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里发出科技芽

时间:2022-06-21 08:15:02

“果壳”里发出科技芽

继“屌丝”之后,科技达人“Geek”成为新的流行关键词。而果壳网的诞生恰好为众多“Geek”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用果壳创办者的话说:“网络是我们的果壳,这里谈的,大至宇宙小到原子,没有什么能束缚我们的好奇。”

文艺的豆瓣 理性的果壳

为什么外星人多被描写成章鱼?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如何找到22的平方根?平行宇宙到底存不存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会产生很多奇思妙想,相比于百度搜索、去图书馆查资料,果壳网是一个新的选择。

与发现浮力原理的阿基米德一样,创始人嵇晓华也是在一次沐浴中冒出了果壳网的想法。霍金曾著书《果壳中的宇宙》,而果壳网以此为名,注定了它与科技的不解之缘。从科普方向切入,是嵇晓华深思熟虑的结果。在互联网上,相对于文科生的活跃,理工科生往往给人留下“讷于言”的印象,他觉得如果能把这群人抓出来,果壳网就会有市场。

目前,果壳网由“谣言粉碎机”、“健康朝九晚五”、“死理性派”等16个主题区组成,包含50多个小组,嵇晓华对果壳的定位,是一个“类豆瓣”的兴趣社区,不过与相对文艺的豆瓣相比,果壳选择了理性派的风格。用户可以参与相关话题讨论,关注感兴趣的“果壳达人”。今年3月14日,果壳网又推出一种社会化问答形式——果壳问答,网站负责人表示,果壳问答仍旧采用时下流行的社会化问答模式,与小组、主题站、日志构成产品上的互补,满足不同需求。

将趣味和科技结合是果壳网最大的特色,其对身边的生活进行了很多有意思的科技解读和创造。嵇晓华认为,果壳网一直主张的科学传播方法就是“先发笑再思考”,“我们就是让网友来玩的,不要一提起科技,就想起实验室。”除了整体布局,果壳网同样注重特色栏目的打造。比如“谣言粉碎机”对服食碘盐能够抗辐射,炸鸡丰胸,节能灯辐射超标等传言进行的粉碎,不仅通过互联网社区转载扩大影响力,也吸引了主流媒体对果壳网本身的关注。

问答为皮 科技为骨

目前国内已存在多家社会问答网站,包括知乎、百度新知、啊烦题等。嵇晓华表示:“这么多做问答的网站,有相似的皮,骨子里却有不同的逻辑和命运,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看得清。”如今,果壳网的平均日点击达100多万,注册网友30多万,每个主题板块都受到了超过10万人的关注。

积累了一定用户之后,嵇晓华并不着急“砌墙”,他觉得果壳不怕竞争,也不怕抄袭。“传统企业都把精力转向互联网、IT、数码,科学这个领域还极少有人介入。”在大多数人眼中,科技往往不够讨巧,也缺乏商业模式。“它要求编辑们拥有良好的学科积淀,并且擅长挖掘学科领域的作者,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相对其他行业怕竞争,嵇晓华的想法却恰恰相反,他认为没有竞争并不是件好事:“不存在竞争的市场,是不可能做大的。因为这说明大家并不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群体意识到科学传播的价值,加入我们的行业,将市场做大。”

让科普与商业联姻

科学就像一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一直以来,公益性常是贴在科学额头上的一个醒目标签。但是果壳认为只要能让对科学真正感兴趣的人,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又何必在乎公益与否呢?相对于普通科技出版物的严肃,果壳的亲切和趣味格外讨喜,这使它不仅深受用户喜爱,也赢得了不少一线品牌的青睐。

据悉,在其客户的名单里,赫然有通用汽车、IBM、宝洁等国际品牌。“这些品牌都很重视科技投入,但此前他们找不到相应的渠道把它们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告诉消费者。”且相对较为花哨的广告和令人厌烦的弹窗,用户在果壳清爽的页面上找不到广告栏,因为果壳网选择了另一种更为巧妙的方式:将品牌宣传融入进有科技含量的内容之中,这在其为IBM的电脑系统Waston做的推广中可见一斑。2011年,美国一档节目播出了“史上最强人机对抗”,比赛中电脑系统Waston最终击败人类选手取得冠军。果壳借此推出了一个“寻找Waston”的测试,注册用户在完成语言、逻辑和情感三方面的测试题目后,可以知道自己与Waston的差距,也可以知道自己与哪些名人的水平更为接近。结果10天中有近3万人在网站上注册,并参与了此次测试。

不过相对于盈利,果壳网目前最核心的注意力还是放在平台的运营上。为了创造社区氛围,果壳网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在线下,果壳网发起了一个名为“万有青年烩”的活动,已经成功举办过10期。此外他们还设计了菠萝科学奖,以“向好奇心致敬”为口号,奖励那些有想象力、有趣的科学研究成果,唤起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

上一篇:B2B价值回归 让企业难说再见 下一篇:给自己打工的威客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