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珍学术思想探析(一)

时间:2022-06-22 09:56:12

刘贵珍学术思想探析(一)

【摘 要】 通过研读《在实验研究中的中医气功疗法》,解析刘氏气功学术思想。认为该文从学科属性(文化属性、医学属性、技术属性)、锻炼方法(姿势、呼吸、宁静)、基本作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研究目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研究方法(去粗取精、团结协作)等角度,完整地介绍了中医气功疗法,是刘氏气功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刘贵珍;气功;学术思想

刘贵珍先生是当代气功的领军人物,他是被收入《大辞海・医药科学卷》的唯一气功学者,该书称其为“气功学家”,赞扬他“重视气功保健与治疗作用。20世纪40年代末,将气功应用于临床治疗获一定疗效”[1]。气功文献学家马济人将先生誉为“气功事业的先驱者”[2],他“对当时(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第一次气功发展高潮)在气功范围掀起推广气功疗法、研究气功学术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3]。实验气功学家林雅谷将先生称为“现代医疗气功家”[4]。以刘贵珍为首的唐山气功疗法小组的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唯一受到卫生部嘉奖的气功项目,李德全部长签署的奖状表彰先生等的“治疗经验对保障人民健康及发扬祖国医学文化遗产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5]。《在实验研究中的中医气功疗法》[6]是刘贵珍先生发表于1955年10月号《中医杂志》上的一篇学术论文,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气功论文,更是百年气功发展第一次高潮的主要标志[7],距今虽已六十余年,但其中的许多真知灼见对于今天的气功研究,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医学气功的内涵

先生在论文一开始便解答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气功疗法?”认为“气功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在许多中医书籍中及其他书籍中均有此种记载,它可以治疗疾病亦可预防疾病;日常使用并可保健延年。它是在医生指导下学会姿势和呼吸法,在自己静和环境安适的条件下……凭借自己作功而使本身的生理机能恢复到正常”。这段话,完整地讲述了气功的基本内涵。

1.气功的学科属性

(1)文化属性 “气功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一语,道出了它的文化属性。气功的文化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气功、气功又承载了多家传统文化。中国气功在长达四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医、儒、道、释、武、艺等各家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理论与方法,都或多或少地对其产生了影响。甚至连一度被人们唾弃的巫术,对气功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不少功法都有较为鲜明的“身份”烙印。如先生最擅长的代表功法内养功,就有明显的“释”影;而近年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推出的内养功(动功),则加上了武术的“符号”。气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用一个时尚的词语来表述,就是气功承载着各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一则华佗五禽戏,在理论上传承并诠释了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关于运动养生的理论。吕氏在该书《尽数》中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在动作上传承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它通过模仿5种动物的运动特征,来动形体、摇筋骨。华氏认为“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动,病不得生”。(《后汉书・方术列传》)一则八段锦,从古到今动作几经更变,但“双手托天理三焦”样的功法名称七字句始终未变,其中也透射出了气功对传统文化传承所起的作用。

(2)医学属性 大量史料已经证实,气功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吕氏春秋》中的“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说明气功(当时称为“舞”)具有宣导气机、疏通水道、活络筋骨的治疗作用。《黄帝内经》将气功称为“导引”,并把它与毒药、九针、灸x、按跷并列,作为当时主要的几大医疗方法。《诸病源候论》在讲疾病治疗时,更是只列导引不讲其他方法。此外,无论是《千金》《外台》,还是《针灸大成》《养性延命录》,或是《寿亲养老新书》《抱朴子》;无论是金元四大家,还是明清温病学家,或李时珍等药物学巨匠张锡纯等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都是气功的忠实“粉丝”。所以先生说,(气功)“在许多中医书籍中及其他书籍中均有记载”,并在论文的标题中直接使用“中医气功疗法”,把气功的医疗属性彰显的一览无余。

(3)技术属性 先生用“学会姿势和呼吸法”一语,道出了气功的技术属性,并强调需要百日修炼。气功是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各种功法都有其具体且细微的锻炼要求,这些要求,就是它的技术属性。学功者、练功者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反复地感“悟”其关键、践行其真谛,方可掌握这项特殊的医疗技术,并由此获得应有的疗效。

