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敬畏,行走世间

时间:2022-06-22 02:23:33

民谚有句话:“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敬畏文化,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君子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明代方孝孺认为:“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有敬畏之心就会理智、知耻、有所顾忌;相反,就可能丧心病狂、肆无忌惮、无所不为。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在构造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人类精神家园的荒芜,导致其中的一些人因过于追求利益而放弃对价值观的追寻,掩盖泯灭了良知,心中敬畏感的缺失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毫无约束。为官者不能心怀敬畏为人民尽职尽责,为医者不能心存善念救治患者,他们对生命对道德对法度的不知敬畏,导致了不该发生的事故频频发生。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对生命、对神明、对科学、对真理、对道德、对法度、对师长、对舆论心存恐惧。单位的纪律、社会的制度、国家的法律,都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目的是让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对人类共同生活所必须遵守的一切与他人息息相关的事物充满敬畏。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古今中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制度才是最根本的东西,违规成本是“恐惧”的直接来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维护制度权威性和维持人们“恐惧”感的最好措施。因此,让人们充满敬畏,常怀审慎惊惧之心,修身立德,严于律己,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必须依靠制度。

当今社会,人们心中缺乏敬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权缺乏制约,执法不严不公、违法不究轻究,在社会上无法形成敬畏的文化氛围,致使人人抱有侥幸心理,比如开车闯红灯、上班玩游戏、经商搞欺诈、休闲就赌博甚至失职渎职、侵害国家人民利益、徇私枉法。

现实中要想让每个人对制度心怀敬畏,首先是教育督促人们去学习和领会制度,让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明确的预期,避免“无知者无畏”。尤为重要的是,要建立立体的、完善的、针对身负社会管理之责的公务人员的,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让内部的、外部的、上级的、媒体的、法律的、群众的以及同级间的、同行间的、相互间的监督一齐发挥作用,使社会环境中的监督无处不在。而且,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执行制度作保证,一旦发现违纪和违法犯罪,必须依法秉公处理,坚决防止官官相护、逃避责罚的现象,这样才会让他们心存敬畏,并借以清理社会上的污垢,重现隐匿在人们心中已久的敬畏。

敬畏感是唤醒人们心中良知的一剂苦方,它能时刻警醒着人们怀揣责任和热情去履行神圣职责,它将伴随着人类的每一个阶段,指引超越和升华自我。愿所有人重拾敬畏之心,无愧无悔,行于人世!

上一篇:敬畏身边的好人 下一篇:歌曲中观察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