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启示

时间:2022-06-21 02:41:27

英国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启示

摘要: 对英国高校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并从学术道德规范、研究方法的课程设置、学术写作技能的训练、学术讲座的组织以及学术研讨的支持等方面的管理和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研究表明,英国高校已经形成成熟的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成为英国研究生教育标准严、效率高、质量好的重要保证。在国际化语境下,对于我国研究国际化教育具有极好的启示。

关键词: 英国研究生教育;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国际化

每年诺贝尔奖颁布的时期,都会引发国人的感慨。拥有五千年历史、三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现代科学界前沿的身份长期缺失发人深省。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研究生,顾名思义,是以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接受者,是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生力军,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教授将研究生定位为处于实习阶段的学者和研究者[1]。在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具备良好学术研究能力无疑会促使研究生更好更快地投入高水平、创新型、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中,不断推动相应学科的发展。然而,对比英、美等教育强国,我国的研究生无论是在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还是创新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近十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急速增长,教育资源短缺,生源良莠不齐,学术研究能力低下等负面问题日趋明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管理,不断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因此,直面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现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更新我国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科研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 英国高校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

2010年下半年,笔者在曼彻斯特大学(以下简称“曼大”)访学,时值曼大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教授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成为该校第24、25位诺贝尔奖得主。作为英国知名研究型大学,学校以其“国际一流”的“开拓性”研究历史为自豪。在该校网站对学校的介绍中,我们看到的高频词是“research”,学校的定位就是创新(pioneering):

Worldclass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has an exceptional record of generating and sharing new ideas and innovations.

We are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institution with a reputation for pioneering research.

该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提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取得“卓越研究成果”:

Study for your research degree at a University with a worldwide reputation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访学期间,笔者特别对包括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约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英国高校的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了跟踪调研。通过采访、调查和实地体验,发现英国高校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高度重视,并已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在英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学业教育全过程,从入学时对于国际留学生英语能力尤其是学术英语交际能力的加强、学术道德的规范,到课程设置和论文写作,一切都从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需求出发,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实用高效的培养体系。

1. 树立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学术道德规范。研究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便是学术道德规范。绝大多数学院都有本学科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库,每个学生的学期论文、毕业论文都要经过资料库的筛选,避免抄袭、剽窃行为的发生。据曼大生物信息专业的一位研究生讲,入学教育时,院长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杜绝学术造假。学院专门有用于初检学生论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数据库。所以,学业伊始,研究生就建立起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学术道德。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术规范,使他们“有法可依”, 各学院网站都在显著位置介绍相关学科的学术写作和规范,要求学生从入学的第一篇论文开始就严格遵守相应学术写作规则。以曼大语言文化学院翻译中心为例,在“研究方法”第一课,教师给学生的教学资料中,明确提示学生该课程要求完成的作业,特别要求学生阅读中心在课程内联网上公布的参考书目:《文献引用和避免剽窃指导》、《学术写作指导》等,并要求在论文写作中准确应用。

2. 广泛开设《研究方法》课程。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每一门专业均有相应的研究方法课程。以语言学专业为例,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均有《研究方法》课程,其中第一学期每周2小时,第二学期除了每周1小时《研究方法》课程外,还增加了每周2小时专门的语言学方向研究方法课程。翻译学方向课程体系类似,课程教学内容不仅涉及专业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而且对学术论文撰写的各个环节如选题、资料搜集、研究计划制定、具体研究方法、开题报告、论文各部分的撰写要略等等,给予具体指导,可操作性强。以翻译学专业为例,第一学期的研究方法课程配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翻译和口译研究》,对翻译学各流派理论进行讨论,专门从语篇分析、语用学、功能语法角度探讨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方法论。第二学期,研究方法课程明显侧重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指导,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到翻译学研究趋势的讨论,从研究方案的设计到具体研究问题的确定,从文献综述到研究结论,每一个环节都指导具体、有章可循。譬如,文献综述中,对一个文献的描述和评价不超过200字;引言部分,应适当引出本研究相关结论,等等。这些举措有效地保证了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质量。

3. 严格的学术写作训练。为了满足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要求,确保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英国各大学均有专门的语言中心,为留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语言支持。按照申请学生的雅思或托福考试成绩,校方要求没有达到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提前1―2个月入学,参加语言中心密集的英语语言培训,一般包括发音、听说、语法、写作等课程,所有课程内容均贴近研究生学业要求,以听说课程为例,课堂话题以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生活常见情景为主,如对学术报告语言特点的讨论、学术兴趣的采访等等。写作课主要以学术写作培训为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学后,各大学语言中心继续开设上述语言课程,向全体学生免费开放。学生要求参加中心组织的语言水平测试,明确英语语言方面的欠缺,保证教学有的放矢。在曼大,学术写作课以专业分班,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基于写作的特殊性,配合讲座,课后还有小班辅导。曼大语言中心的网站也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有效的自主学习平台,如学术词典、网上学习资源,包括大量网上互动资源,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英语写作技能。

4. 自由的学术讲座交流。大学是学术交流的主要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学的起源就来自其自由的学术交流。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术视野,作为研究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术讲座,是拓宽学生学术视野、营造校园学术氛围的主要渠道,学术讲座在英国高校中也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曼大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两个主要方向分别是语言学和翻译学,每周各自都有两个小时的学术讲座,邀请来自国内外名校的学者、教授就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进展情况为研究生做专题讲座,学者们高雅的风采、新鲜的话题、激烈的讨论使学术讲座成为催生一代代具有优秀学术素养的高级学者的高效工作坊,是激发学术热情、推进学术进步的一股强劲的力量。

