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技校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诠释

时间:2022-06-21 08:06:58

小议技校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诠释

摘要:加强技校的网络道德意识教育是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时代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要求,也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本文拟就技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加强网络道德意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网络道德意识;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为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但是,网络也带来了某些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如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等都给技校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因此,重视技校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个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防范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道德意识是指网络道德认识、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意志的统一体。_网络道德认识是对网络行为的是非善恶的理解和评价;网络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网络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和别人的网络行为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包括责任感、愉悦感、憎恨感等;网络道德意志是指不受网络诱惑因素的影响,能够自己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冲动和网络行为。

二、技校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目标理想化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网络游戏沉迷”、“网吧沉沦”等现象在青少年学生身上的不断“演绎”,正折射出当前技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空白地带。在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目标的认识上,长期以来,投有真正从实际出发,将技校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的境界中,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只能肤浅地认识理解它。这就直接导致了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高,过空。进而导致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认识态度上的偏差虽然在《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里规定了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师本身网络道德意识的缺乏,对待网络道德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又由于网络道德意识教育是一门综合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和网络道德情感、网络道德行为为主,与升学与就业无法直接挂钩,因此往往被学校、教师、家长所忽略。学校也未设立专门的教师,一般都由思想品德课等教师兼任,教师所讲内容远离网络道德这一道德研究的新领域。所以网络道德对学生而言基本处于“道德任意”的状态。二部分学生甚至认为,计算机网络与道德问题不沾边,网络的使用是知识技术问题而不存在什么道德问题,这是一种带有共性的错误观点。

(三)教育方式、方法单一陈旧技校的计算机和网络课程中,学生学的是技术理论,基本不探讨网络道德意识问题。当网络的多方面影响在青少年身心中全面渗透时,我们的校园道德教育还停留在概念化、形式化的理论灌输层面。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单一陈旧,缺乏新意,那种灌输式的教育,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没有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没有内省、自责、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因此也就没有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四)履行网络道德行为缺失严重技校的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现状,一方面表现出网络道德意识薄弱,很多学生虽然上网技术娴熟,但是对网络道德意识缺乏最起码的认识,或认识偏差较大。另一方面表现为履行网络道德行为缺失严重,一些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网络道德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履行网络道德行为时却又对自己降低标准,放松要求,明知故犯,知行脱节。许多不良行为屡屡发生。

(五)缺乏科学评价体系当前,技校对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的评价.缺乏科学的制度和体系。学校并没有将网络道德意识教育渗透的情况作为考评内容,网络道德意识教育陷人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三、加强网络道德意识养成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吴刚教授说:“网络道德教育已经滞后于网络技能教育,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增加网络道德课程,刻不容缓。”而“从目前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思想易受干扰的特征来看,网络道德教育的跟进也显得很迫切。”广东团省委谢宗宝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到:有31.4%的青少年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24.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青少年网上道德感的弱化,直接影响着网络的建设,而且可能反作用子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而且致使其道德意识、法律意识逐渐淡化。

在2001年11月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联合向社会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中,明确号召网民要“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这说明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在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目前,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已经成为道德研究的新领域。如何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普遍重视的教育问题。把网络道德意识教育融人当代社会教育的系统内容之中,是当展向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因此,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意识的养成教育,培养一种网络道德意识已刻不容缓,显得尤其重要。

四、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

(一)提高网络主体—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正视现实。既要接受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又要认清网络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指导。教师还必须提高对学生道德教育的责任意识,提升品德修养。由于学生自我中心观念较重,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淡薄。在虚拟网络中,他们只追求自我满足,体验个人成功,而忽视社会责任。网络道德失范正是学生缺乏道德责任感的直接体现和反映。因此,加强对学生科学道德责任教育不仅可以积极预防网络道德失范,同时又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孤僻、固执和不合群等网络心理障碍。

(二)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增补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学校可以通过增设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或在思想品德课中增补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应将学生难以直观认识的网络伦理知识引人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从科技理性与伦理理性的结合上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解决学生网络道德意识中的“知”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需要用相应的道德来调节和规范,个人的网络行为不仅存在“能不能”的技术操作规定,更存在“该不该”的伦理道德要求,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网络安全有序,保证个体网络行为健康、文明、有益。学校要培养他们内在的网络责任感、道德自主能力和自律能力,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在道德实践基础上实现主体的合作与交往,提高道德的选择与评价能力,使其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

(三)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学校要优化网络文化环境,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泊;还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人口,最大限度的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还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对待网络问题。这样的亲身的参与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还能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功能。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地评价体系学校必须专门制定计算机网络使用守则,在新生人学之初,就让学生接受计算机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经过短期培训后,学生还必须参加一次以守则为内容的网上考试,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使用校园网。此后,学校必须组织学生接受经常性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并且在实际的网络行为中评价学生。让学生网民真正懂得什么是网络违法行为,从而自觉遵守网络法规观念,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

(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严重影响不少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给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带来新的难题和挑战,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之消除心理困惑,对网络不产生依赖感。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心理不健康的同学,建立心理咨询室,以便及时有效地救助因网络而失范的学生。

上一篇:社区环境建造与管理存有的问题及策略 下一篇: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履职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