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中国重大装备进口促进机制的探索

时间:2022-06-21 02:27:12

健全中国重大装备进口促进机制的探索

在平衡贸易、优化结构的主调下,我国外贸结构调控的预期效应已在过去的2007年渐近显现,但是外贸顺差过大依然是今年我国外贸必需面对的突出问题,也是防范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势的重要方面。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贸出口的57.9%,实现顺差2021.9亿美元,占全贸顺差总额的80.6%,比上年增长66.2%,加快6.9个百分点,成为我国外贸顺差规模再推新高的主导力量。在我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形势下,如何在2008年进一步引导机电产品企业保持适度有效出口规模的同时,着力优化外贸结构,进一步加大择优进口重大技术装备的力度,对积极推动我国外贸平衡发展极具现实意义。

一、努力建立利好我国的机制化进口促进体系

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是现代高技术和高资本投入与关联高端产业系统集成的产物,是大国崛起和彰溢强权的战略产业。提升重大技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已超越其自身的技术经济内涵,正上升为国家政治、外交关系大局中的一个重要砝码。近年来,在我国与大国高层保持往来和加强战略互信的活动中,重大技术装备的深层次务实合作,已成为战略对话的主题之一。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创新型国家必然首先是学习型国家,一国可利用的文化积淀、知识存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与其从高文化和高知识储备的国家引进技术和进口技术装备的先进程度密切相关。重大技术装备配置率的高低,已成为重要产业结构升级的先决因素。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带动下,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屡克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的难关,积极跻身国际领先水平。但是,在重大技术装备这一以国家综合实力、外贸实力、机电工业整体制造水平为基础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尚未打破世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强国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其突出表现,一是,我国重大先进技术装备的配置率总体水平偏低,大中型企业主要专业技术装备达到目标先进水平的约占25%。机床的数控化率是衡量一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基础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2006年的机床数控化率不到35%,数控机床生产企业较高已达50%以上,但与美德日装备制造业机床数控化率70%左右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和系统优化的能力较薄弱,而这种能力并非一个企业的单机设备制造所能解决的。因此在国内重大技术工程装备的国际招标中,国外企业总是以其强势的系统集成能力,成为中标的总承包商,而国内企业只能担任分包商;三是,关键零部件技术、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是重大技术装备开发基础的基础,我国企业这方面的基础能力和技术积累,离当代重大技术装备的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新时期要紧密结合我国重要产业部门结构升级的实际,稳步提高重大技术装备配置率。要高度审视国际贸易成本、售价持续上升与美国经济减速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主因,可能对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引资、引技和进口造成的负面影响,立足自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利好我国的机制化重大技术装备进口促进体系,借其逐步形成的多级优质产业链优势,以达到加快重大技术装备产业结构升级和削减机电产品外贸顺差的双重目的。

二、建立以我为主交互共成的长效进口机制

要确立始于国家长远利益,成于互利共赢,达于产业的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的进口价值取向。在推进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结构调整效应上,要放大开放视野,拉高尺度,设立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进口的质量效应新坐标而非在总量效应的进口规模。大力推动我国与美德俄日等国技术装备制造业之间的双边贸易,要以突破对我国急需进口关键重大技术装备的国际封锁和市场垄断为目的,敦促欧美等国放宽对我国的高新技术机电装备出口限制,加快构建重大技术装备国际合理分工、公平贸易和总包分交共赢的定期交流平台,从而建立起战略互信与全方位合作和优势互补的长效磋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进口关键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障机制,防范新一轮可能重蹈的低水平、高价位进口的覆辙,要加强对进口关键技术装备的全国性统一管理,实现进口各环节和国内招投标、供货商和进口企业主体的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进口市场主体及其装备技术先进程度、诚信度和价格合理度的准入评价机制,即建立进口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以技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为主导的新的动态进口准入评价科学指标体系;完善进口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专家评价管理和项目跟踪考评与监控机制。

三、建立推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进口促进机制

要树立借助进口实现集成创新的理念,引进先进技术和进口先进技术装备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真正的核心技术装备是很难通过正常贸易得到的,技术创新能力一定是内生型自主化的产物。因此,新时期进口重大先进技术装备并不只局限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急需,而是要把着力调整外贸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摆脱“亦步亦趋”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旧路”,走出依附型发展模式的束缚。任何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都必须在市场环节完成价值的实现,通过引进技术和进口相对先进技术装备的学习和借鉴,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内国际市场潜力、发展优势和自主创新与进口先进技术装备的借用优势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接近或赶上世界前沿水平的机制化自主创新集成优势。着力推进进口主体建立健全二次创造同步创新和并行工程的发展机制,在鼓励企业引进和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同时,要加强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带动自主创新的能力建设,为此建议,一是,实施引进关键技术带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的策略,按照引进技术的图纸、工艺和标准,结合我国用户需求实际、工艺现实水平,完善和创新企业自主生产装备的水平;二是,实施进口重大技术装备带技术的策略,参照三峡水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等经验,通过进口重大技术装备,实行贸技结合,获得先进的关键技术、工艺和标准,推进企业提升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三是,创新重大技术装备加工贸易方式,稳步开拓高技术发配电设备、核电装备、航空航天、大飞机、大型船舶、重型港机、重型掘进机组、深海钻井平台等重大部套件的加工和组装,为我国自主生产铺垫技术基础;四是,实施区域或全国“一次性”引进或进口一条生产线、一套装备,一台装备或关键零部件的约束性政策,最大限度地避免大批量、多批次和重复雷同的进口现象再度滋生,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对国外重大先进技术装备的依赖局面。为了实现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增值最大化和消化吸引收损失最小化,企业要加大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的后续创新投入、自主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和再创造的力度,并大力营造企业保障消化吸收再创新领先者权益的政策环境。在加强企业自主研发的同时,加大技术引进的力度,建构政府主导、行业协调、企业联合的重大装备技术引进与技术共享机制。

