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时间:2022-06-22 10:17:46

克服学生的消极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摘 要:体育训练不仅要塑造学生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以及活泼乐观向上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每位教师的工作方向。

关键词:训练;学生;消极心理;效果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应试教育关注的是考试中的高分,而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人的素质的培养,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来说都不能等闲视之。

长跑训练是小学生体育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最为烦恼,最为棘手的一项训练。因此,学生一般都对长跑训练反感,缺少主动积极参与的热情与坚持的信心,具体表现为,训练时学生以应付的心态去参加,不仅完不成教师安排的运动量,而且技术动作也不规范。这就是长跑训练中学生的消极心理。以这一种心理参加训练,其效果可想而知。

一、产生这种消极心理的原因

1.对长跑训练认识不够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娇生惯养,怕苦、怕累,在训练中有不适应的现象时,就故弄玄虚,以“小皇帝”“小公主”的身份要求家长向学校或老师请假提出不练的要求。

2.我们的“主课”教师及家长对体育训练的意义认识不够

由历史造成的一切以学习成绩为主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而压制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使孩子在训练时三心二意,消极怠慢。

3.教师教学简单,态度生硬

练习方式没有新意,训练单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恐惧与厌倦心理。

我们都知道,人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他感兴趣,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做,一定就能把事情做好。训练也是这样,如果学生愿意参与,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真正成为训练的主人。

二、唤起学生的这种积极性的方法

1.利用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兴趣广泛的心理特征进行训练

学生对于参加长跑训练经常感到厌倦害怕,主要是因为对长跑训练的认识不够,害怕出现极点时的感觉,错误地将极点当成极限,对训练中的困难不能主动地克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教师绝对信任的心理特点,在练习之前,先安排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极点是长跑中因内脏器官机能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向学生介绍克服极点的方法。同时讲述长跑对增强体质的好处,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这样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也了解了长跑训练的意义,就会主动克服害怕和厌倦的心理。

小学生具有兴趣广泛的心理特点,尤其对一些体育活动很感兴趣,但常害怕因训练耽误学习,尤其是运动队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较差,严重地影响训练的兴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统一主科老师的认识,多与主科老师交流,了解队员的学习情况,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使队员全身心地投入训练,训练效果也就提高了。

2.利用学生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使训练方式多变,做到玩练结合

学生经常在同一场地进行长跑训练,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不大,学生的注意力会常常集中在自身的感觉上,苦累的感觉就会明显突出。因此,我们要抓住儿童好玩的心理特点,采用变换环境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长跑训练。如:抢球、踢球做游戏等等一些玩耍的活动,玩练结合,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感受到新的刺激,以玩的心态开展训练。由于注意力得到转移,训练中苦累的感觉就不再那么强烈了,并且增强了学生的训练兴趣。

3.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开展游戏竞赛,使训练变枯为趣

新奇事物可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循序渐进,切忌大运动量、满堂灌的突击手段,使学生一堂课下来心力交瘁,谈跑色变,所以体育教师应注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多安排一些富有竞争性的游戏竞赛,如把学生分成一些实力相当的几组进行适合距离的追逐跑或接力赛,也可以把那些平时合得来的学生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小组内,交给他们相互带跑的任务,鼓舞他们去创造优异的成绩,这样学生在紧张而富有竞争的气氛中,训练的情绪就会高涨,使枯燥的训练富有生气。

4.利用学生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及时表扬渲染气氛

根据学生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体育老师在训练中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要及时提出表扬,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对为学校争光的学生,除物质奖励外,可以与大队部联系协调,让他们当旗手,用光荣榜介绍事迹,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总之,长跑训练困难重重,只要我们能开动脑筋,全方位入手,借当前素质教育的东风,把观念从注重学生生理负荷转变到注重学生心理负荷上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体育训练,不仅可以克服学生在训练中的消极心理,而且也会大大提高训练效果,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五小)

上一篇:巧用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写作 下一篇:关于“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的运算中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