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2-06-21 08:43:51

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选用“Y”型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肱骨远端骨折;C型;双锁定钢板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74-03

肱骨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并可发于任何年龄,其中肱骨远端C型骨折是指波及肱骨远端关节面的双柱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的、复杂的关节内损伤,约占肘关节骨折的15%[1]。对于这种复杂的骨折类型临床一般均行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但目前临床内固定材料的选择较多,本院近年来选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与其他内固定材料相比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60例,均经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同时排除年龄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行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开放性骨折患者行急诊手术,对闭合性骨折患者给予伤口消肿,体温正常后安排手术。所有患者均全麻,取肘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等,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并注意保护尺神经。首先对骨折间隙以及关节腔内的血凝块进行清除处理,并在直视下行骨折复位,若有骨缺损给予自体骨植骨,而后将锁定钢板塑行后分别固定于肱骨内侧髁嵴和肱骨远端的后外侧,两钢板呈90°,并常规行尺神经前移。术中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保解剖复位和固定满意后,给予彻底止血,并彻底冲洗切口,然后放置引流管引流,最后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一般24~48 h后可拔除引流管引流,并指导和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肘关节主被动运动。

1.2.2 对照组 行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术。术前准备、手术切口以及骨折复位均与观察组相同,骨折复位后在肱骨内外侧髁及肱骨干后侧置“Y”型钢板,并注意留出鹰嘴窝,而后分别给予2~3枚螺钉固定,最后将尺骨鹰嘴截骨块复位行张力带内固定。止血方法以及术后处理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其中以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骨折处无异常活动,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功能测定良好,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判定为骨折愈合;②比较两组的疗效;③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应用Cassebaun评分对肘关节活动情况进行评分,其中优:屈肘>130°,伸肘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x±s)

2.2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86.7%,对照组优良率为6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共3例(10.0%)患者发生骨化性肌炎和伤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对照组共5例(16.7%)患者发生骨化性肌炎、伤口感染和克氏针松动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远端C型骨折由于解剖结构特殊,并参与关节的形成,一旦骨折多表现为严重粉碎性骨折并伴有关节面严重损伤。目前临床多数学者认为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取决于关节面复位平整以及固定的牢固程度[2]。手术治疗可重建关节面,恢复解剖关系,且牢固固定可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对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骨折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手术治疗是目前肱骨远端C型骨折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且主要术式为切开复位内固定,而临床上内固定方法较多,且疗效不一,因此选择有效的内固定一直是肱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的难题。

目前对于肱骨远端骨折常用的内固定方法包括双钢板、单钢板、“Y”形钢板以及克氏针等,其中克氏针固定易移位,稳定性差,不适宜较为严重的关节内骨折;单钢板固定的稳定性较差;而“Y”形钢板的设计与肱骨内外髁相匹配,术中操作简单,一直以来在肱骨远端的治疗中取得了较良好的应用效果[3-4],但是该内固定类型不完全符合肱骨远端解剖学结构,因此对于严重的粉碎性肱骨远端C型骨折不能达到2枚以上的螺钉固定,可导致固定失败[5]。随着AO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平面的双钢板双柱固定可为早期活动提供最大的稳定性,目前认为是治疗复杂性骨折的最佳方式[6]。双钢板固定是在内侧柱内缘和外侧柱外缘两个方面上给予交叉90°的固定,这正好符合肱骨远端双柱结构的生理解剖特点[7-8],因此具有固定牢固的特点,且无需外固定,术后可行早期功能锻炼,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有效预防关节粘连和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9-10]。本组结果也可看出,给予双钢板固定的观察组其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行“Y”型钢板固定的对照组(P

总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恢复骨折处正常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余志平.切开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4):137,146.

[2] 陈宇,周雪芬,陈耀祖.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14(6):450-454.

[3] 乔高山,朱乐银,何耀国,等.尺骨鹰嘴截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7):594-592.

[4] 刘强,谢洪峰,王向,等.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5):430-431.

[5] 王众,贾永鹏,陈学强,等.双锁定钢板内固定与“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6):547-550.

[6] 范存义,姜佩珠,蔡培华,等.双柱理论在骨质疏松性“C”型肱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13(3):221-224.

[7] 吴聪,贾全忠.双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患者C型肱骨远端骨折[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2):28-29.

[8] 陈远.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0):178-179.

[9] 吴靖宇.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3.

[10] 朴升吉,杜伟,周曼瑜,等.肱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6):67-68.

[11] 齐隆辉,肖智林,李康贵,等.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8(2):50-52.

(收稿日期:2014-08-20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甘露醇联合布林佐胺治疗机械性眼外伤的临床效... 下一篇:系统性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