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无公害冬小麦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21 10:01:59

黄淮地区无公害冬小麦栽培技术

摘要 根据国家无公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结合黄淮地区冬小麦生产特点,总结了无公害冬小麦栽培技术,以为当地无公害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冬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黄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028-02

无公害小麦是指产地符合一定条件,生产符合特定规范,产品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认证符合规定程序,取得合法环境品质优良特征标志的小麦产品。无公害小麦一方面要求生产过程符合特定要求,无污染;另一方面要求生产出的小麦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为指导无公害小麦在黄淮地区的发展,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择无公害冬小麦生产基地

1.1 适宜的生态及栽培条件

由于黄淮地区冬小麦主产区阳光充足,气候条件较好,土壤耕层深厚,团粒结构较好,多为偏黏壤土、中性壤土,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很少发生病虫害,自然灾害也较少,适宜无公害冬小麦的种植[1]。

1.2 生产基地地理位置的选择

要求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与交通主干道距离较远,周边2 km内没有医院、工矿、污染水源等污染源。同时,要求大气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质、农田土壤质量分别符合《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GB9173-8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土壤环境质量的一级标准(GB15618-1995)》。

1.3 完备的农业生产条件

通过总体规划,无公害冬小麦生产基地通常规模较大,集中连片,为提高其生产水平,要配备播种、灌溉、籽粒烘干及收获设备和晒场、仓库等。

2 无公害冬小麦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根据无公害冬小麦生产的要求,冬小麦种植要选择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特别是选用高抗条锈病、赤霉病的小麦品种[2-3]。黄淮地区以矮抗58、众麦1号、周麦22、周麦26和其他当地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冬小麦品种为主。

2.2 种子选择与处理

冬小麦的种子质量应达到国家一级质量标准,饱满度好,黑配比率低,品质优良。如需拌种,应使用低毒、低残留拌种剂,并适当降低浓度及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作为拌种剂。

2.3 整地与施肥

播种前应深耕,秸秆还田地块应将上季秸秆充分打碎,精细整地,土层上虚下实,播种时应保证底墒充足,争取一次播种即达到苗齐、苗全、苗壮的标准[4]。施肥原则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应在氮、磷、钾平衡施肥基础上适当加大氮肥施用量,肥料使用要求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

2.4 播种

播种时间应比当地冬小麦适当晚播5~7 d,以避开前期锈病的侵染,播种量一般保持在120~150 kg/hm2,晚播时适当加大播种量。

2.5 灌溉与追肥

应根据当地气候适时对冬小麦田进行灌溉,如冬季降水量减少应进行1次冬灌,拔节前期保证小麦生长正常需水量,中后期则无需灌水。种植强筋型小麦,冬灌或拔节前结合灌水适量撒施尿素45~75 kg/hm2。灌浆期叶面喷施0.5%~1.0%尿素溶液和0.3%~1.0%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补充后期小麦对氮、磷、钾的需求,使籽粒更加饱满。

2.6 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冬小麦生产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害防治方针,严格植物检疫制度,化学、农业、生物防治方法相互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无公害冬小麦生产过程中主要病虫害有小麦蚜虫、条锈病和赤霉病。其中小麦赤霉病是冬小麦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种病害,要加强防治[5-7]。具体防治措施如下:一是严格掌握防治关键期,以抽穗扬花期最好。若此时出现连阴雨,可能出现病害时,应尽可能早地进行喷药,一般第1次喷药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5~7 d后进行第2次用药。二是药剂选择要符合无公害冬小麦生产的要求。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0~1 125 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水750 kg/hm2,或稀唑醇(禾果利)75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三是喷药方法要正确。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89)》《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农药合理使用标准(GB9321.1-4)》执行,严格掌握用药浓度、用药量及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喷药时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若喷药后下雨,则要求进行补喷。

2.7 收获和晾晒

根据当时天气状况和小麦成熟状况适时收获。如天气晴好,在籽粒水分达到13%以下时及时收获,如果成熟时有阴雨天气,应适当早收,及时晾晒或烘干小麦,防止出现霉变现象。

2.8 包装、储存和运输

生产的冬小麦经检验符合无公害认证标准后,实行专用包装袋包装,要求包装袋上必须有无公害产品标准图案、相应标准等项目指标[8]。储藏过程中,应对仓库用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规定的农药进行除虫、消毒、灭鼠,然后对冬小麦产品进行分类、挂牌、建档。为保障小麦产品的安全与品质优良,小麦进入仓库后要经常检查,以防霉变和虫鼠害。在进行冬小麦运输时,要求运输工具必须无污染,并做到专货专运,尤其不能与农药、化肥及其他工业品等混运。

3 参考文献

[1] 马新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理论与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2] 张玲,任红,邓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及评价程序[J].河南农业科学,2004(9):36-38.

[3] 杨柳,龙怀玉,刘鸣达,等.我国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特征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6):1325-1331.

[4] 李荣刚,陈新和,狄崇兰,等.建设生态农业 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3):70-73.

[5] 陈文光.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全面提高农产品安全和质量水平[J].四川农业科技,2002(2):1.

[6] 王维岗,亚库甫江·吐尔逊,申玉熙,等.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 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J].新疆农业科技,2002(1):7.

[7] 陆建飞,陈波,陈德团,等.对我国无公害农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131-134.

[8] 邱明生,王周远,周敏.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若干问题探讨[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10-12.

上一篇:超级稻垄栽稀植密度试验研究 下一篇:水稻武运粳24 “3414” 肥效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