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东北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时间:2022-06-22 03:35:59

畅谈东北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图分类号:C27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8-0961(2012)02-0093-02

2012年3月21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2011年国际问题研究专场学术年会。此次年会由省社科院俄罗斯研究所、东北亚研究所和犹太问题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会议由省社科院副院长、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刘爽主持。省社科院党委书记艾书琴、院长曲伟、纪委书记战继发、文献中心主任任玲等领导莅临。省社科院犹太研究中心李述笑研究员、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院长尹铁超教授、哈尔滨市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夏焕新研究员、黑龙江省国际经贸研究所所长索伶俐研究员、日本中山大学马红梅教授及《东北网》记者也应邀出席会议。

俄罗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南平博士首先发言,其报告题目为《对俄经济合作面临跨文化风险》。他首先阐述了文化与跨文化风险的相关概念,指出文化的差异存在于任何文化主体之间,包括同民族和不同民族。在投资、并购之后的跨文化企业中,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投资人、经营管理人员之间由于语言、思维、民族心理等各方面的差异不断产生各类摩擦和争议,这些差异演变出来的文化冲突,足以威胁跨文化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和并购的最终成功。他认为,中俄经济合作面临的跨文化风险主要表现在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投资人、经理人员及其他各种企业从业人员在语言、思维、民族心理、社会习惯、价值观、信念、风俗、宗教、政治思想、世界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也表现在上述各个方面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不确定性,使另一种文化主体在理解、把握和应对上感到困难、费解。具体体现在:(一)东道国文化与投资者母国文化的差异蕴藏的跨文化风险;(二)合作公司(跨文化企业)文化与东道国文化和投资者母国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双重风险;(三)不同语言存在的差异导致的跨文化风险;(四)思维方式的不同蕴含潜在风险;(五)不同形成跨文化风险。最后,就跨文化风险他提出了一些防范方法:收集文化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识别文化差异,分清不同来路;实施文化整合,配置文化要素;进行文化培训,提高文化敏感度;设立共同目标,创建多元文化融合。

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杜颖发言题目为《日本“文化立国”战略及启示》。她首先阐述日本“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及发展,日本重视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并重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2001年12月日本实施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提出“国家有必要对雅乐、能乐、文乐、歌舞伎和其他传统艺能的继承及发展,对传统艺能的公演给予支持”等。她说,日本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孕育大众丰富感性的土壤,将包括饮食、服饰在内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纳入“文化立国”战略中来。日本十分重视对大众感性的培育,“日本文化产业的源泉来自大众的感性,大众的丰富感性培育了日本文化产业”;日本还十分注重向海外传播其文化。这些对我省文化发展的启示是:要加强我省文化培育体系建设。从整体来看,我省文化发展一直比较落后,城乡居民人均娱乐消费水平较低,对本土文化的培育可以用“远看有近看却无”来形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相对富集,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一些开发潜力还有待于挖掘;扩大对外开放与人才交流。我省地处边陲,经济欠发达,要“请进来、走出去”,做到引进高端人才和自我培训相结合,不断增强人才覆盖率,以此提升我省文化产品的竞争力。

犹太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郭宇春博士发言的题目为《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资源在边疆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她指出,犹太民族是一个不老的神话,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对犹太民族精神作了完美诠释,支撑了犹太民族书写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与传奇。哈尔滨曾是犹太人新的栖息地和精神家园,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资源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富矿”,应整合历史文化的显态资源,打造促进我省经济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平台;挖掘历史文化的隐态资源,以增强促进我省经济文化大发展的内在动力。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是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哈尔滨多元文化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丰富性的具体体现。犹太历史文化资源在建设边疆文化大省中将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俄罗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梅发言的题目为《中俄跨文化交流研究》。她认为,跨文化交流是指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大多数的误读并不来源于表面上的文化差异,而主要是由文化深层结构决定了人们对他人或事件的反应方式。她就此做了比较:中国文化是原生型、内向型,主张和平自守、理性平和、求稳而慎变;而俄罗斯文化乃边际型、外张型,非理性、好极端、易狂热,好强而善变。18、19世纪,受西欧国家影响,俄罗斯出现了中国热。中国的文化像洪流一样流向俄罗斯,而流入中国的俄罗斯文化却十分有限。到了20世纪,俄罗斯文化却像洪流一样涌向中国,而流向俄罗斯的中国文化则变得如同一条溪流。20世纪80年代中苏关系走出低谷,两国的文化交流得以恢复并逐步发展。文化差异给两国关系发展带来诸多影响,丰富了中俄合作的人文景观,增强了相互扩大交往和加深合作的兴趣,但也影响到两国的人文交往和经济合作,甚至不利于政治互信。总之,加强中俄跨文化交流要以边境城市为依托、以具体的文化艺术形式为媒介,还要加强两国之间人员的往来。

犹太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肖洪的论文题目为《以色列俄裔犹太移民的社会地位分析》。她指出,俄裔犹太移民是以色列移民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以色列约有俄裔犹太移民86万人,约占以色列犹太人口的14.9%。随着俄裔犹太移民参与以色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事务的力度不断加强,他们对以色列内政外交的重要影响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生存现状、社会影响力展开研究。以色列俄裔犹太移民活动可分为起步、低谷、复苏、高潮四个阶段。以色列俄裔犹太移民的社会地位取决于经济上人均收入水平、职业构成、就业率与失业率,政治上所占国会席位、杰出政治家数量与比例、政党社团影响力,社会声望上整体认可度、公众评价。

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实习员洪欣的论文题目为《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及对我省的启示》。她指出,韩国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由于韩国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和充分发挥,使得文化产业链得以成功构筑,然而也存在一些失败的教训。它对我省的启示是:应合理定位政府职能,及时配套各项推进措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更多民营资本进入;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快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步伐。

发言结束后,李述笑等专家学者对几位年轻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并对他们提出殷切的期望。

最后,曲伟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这次学术年会重点突出,紧密围绕东北亚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这一主题。他对今后我院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几点求要:要增加研究的创新性、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在研究中广泛吸取有益的营养。

上一篇:苏联文化“解冻”背景下的《新世界》和《十月... 下一篇: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