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学生常见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6-21 02:59:42

刍议初中学生常见逆反心理及应对策略

摘要: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严重。本文笔者阐述了初中学生常见的逆反心理的一些表现,并提出应对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学生;逆反;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58-01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多年了,在这漫长的班级工作中,有喜悦,也有辛酸。有学生茁壮成长的成就感,也有学生叛逆情绪的烦恼。学生的叛逆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学生自身、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家庭、学校教师应及时地、正确地识别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从而采取有效地疏导策略,帮助初中学生顺利度过“青春危险期”,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大家知道,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上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模式己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取而代之必将是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时代的要求跟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点相差。现在的初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小王帝”、“小公子”随心所欲的个性在左右他们,唯我自尊、我行我素。那么,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如何应对呢?下面谈谈我的尝试:

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个唯我自尊、我行我素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实际上就是个人主义思想在作怪。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远大的理想,心目中没有集体观念。每新学期一到便是班主任头痛的事,极个别学生由于得了近视眼,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尽管绞尽脑汁,到头来还是无济于事。更有甚者,一些同学要指定自己的座位,并规定要和他(她)最好的人同桌。达到要求的就高呼“教师万岁”,达不到要求的牢骚满腹。要挟家长到校说情,有的家长也唯命是从。打电话、递字条、给学校领导出面,学生若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出走或辍学。有的要求转到别的学校就读。个别学生特别自信,爱慕虚荣的心理非常严重,我在前个学期,为了摸清本班的学习情况,各科任教师进行一次封闭式的测试,把班里六十二位学生的学习目标公开于众,让学生有样可学,而且树立自己的竞争对手。考不好的学生,认为不有脸面,贴上墙的目标榜不到一天就不翼而飞了。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学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门知识。找出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真正原因。

应对措施:对他们进行前途理想教育、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对待自己。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教师、个人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要有一种耐心再耐心的姿态,以爱心赢得学生的信赖,同时还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让一些失足的少年讲他们的失足经历。学校还可以邀请司法部门到学校上法制教育课等,经过多方努力,学生中存在不健康心理的行为会逐步得到矫正。

2.反抗情绪 行为偏差

在学校,不少学生都有这种逆反心理。而这一类多数出现在父母离异的家庭、不和睦的家庭、受父母或教师冷落的学生。部分学生在家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因此,这些学生稍有不顺就容易产生反抗情绪。他们只听进表扬而听不进批评。有些学生懒做作业,长期不交作业,教师在多次开导无效的情况下,公开在班上点名批评。下课之后,这些同学公然在全班同学面前撕毁了所发的讲义。然后匆匆离开学校。有的还公开打烂学校的水笼头。家长的耐心劝导,班主任细致的思想工作也起不了丝毫作用。象这样的学生除了对学校老师有反感之外,对他自己终身受益的知识也有反感。从而这种反抗心理(行动)的根源在于双方感情没有沟通好。

应对策略:面对千姿百态性格各异的学生,班主任首先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心平气和地教育学生。绝不能采取冷漠和歧视的态度或蛮横训斥。莫以居高临下的心态,把自己当作圣贤,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全面服从;更不能以严而出格的惩戒心理,用杀鸡骇猴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畏惧;更不要以急于求成的急躁心理处理事情。班主任要与学生心理互换,进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学生也需要人的尊重,这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尤其是行为偏差的学生这个需求更为强烈,他们渴望在受人尊重的环境里得到心灵的安慰。因此,班主任应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要以朋友的姿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真诚要待,以诚感人,耐心开导。这样,经过和期的工作,也许学生的这种反抗情绪会自然消失。

3.爱说谎话,害人害已

笔者先说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那是广西歌舞团文艺下乡进行文艺演唱会之时,海报吸引了不少的歌迷,不少的学生为了能看到自己的偶像,弄出不少的绝招:一个女生谎称她的父亲病危在医院抢救,要去探视,班主任批准了这个女生的假,后派几位学生兵分两个路,一路到学生家调查,另外一路到医院查看,结果这个女生的父亲在家正兴趣勃勃地挥拳猜码,更不有病危住院的事,这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在学校,善于观察的班主任就不难发现:现在的学生爱说谎话。当学生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撒谎往往从这种要求开始。有的也是由家长“逼”出来的,特别是孩子有了毛病或做错事时更会撒谎。他们期待以谎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保护自己免遭责备。骗父母要钱是最常见的事。开学初,不少学生就给家长打电话要钱:什么军训费啦,什么英语耳机费啦。有的考试不好竟把自己的名字换上他人,再拿去复印,最后拿复印件的成绩单向家长“领奖”。直到期中的家长例会,家长才知上了孩子的当。极个别学生谎称父母病危,借班主任要钱,原来是借去请客,交那所谓的“知心朋友”。有的家长为了睡个懒觉,早上丢了两块钱给小孩,吃早点之用,可孩子却“省吃俭用”,钱并不用在刀口上,而是拿去电子游戏室;星期六晚通宵上网,甚至星期天下午也谎称到英语老师家补课,殊不知,原来是一整天蹲在网吧里玩电子游戏……所有这些都是不诚实的表现。

如何应对这种撒谎行为呢?作为班主任要学会观察、思想品德教育要经常抓,反复抓。做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时必须掌握好第一手材料,然后对症下药。实践表明:要根除学生的撒谎行为,就必须付出代价,作调查研究。

总之,每个学生的心灵都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上面被画上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因素。学生的心理也不是消极被动任人涂抹的纸,每个学生都带有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信念理想、世界观和个性特征等自己的主观世界。因而良好的品德形成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在分析逆反心理的学生时,班主任要用情感的纽带去教育学生,同时要有独特的匠心、良好和气质、宽宏的胸怀、渊博的知识、亲身近影的巨大人格魅力。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上一篇: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幼儿教育方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