2.气功的主要作用

(1)防病治病 如上所说,气功的防病治病作用始见于《吕氏春秋》关于“宣导舞”的记述。《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与静功锻炼的作用及机理有关。葛洪在《抱朴子》中认为,气功(葛氏称之为“小术”)能“通不和之气,疗未患之疾”。其中前者是指气功的治病作用,因为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谓“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后者说的就是气功的防病作用。先生将气功的这一作用直接表述为“治疗疾病亦可预防疾病”,且在文中列举了多个具体的病种。

(2)保健延年 即气功的养生作用。先生将这一作用描述为“日常使用并可保健延年”。尽管上述之防病治病作用已经有了养生的含义,即祛病延年。但先生还是将其单列,且排在防病治病之后,可能与先生所处的时代不无有关。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均较差,放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目前的首要任务是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养生在那个时代是一个“鲜见”之词。笔者推测,先生既认识到了气功的养生作用,又顾及了当时医学界面临的首要任务和民众的接受程度,故将气功的“保健延年”作用单独提出并排列于防病治病之后。

(3)陶冶情操 先生对气功的这一作用并没有直接说明,是笔者对气功作用之拙见。但在先生的早期气功论文的字里行间,仍不时可以见到。

3.气功锻炼的方法

(1)姿势 姿势是先生强调的首先要“学会”的两大内容之一,这与先人之所谓“形不正则气不顺”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黄帝内经》提出了“肌肉若一”练功姿势总要求;《小止观法》用“调身”指代练功姿势,并被沿用至今。更多的古代气功家与气功著作,多结合功法提出具体的姿势锻炼的方法与要求。如孔子师徒有坐忘、心斋的姿势,华佗关于五禽戏的姿势、动作等。先生对于练功姿势的描述,也是结合具体功法提出的,如文中主要谈了强壮功、内养功的姿势要求,在其他文章中还有对保健功等的姿势要求。

(2)呼吸 和姿势一样,呼吸是先生强调的。首先要“学会”的另一主要内容。关于呼吸的论述,《黄帝内经》除了提出“呼气”的总则外,较多地冠以“吐纳”来表述;《小止观法》中的“调息”内容丰富,其名也被各家气功所接受,如今已被作为练功“三调”之一而广泛应用。先生创造性地在呼或吸的不同时相安排一短暂的“停”留时间,以分别延长呼气或吸气的时间,由此实现中医“泻”或“补”的治疗作用;他还把呼吸与默念字词相结合,有机地实现了调息与调心的统一,在气功锻炼的方法,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一提的是,也许是先生在某些场合(如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对练功过程中调息的要求与方法、对于停闭呼吸和默念字词的方法强调的比较多,以至于不少人产生了误解,以为先生所述之气功,只讲呼吸不讲其他,将气功与呼吸操混为一谈。是对其气功学术思想的一大误解,其因可能与他们没有完整地研读先生的学术论文有关。

(3)宁静 “自己静和环境安适”是先生对练功过程中“宁静”要求的表述,目前一般已将两者分开论述。“自己静”是调心意守的要求与结果,亦称“内静”;“环境安适”是对练功环境的要求,亦称“外静”。内静、外静是练功(主要是静功)进入气功功能态的基本要求。关于宁静的意义、作用与方法等,古代气功著作中有较多的论述,如《黄帝内经》中“独立守神”的基本原则,《小止观法》中已被广泛应用的“调心”概念等。先生对宁静的论述是结合具体功法提出的,理论不多而可操作性较强;有时,它还将宁静与呼吸、默念字词一并论述,其中隐含了“三调合一”的思想。

4.气功作用的原理

“凭借自己作功而使本身的生理机能恢复到正常”,可以看做是先生对气功作用原理的诠释,即通过练功发掘练功者自身的潜在机能。这实际上是对气功疗法作用的一大特点――主动性的另一种表述方法。古今中外的医疗方法,绝大部分属于被动性的,即病人处于被动地接受的位置,如手术、药物、针灸、推拿,甚至食疗、药膳、心理治疗等;只有少数方法,病人处于主动的地位,如中医的气功疗法、西医的行为疗法等。但在古代医学文献、气功文献中对这一主动性特点的论述很少,以至于不少人至今仍对此认识不足。先生文中的这一句话,看似蜻蜓点水,实为点睛之笔。它可以解释许多气功疗法中的常见问题,如为什么练功疗效会因人而异等。

