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面向当代中国现实

时间:2022-06-21 06:08:58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面向当代中国现实

[摘要]面对现实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既要注重“哲学的问题”,也要注重“问题的哲学”。因此,要“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要扭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在场”、“失语”,甚至“边缘化”局面,就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解决好哲学“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研究应当自觉回归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关注中国哲学和中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走向面对“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路,从而展现马克思哲学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范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现实

[中图分类号]B0-0;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4-0003-0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面向现实问题的哲学,因此,在研究和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应当围绕为中国现实问题服务这样一个主旨。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系列误区,最突出的表现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对于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地位缺乏应有的自觉意识,当前和今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首先应该确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对于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地位。

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可能性

所谓范式,按照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说法就是学术共同体的研究者们自觉认同或共同持有的一套信念、原则和标准,它是共同体成员们基于指导研究活动的一种公认模型或模式,决定了什么样的问题有待解决,规定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合理问题和方法,并由此形成一种连贯的学术程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立足于中国实际来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审视、反思、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和促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用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强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特色。

二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当前现实相结合,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察和分析中国的当前现实,从中提升出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性的哲学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创造性回答,指导中国的当前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此外,由于中国的具体实践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特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也内在地包含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具有这样一些规定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我所说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应有范式。所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当是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紧紧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样一个中心任务来展开,它的理论目标就是要在当代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它的概念框架、它的解释原则应该源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成为衡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和成果的意义的标志。具体包含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本质特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特殊性质。应当说,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有两方面的规定性:一是它是当代中国的,应该具有当代中国的特色;二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展。因此,要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实践的最鲜明主题,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具体实际,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特别是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必须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走向世界,要与当代世界上的其他哲学研究展开积极的对话,特别是要对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作出自己的贡献,必须建构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使自己的对象与问题、观点与方法、概念框架、表达方式等等都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来说,这样的学术话语体系只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础上形成。

3.必须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按照马克思本人的论述,真正的理论创新总是源自一定时代和时间的需要,总是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自觉地立足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需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才能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展。

二、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需要我们“做什么”的问题

以往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其主要症结在于,面向当代“真正的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或者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一个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立足于中国实际来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教科书范式和后教科书范式两个阶段。教科书范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体特点就是以阐述和完善哲学原理教科书为目标,与通行的原理教科书作为基本的概念框架、解释原则、评价标准,是严重偏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后教科书范式。所谓后教科书范式,它实际上是没有范式的,或者说没有形成新的统一研究范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公民的关注和热点、焦点问题。上世纪8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们还会大量讨论实践标准问题、实践唯物主义问题、主体问题等等,90年代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们的理论兴趣日益泛化,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能够引起人们共同而持续的关注。

2.缺乏共同的问题意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确实表现出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的转向,但是在具体的研究中,人们虽然关注研究理论问题,但是并没有形成共同问题意识,也就是人们在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意义的、怎样去解决问题等等方面并没有形成共识。

3.缺乏共同的目标、信念和评价标准。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人们确实研究了很多问题和领域,提出了很多新词、新说,但是这些东西我们可以说是张三的创新或者是李四的创新,很难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改变世界的观点和方法,不应囿于学术和学院研究,而应当直面“中国问题”。当中国社会现实、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哲学提供核心理念、心灵引导的时候,放弃现实问题对哲学的诉求,就是放弃哲学的社会责任。而在当代中国,面向“现实”即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即“怎样做”的问题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要使人们自觉地认同或珍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还有很多困难,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觉得,最为紧迫、最为紧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教条主义早已经臭名昭著,但是,它始终阴魂不散。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可以说教条主义是卷土重来,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并且主要采取了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文本崇拜。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以准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为基础,但是,在近年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一个误区,就是把文本研究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归结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的研究,从而陷入了一种以文本崇拜形式表现出来的教条主义。实际上,每一个哲学工作者都应当明白,经典原著应当是提升我们的哲学反思态度的,这种反思的意义在于,哲学研究不能被经典文本牵着鼻子走,而应当学会在文本中“抽身”,要学会运用经典哲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对洋教条的迷信。一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喜欢把某些现代西方哲学家的理论和观点奉为教条,最突出的表现为“西解马”、“西评马”等形式。尽管这两种形式的教条主义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从根本上丢弃了中国的根本实际,脱离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立足点。要真正实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就必须从根本上破除这两种形式的教条主义。

2.必须纠正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性质的误读,其中最严重的误读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归结为20世纪西学东渐时代的一个组成部分。之所以说它是一种严重的误读,这是因为,首先这种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看作是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而潮水般涌入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歪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其实这种观点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这样一个命题来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曲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实质上是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事实。

3.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行正确学术定位。近年来学术界有人主张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个层面,这就是学术层面与政治层面。认为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当前现实相结合,它属于革命家、政治家的事情。学术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指吸取和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这才是学者们应该干的事情。

在这种观点看来,以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之所以存在着学术含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就是因为缺乏准确的学术定位,经常越位到政治层面去,干扰了本属于革命家、政治家的事情,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定位是有问题的。其实,研究中国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与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作为学术事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也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更应该关注中国当前的现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当前现实中的问题,寻觅思想资源。所以不纠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地位上的偏差,我们也不可能真正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结语:黑格尔认为,密纳发的猫头鹰黄昏时分才起飞,马克思则坚持高卢雄鸡于黎明时分报晓。他们揭示了反思和超越是哲学的两大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指针。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只有真正面向中国现实,才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

上一篇:“后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战略思考 下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