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6-22 09:02:31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加注重对科学活动的探究,以及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从而用好物理。我就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谈几点浅陋的看法。

1.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实例、现象、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有许多既来源于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出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实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物理实例,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教学中应重用好这些实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轻松愉快地学到物理知识。

例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用脚踢足球,足球运动起来,马车不用力拉不运动的现象入手,导入课题。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题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再如: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可以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以及夏目的蝉声、冬风的“呼嚎”,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在噪声的教学中,播放在街道上、公路边录制的噪音或者事先布置几位同学在上课开始时高声地讲话,使学生体验噪声的危害。

2.充分利用课本实验,在探究中激发学生兴趣。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做的“迷你实验”,这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生对这些实验充满好奇,正是这份好奇心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在学生刚接触实验课时,我就给大家介绍了从苹果落地的启示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水壶中的蒸汽不断冲击水壶盖的观察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由此大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其更加懂得观察的重要性。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学生们通过手的触摸,观察泡沫球、乒乓球、小纸屑的跳动,甚至发声体本身的振动(模糊的边界),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

再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电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易理解、记得牢。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超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物理实验探究活动应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越是贴近生活的探究活动,越是与学生的经验相矛盾的探究活动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如:在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因素的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敲打(弹拨)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来研究,通过实际演奏手中的乐器发出声音来探究。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再如: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从蜗牛的爬行到小狗等到动物的奔跑(趣味实验),从玩具车的行使到飞机、火车的飞驰(趣味测量),从地球的运动到日月星辰的天体变化(趣味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老花镜的妙用、水滴之谜、玻璃杯上的学问)等等。通过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上一篇:融入生活 愉快施教 下一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