二、研究气功的目的

先生在文中用“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服务”来概括研究、推广气功的目的,这句话核心意义是为人的健康服务。应该说,先生提出的目的性问题是具有前瞻性的。回顾自先生后60年间气功发展的历史,明确目的性问题的重要性日渐显现。第一次气功高潮中,由于目的性明确,研究者不计个人名利,造就了团结互助、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而在第二次气功高潮的后半阶段,气功研究中不时夹杂了某些不谐之音,以至于后来被“”钻了空子,给气功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教训十分深刻。因此,先生关于气功研究目的性的论述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三、研究气功的方法

先生在文中提出了研究气功的两大原则与方法,一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多方协作,共同努力。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待所有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因为传统文化不等于优秀文化。气功也然,传统气功不全是精华,如其中有的或多或少地带有某些不科学、不健康或不合适当需要的成分,故需要对其进行一番科学的加工、整理,为此,先生借用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词语。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内养功默念字词的改造在传统功法的整理中堪称典范。大家知道,内养功原有的默念词句是“八卦仙衣团龙秀,一到西天庆千秋;自然静坐佛堂龙盘爪,真对真半点不差毫分”。其中的佛教色彩较为严重,在50年代,可能还会被当做封建迷信看待,如果不加整理将严重影响其推广应用。经先生重新整理后的字词,围绕人体健康、练功入静等主题展开,既保留了原功法的默念字词法,又使其符合时代的需求,同时还扩大了练功适用人群。由此可见,先生提出的这一原则和方法,在对古代气功文献、方法研究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多方协作,共同努力

先生论文的第三部分题为“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研究气功疗法”,他认为,研究气功单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希望各地专家和医务工作者,从各方面加以指导和协助,逐步将气功的适应症及疗效明确起来,并找出他的理论根据”。这是先生在气功研究问题上发出的呼吁,也是他对气功事业的高瞻远瞩的看法。从经历来看,先生学习的是由刘渡舟长者口授的内养功,获益后便将其公开传授,并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西医同仁一起研究它的临床疗效。正是这样一种科学的态度和协作攻关的方法,才使气功这一古老文化遗产,短时间内便取得成果。尝到甜头后的他,想到了要进一步研究气功的适应症、总结它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其理论依据等深层次的问题,这就是先生发出上述呼吁的原因。

结 语

《在实验研究中的中医气功疗法》是笔者至今为止查到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气功学术论文,它对气功与气功疗法的推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先生在这篇论文中,没有为气功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他从文化、医学、技术角度解析了气功的基本内涵,从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角度总结了气功的两大基本作用,提出了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研究气功目的,以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多方协作、共同努力两大研究原则。文章是先生气功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之一。

作为当代医疗气功的奠基者和领军人物,刘贵珍先生对气功的贡献是毋容置疑的。曾有人以先生在《气功疗法实践》中的气功定义为由,认为先生文化水平不高、又不是学医出生,将第二次气功高潮中乱象的根源归罪于先生[8],这是绝不严肃和绝不公正的。他们之所以发出这样那样不公正指责的原因,可能与其没有完整地解读先生的全部学术专著和论文有关,推测至少他们没有仔细阅读过《在实验研究中的中医气功疗法》一文,有以偏概全之嫌;反之,如果他们也曾阅读过这篇论文的话,那么,就不是正常的学术之争了。

致谢:本文得到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原副院长刘亚非主任医师的审阅与指导,谨表感谢。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等主编.大辞海:医药科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44.

[2] 马济人.实用医学气功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1.

[3] 马济人.实用中医气功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6.

[4] 林雅谷.中华气功大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74.

[5]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医学气功学术年会论文集[C]//刘亚非,肖远德,高尚.刘贵珍与气功疗法之论著篇(1954年―1965年).北戴河,2014:1.

[6] 刘贵珍.在实验研究中的中医气功疗法[J].中医杂志,1955(10):22.

[7] 黄健,王兴伊.百年气功发展的回眸与思考[J].中华医史杂志,2012(4):201.

[8] 张洪林.“气功”一词及其内涵衍变的考析[J].医学与哲学,1992(10):1.

上一篇:鱼,偏偏看不到水 下一篇: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