5. “学以致用”地开展学术研讨。“学以致用”在英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效果最终要通过实战演练来鉴定。每学期末,各专业要组织研究生进行学期学术报告会。博士生成为研讨的主体。他们将向学科学术委员会汇报自己的选题进展、研究现状,并进行答辩。除此之外,曼大语言文化学院还积极支持博士生组织相关国际学术研讨会,目前已经形成年度语言学研究生和翻译学研究生国际研讨会惯例,为全方位培养高素质学术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 建议举措

1. 强化学术规范意识,营造健康校园学术氛围。事实上,关于学术规范,我国教育界早已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教育部于2002年2月就下达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6月又出台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2009年颁布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等等,许多高校也逐渐加强了研究生的学术管理和“产品”检验。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4.40%的学生在平日学习和科研中认为自己“总是有学术规范意识”,大部分研究生承认周围有不同程度的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现象。工科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以及“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2]。所以,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在国内并未像英国高校一样内化到学生的学术生活中,并成为一种习惯。习惯的形成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各高校可以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强化学术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监督。比如对入学新生开设一定课时的学术规范课程和专家讲座,建设和扩充各学科资源数据库对学生课程论文、学期论文进行监控等,将学术规范的意识贯穿于研究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促进健康学术氛围的形成。

2. 科学设置课程,培养学术研究素养。课程设置体现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形成乃至整体研究生的教学质量。科学有效的课程会为研究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当下诸多研究显示,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研究方法传统、手段滞后等问题一方面说明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前沿性知识缺乏,另一方面与当前缺乏专门设置的研究方法课程和训练不无关系[3]。研究方法不仅要依赖导师们基于自身经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还应借鉴英国诸高校的做法,将其纳入到必修课体系中。引入社会调查、统计分析等相关方法的前沿动态,为研究生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工具。学术写作,尤其是英语学术写作课程的设置同等重要。当前国际主要的学术交流语言是英语,绝大多数高水平的学术成果都是用英文发表,诸多高校也将在SCI、EI刊物作为研究生毕业的硬性指标。这些都迫切需要研究生懂得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恰当组织、合理安排,以符合英语学术表达习惯的方法呈现出来,与国内外同行分享。由于学生的英语及学术水平各异,可区分学生的层次,灵活安排学术写作入门、英语学术写作实务等课程;也可以为基础稍差的同学开设英语强化课程,从基础到专业由学生视自身实际在指定课程范围内选择。同时开发和应用适合学校特色的学术能力培训、自测系统,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

3. 拓宽研究生学术实践空间,增强研究生国际学术竞争力。一项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研究生了解专业前沿的渠道主要是网络资源,研究生认为当前教学内容最缺乏实践性,参与高水平学术会议、创新计划项目、产学研合作等实践机会很少[4]。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占有和掌握的最新知识信息和高效的实践能力。国内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还很有限,学校、导师、研究生本人要多方努力,创造这种机会。学校要不断引进、吸引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座、讲学,将最前沿、热点的论题带给研究生,并邀请他们参与到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共同讨论。定期制度化举行学术研讨、学术报告,并算入必修课学分;鼓励相近学科研究生一起活动,互相借鉴、拓展思维。导师薪火相传,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课题为依托,广泛研究、多方求证、大胆尝试,树立良好的学术研究习惯。研究生自身要端正观念,有效利用培养机构和导师提供的各种资源,主动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联系,争取更多实践和合作的机会。由各团体组织的诸如英语模拟学术会议、模拟大会发言等活动,是研究生展现自我学术风貌的舞台,需要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留学生的加入也是国内研究生国际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随着来华留学生生源质量的提高,留学生不仅可以协助国内研究生完善语言和文化知识,也可分享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经验。

英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贯穿始终,从语言培训到课程设置以及学术交流,环环相扣,密集有效,保证了其研究生教育标准严、效率高、质量好的美誉,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高等教育的发源地,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无不倡导教育的创新理念。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倡导学思结合:“切问近思”、“学而不思则罔”。然而,正如文秋芳等指出,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差距不在理念上,主要在行动上。类似“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语句高频出现在我国不同层次的教育文件或相关报告中[5]。《纲要》中也特别强调“注重学思结合” 。令人遗憾的是,我国高校对于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也只停留于“理念”上,缺乏有效的实际支持。据调查,研究生学术写作能力只有靠学生在阅读文献、论文写作中自我摸索,很少有学校专门设置相关课程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训练,效果自然难以尽如人意。英语专业研究生因要求用英文撰写学位论文,问题更加严重,普遍表现在行文杂乱、重点不明、逻辑性差。Peck和Siegel呼吁,思辨能力培养应该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不是自由选项, 这是受教育的必需条件[6] 。对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来说,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而且,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提高研究生英文学术写作能力成为提升我国高校国际学术知名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钱茂伟.2010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47-50.

[2]郭玉珍,李久贤.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现状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22-125.

[3]李海生,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9-63.

[4]罗尧成.我国高校硕士生课程设置与实施:调查分析及改革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1-5.

[5]文秋芳,王海珠,王建卿,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50-355.

[6]Dobson C.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Measuring Higher Cognitive Development with Blooms Taxonomy[M].La Vergne,Tennessee:Lightning Source Inc,2008:3.

上一篇:东东西西是一家 下一篇:创新学分制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