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关键,评得精彩

时间:2022-06-22 07:15:32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心头之痛。讲评环节也形同虚设,收效甚微。如何改变这种“鸡肋”的现状,成了一线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现将日常教学经验作出总结。

关键词:目标明确;表扬得当;引导自主;形式多样

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而作文课中的讲评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只有多讲评,学生才会明确方向,对自己的作文及时“扬长避短”;只有多讲评,才能多鼓励。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动机。因此,做好讲评环节,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目标明确。讲评方向才能准确

新课标隐去了“作文”的提法,将低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作“写话”,将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定名为“习作”。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并强调小学生写作训练属于“练笔”。因此,教师正确制订作文课的教学目标,讲评方向才能准确无误。每次作文都有相应的侧重点,教师应该“抓大放小”,抓住本阶段的重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如对四年级,我着重指导学生写好一个片断,讲评时,学生作文的通顺、真实就应该摆在首位,而不应苛求条理、分段等;五年级,则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写具体,并学习写简单地写人文章,那么讲评时,就要把握住选择的事例是否合适;到了六年级,要求学生通过记事来写人(要求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神态加以刻画),并写出读后感和书评,自然讲评的重点就落在了细节的描写上。

二、表扬得当,讲评目的才能起效

恰当的表扬可以使学生肯定自我,激发潜能。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关心、肯定)的渴望,所以不仅要表扬好学生,更要肯定中下等生的进步。越是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的表扬就越要真心实意、大张旗鼓。一名学生在一学期中至少有一次被肯定的机会,使他感到他在教师、同学心目中是有分量的。例如,一位学生写了自己做的一件很小的好事,小得连她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可是我却给了她这样的评语:“雷锋是在一点一滴地为人民服务中铸就了他的伟大,全国劳模李素丽阿姨也是在一件件小事中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称赞和爱戴,一个人不一定非要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使别人尊敬你,却可以始终用自己的善良的纯洁来赢得大家的喜爱,我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你是这样一个善良、纯洁的女孩!”像这类评语。学生感到很亲切、很喜欢。慢慢的,每次作文评改之后,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看评语,甚至一写完作文便催促老师赶快改。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作文,把写作当作乐趣,把看评语当作一种享受。

三、引导自主,讲评水平才能提高

通过教师的示范点评和即兴点评,对学生进行引导,教给学生点评的角度、点评的方法、点评的技巧,作学生的榜样;然后让学生点评同学的习作和自己的作文。点评时用学生自己设计的“习作点评表”(表格样式附后),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既有书面点评,写出点评意见,又有口头点评,结合文章边欣赏边点评;既点评自己的文章,总结优点和找出不足,又点评同学的习作,从中借鉴他人的写作成功之处;有学生上台宣读点评意见,有介绍自己写作成功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思考。同学之间交流互动,互相点评、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效果好得多。作文点评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从中悟出一篇好文章应如何选材剪裁、如何构思立意、如何安排篇章结构、如何行文布局、如何遣词造句,为下一步批改作文和写出优秀作铺垫。

四、形式多样,讲评趣味才能增强

传统的作文讲评,依赖教师一人,往往造成老师累个半死、学生束之高阁的现象。因此,改变单一的讲评形式,提高讲评的趣味性,成了改革的重头戏。通过实践证明,以下三种形式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

1.一对一式

一对一式的互批,每次批改,每人只批一本,负担不重。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对被改者和改者都有益。一对多式的互批是指教师挑选作文水平较高、鉴赏评论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批改,以此带动全体学生的互批。这种形式的批改相对准确、到位,也能令教师放心。

2.多对一式

“多”指的就是全体学生,全班同学同批一篇作文。这种批改可谓群策群力,在共同批改的过程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应该肯定的地方,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并且应该怎样修改,然后再去改自己的文章,在批改、修改中进步,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例如学生有一次完成写景作文,学生的语句比较完整。但普遍不够通顺。我就挑选了几个学生的作文,把他们的作文加以整合,自己“组成”了这样一个典型:“一走进门口就闻到香味,原来是开了,有的开了,还有的没有开。月季花都开了。”师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不但把病句改得通顺,而且改得优美了。不妨抄录如下:还没走进公园,我就闻到了一缕清香,原来是开了。竞相开放,千姿百态,有的像精致的小碗,有的像圆溜溜的绒线球。它们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在欢迎我们。月季花也开得很热烈,似乎要跟比美。”

3.自由结组

小组批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但不是按班上原来的组,而是由教师重新划分,可取名为“作文互助组”。每组的人数不超过四人,注意好中差的搭配。每组中指定一个写作水平高的当组长。在小组中,每人重点评改一篇,要求找出错别字、病句、写上眉批和评语,并签名;在小组中,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后组长要给每位组员写上评语,并向老师推荐好的作文。把带有个性批语的作文发表在班中的“作文园地”中。发动学生去阅读,评出最佳作文。这样作文的写作者和批改者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再一次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如加强对写作教学的投人,在这块荒芜的土地上勤于耕耘,播种聪慧而有灵性的种子,必定能收获累累硕果。愿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探索中发现,在失败中进取,在积淀中提高,超越自我,挑战考场满分作文,创造作文教学的又一个奇迹!

参考文献:

[1]沈大安.习作编排特色探讨(提纲).

[2]毛桂珠.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中国人民教师,2009(3).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瓯越小学)

上一篇:让高中生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下一篇:对“热闹”地理课堂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