四、建立健全以强制节能减排为导向清洁进口准入机制

随着推动和平崛起与联手应对全球暖化和面对国际高油价时代的来临,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与各国积极推动贸易平衡发展的大热主题。客观地讲,我国外贸的高顺差和出口高增长,是把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留在中国的条件下而形成的,是粗放型外贸发展方式的产物。新时期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扩大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必须按照国家“战略环评”的最新环保建设工程要求,以强制节能减排与低投入高产出为导向,建立集约从优的进口准入机制。要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和引进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A)理事会的“减排量交易”国际援助项目,CDA是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装备,意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投资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项目。项目所产生的全部减排额度,作为企业自身完成的减排任务,并从中获得收益。为此,要按照我国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重新确立强制节能减排为主导的重大技术装备清洁进口准入标准,即投入产出洁净化和无害化、能源资源利用高效化和低排放或零排放、废物回收利用资源化、稀有资源减量化、替代资源和新能源长效化的能效化技术装备进口准入标准。以能效化技术准入标准为基础,建立政府统筹管理的节能减排准入标准认证制度和发电(含输变电)、石化、煤电净化、核能等进口重大技术装备的能效标准认定制度。

五、扩大政府采购,建立长效采购和进口协调机制

伴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优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一些战略技术装备的进口依赖度将持续提高,对国家重点建设急需的战略性重大技术装备,要集中力量提高进口规模和进口比重,建立面向未来的常规性政府采购机制。过去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进口体制,存在多头分散管理的缺陷,使我国成为重大装备进口的被动接受者,从而陷入“高价进口和质量低下”的陷阱,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在我国新一轮的政府采购活动中,建议进一步调整和动态优化我国政府的《自动进口许可技术装备目录》,要率先建立新的重大技术装备采购和进口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装备进口大国需求择优的优势,积极融入全球装备贸易定价体系,争取择优定价的参与权、发言权和调控能力,通过国内企业联手采购和进口,争取合理的价格,变进口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为积极影响者。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命脉与国家大工程项目需要的重大技术装备,政府必须立足自主化和国产化,必须保证政府采购有足够的控制力。对国家重大项目、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重大技术装备的关键零部件的政府预算控制项目,必须建立完善的政府首购、订购、国内供应认定和国外购买审核机制。参照战略性贸易政策“窄幅移动带”的保护思路,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国内企业“厚进口薄国产”的非理性进口理念,制定政府采购“国内供货同等优先”的促进政策,积极为国产自主创新的重大先进技术装备进入市场创造条件。在保护国外进口重大先进技术装备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对使用企业和供货企业的政策激励,达到加快产业升级和减少顺差的双重目的。

六、进一步调高扩大进口重大技术装备的优惠鼓励政策

在税收政策鼓励上,要着力保证国外对华进口装备的技术先进性和价格合理性。对于国家需要的重大先进技术装备,应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进口关税结构,采取国际上惯用的随装备产出效率和效力的向后提升而不断提高关税的优惠水平,使名义保护率高于有效保护率,以便使关税在进口优质高效技术装备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优惠关税和国内市场为筹码,促使外国公司向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转让先进装备制造技术,推进和提高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国产化、自主化。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在进口先进技术装备时,所获得的进口税收优惠款,一定要专款专用,应转为国家对装备企业技术开发的资本金,用于共性技术、基础性技术和原创技术的研发,实现装备自主核心技术的提升和突破。在财政贴息政策鼓励上,要对目前我国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不足的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套件和先进技术,制定进口和引进的贴息优惠政策。贴息鼓励政策的价值取向,建议依据国内国际市场和国际前沿技术动态变化的形势,适时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贴息的产品目录和管理办法。在保险政策鼓励上,针对重大技术装备高技术和高投入与高风险并存的特征,建议进一步完善和建立新的重大技术装备引进保险机制,旨在通过此举成功推进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并同时克服首台(套)投入产出和推广使用中不可预知的困难。要研究制定由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业主、制造企业(含直接关联企业)和保险公司一道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引进技术保险政策鼓励办法。在引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的阶段,由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主体和生产企业购买保险;而在装备交付使用后,则由使用企业购买后期保险。为引导企业和业主对首台(套)国产的引进技术装备投保,国家财政在企业投保同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上一篇:后WTO时代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的选择 下一篇:国际黄金市场相关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