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

(3) 重视和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类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着重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思考比较少,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在双语教学环境中,由于学生对于英语的应用能力程度不尽相同,这一点尤为突出。为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倡导和督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所采用的教材《Operating Systems: Internals and Design Principles (Fifth Edition)》中,每章内容都有几节介绍Linux与Windows的情况。我们将这部分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料,要求学生自由分组自学。同时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在相关内容讲授完毕后,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进行讲授和分组之间的研讨。从实际实施效果看,还是比较成功的。一是学生准备得都比较充分,虽然大部分学生上台讲课比较紧张,但都顺利地讲完所要求的讲授内容。二是学生能够较为踊跃申请上台讲授和交流。拟在未来的教学中逐步增加学生自己上讲台讲授的时间。

(4) 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我们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陈述性强的理论讲解,而对于需互动性讲解的问题,要求学生采用英语完成互动交流,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英语的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在每次讲授新内容之前,先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温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并就其中的关键知识点向学生提问和讨论。有时是学生自愿回答,有时是点名回答。课程开始时,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英语表达问题,而随着课程教学的进展,学生基本能够使用英语完成课堂的互动交流。

2.3课后答疑

双语教学无疑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因而课后答疑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们在每周周六下午安排一次学生答疑。从答疑情况看,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并不透彻,特别是开始阶段,学生对计算机中的很多英语术语不能深入理解,停留在模糊认识的程度。导致答疑的时间非常长,前面几次答疑时间达5个小时之久。答疑一般是一对一进行,主要用汉语。

2.4课外作业与考试

课外作业包括每章后面的练习题。每章内容讲授完毕,都会从教材后的练习题中选择若干题作为课外作业。课外作业要求用英语。从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看,英语教材和英语讲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速度,同时解题过程时也暴露出学生专业英语阅读和应用写作的能力尚有所欠缺。

双语课程考试的采用英语试卷,同时要求使用英语答题。本课程在2006学年采用汉语教学,2007、2008学年中采用了双语教学,三个学年的课程考试命题难易程度基本相当。考试卷面成绩2006学年的平均分为81.0,采用双语教学的2007、2008学年的平均分有所下降,分别为73.9分和75.5分,这体现了双语教学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

三个学年的卷面成绩的概率分布如图1所示,学生考试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尽管双语课程开始时间不长,考试成绩样本数量有限,但是从图1也可以看出采用汉语教学的2006学年,学生考试成绩分布比较集中,其中约40%的学生成绩在80到85之间,说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比较一致。而采用双语教学2007和2008学年的成绩分布较为分散,个体差别较大,反映了学生之间在英语应用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别。

2008学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课后答疑的力度,并通过安排学生讲授部分内容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取得了一定得效果。2008学年的学生考试成绩的个体差别比2007年明显缩小,说明大部分学生都基本克服了双语教学 带来的困难。

3面临的困难

虽然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想了一些办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碰到不少困难:

(1) 缺乏合适的语言环境。当前,我校双语教学的课还比较少,学生对双语教学还不未完全适应。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阅读与听写还不熟练。这些都给“操作系统应用基础”双语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2) 英文教材太厚,学生难以通读。《Operating Systems: Internals and Design Principles (Fifth Edition)》教材有600多页,学生由于对专业英语不熟,阅读的进度较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不可能把教材通读。

(3) 英文的专业术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前面讲过,学生对英文的专业术语理解得不是到位,往往停留在较为模糊的层次。

(4) 在规定的课时内难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由于课程大纲是按汉语讲授设置的,只有32个学时,其中26个学时是讲授时间,6个学时是实验课。改为双语教学后,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讲授进度相比于汉语讲授要慢,导致教学时数不足。

4对策与建议

上述有些困难我们采取了一些对策:

(1) 针对学生不能通读英文教材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指定重要的章节与段落,让学生精读。其他章节或段落可根据学生能力有选择性地阅读。

(2) 针对英文专业术语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每章的英文专业术语一一列举,用汉语做详细解释。

(3) 针对课时不够的问题,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讲授,选择讲的内容就讲透,让学生充分理解。

为了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建议:

(1) 进一步增加双语教学的课程比例。随着国家每年派出国学习与培训人数不断增加,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将会越来越强,高校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比例理应越来越高,这样,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就会逐步化解,双语教学的效果就会逐步提高。

(2) 加强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双语教学规律与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差异,有必要针对双语教学的特点,有意识地探索双语教学规律,充分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3) 鼓励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大声朗读比较重要的内容,甚至能够背诵一些重要的句子,做到这一点对学生加强英语交流很有好处。

(4) 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对于教材中一些繁杂的理论阐述,以及其他课程中已学过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这些删减的内容,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去处理,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鼓励其深入钻研下去并加强课外辅导。

(5) 加大课外作业的批改力度,适当增加课外答疑的次数,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状态,及时解决部分学生课程学习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斌,黄伟,黄天强. 数据库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B 12).

[2] 周春,经承学. 高校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 B12).

[3] 李筠. 《数字信号处理》双语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讨[J]. 光学技术,2007(1).

[4] 刘晶. 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的若干启示[J]. 黑龙江教育,2008(1).

[5] 曾明. 高等学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9(1).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数据结构”精品课程... 下一篇: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项目开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