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时间:2022-06-22 10:19:18

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之所以进展为肝硬化,罪魁祸首当属乙肝病毒,由于病毒没能很好地被抑制,肝细胞炎症也就不能得到控制,逐渐形成肝纤维化。在此阶段,病毒仍然很活跃,促进肝纤维化加重,终于发展成肝硬化。也就是说,从肝炎一肝纤维化一肝硬化,病毒始终在起作用。

乙肝患者到了肝硬化阶段,并非必定走向肝衰竭而死亡,如果想办法抑制病毒,祛除或减轻病毒的作用,可能阻止肝硬化加重或肝癌的进程,病人也完全可以生存下去,并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肝硬化如果祛除病因就可能不再向前发展,并且可以由活动性肝硬化变成静止性肝硬化。

最近以来,国内外不断报道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活动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成功的例子。与对照组比较,采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病死率降低,这也是肝炎后肝硬化治疗的新进展之一。但是,肝炎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并非人人皆宜,目前尚不能视为常规治疗方法,也并非因为使用了抗病毒药物,肝硬化治疗就不成问题了,也有失败的病例。

应用抗病毒药应注意的问题

肝硬化必须有明确的病毒活跃复制指标,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DNA阳性。不少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指标不明显,不宜采用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而失代偿期的应用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必须征得病人自己同意,在专业医生严密观察下进行;而不征得病人同意,医生主观决定用药是不适当的,病人擅自用药也不可取。因为一旦出现病毒变异或随意停药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抗病毒治疗同时,其他综合疗法不可偏废,特别是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补充血浆、白蛋白不可少;有感染迹象要加用抗生素,以减少内毒素血症对肝脏的影响。不得选用干扰素治疗肝硬化,否则会加重病情,这已成定论。尽管国外有报道用干扰素治疗者,但国内专家不主张用。也可选用氧化苦参碱、日达仙(Ta1)治疗,这些药物作用温和,抗病毒效果确实,兼有抗纤维化作用。病人用药的依从性也好。

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具体方案

乙肝患者病情已经进入肝硬化阶段,但:是肝功能处于代偿期,一般属Child-Pugh A级(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转氨酶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征,如脾功能亢进及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此时属于早期肝硬化,如果患者化验检查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为阳性,抗病毒治疗依然有必要,并且很关键,因为病毒不断复制,往往是病情加重的直接因素。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者(乙肝“大三阳”)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指征为乙肝病毒DNA≥105拷贝/ml,乙肝病毒e抗原阴性者(乙肝“小三阳”)为乙肝病毒DNA≥104拷贝/ml,转氨酶正常或升高。治疗目标是延缓和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癌的发生。

使用的具体药物和方法为:①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需长期应用,不能擅自中断,如果抗病毒效果良好,获得持续应答,病毒变异指标始终为阴性,需要长期服用。②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口服。可以首次选用,也可以用于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失败者,需长期应用。③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可以首次选用,也可以用于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失败者,需长期应用。④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同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不同时期的抗病毒治疗代表药物,都有共同的特点,例如抗病毒效力较强,使用期间没有明显不良反应,但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就是疗程漫长,不能轻易停药,一旦停药有可能出现“反弹”和复发现象。⑤干扰素因其有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可能,应十分慎重。如认为有必要,宜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到预定的治疗剂量。

晚期肝硬化 也就是医学上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属Child-Pugh B、C级(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多有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表现,如血清白蛋白35umol/L,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因此,抗病毒治疗一旦实施,至少每3个月进行1次监测,检测项目包括:血象、肝功能、肾功能、乙肝病毒指标等等,尤其是对有多种引起肾脏损害危险因素的患者更注意密切监测观察。

上一篇: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下一篇:肝性脑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