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三)

时间:2022-06-21 08:06:40

当今世界上,狂澜般地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泰拳学习热潮,世界各国的格斗技都先后向泰拳学习。在日本,还专门成立了用来对付泰拳的新兴拳种――踢拳道,试图打破泰拳无敌于天下500年的不败纪录;法国及荷兰两国家中设立的泰拳馆竟达到了上千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泰国的一流拳师在我国的上海和广州曾举行过几场擂台表演赛,观众场场爆满,无一虚席,他们所表演的技艺如此的扣人心弦,使武术界人士和广大观众大开眼界。为此,2000年8月,经有关部门批准,我国的武术界人士与泰国泰拳管理机构在广州体育学院合作,成立了泰拳武术俱乐部,从事泰拳的培训业务,并承办泰拳的比赛及表演,大力地推广泰拳,2001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又与泰国奥委会、世界泰拳理事会签订了协议,将泰拳正式纳入我国警界,定期地进行专业培训。在我国入世之后,各行各业都赶着与国际接轨,武术产业也不例外,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决定每年组织两场最高层次的中泰对抗赛,以求共同发展,将武术向世界推广。

用国人的眼光来观察泰拳,总是给人野蛮的感觉,只刚不柔,只是凭借血气之勇,但是,泰拳在拳坛上称雄的纪录是不可否认的。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泰拳的许多招式和要旨(无论是其攻防技术、训练方法及对搏击精神境界的追求),都能在中华武库中找到原形,甚至很多精妙的招式,我国有的,而泰拳中还没有。但为什么深谙中华武术的拳师与泰拳师对阵时,却屡战屡败呢?笔者以为以下几点应值得我们深思。

一、中华武术的招式过于偏重表演技击和强身意识,尤其是所谓的武术套路,打起来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好看得很,同时对于强身健体也有很好的作用,但能够真正用于对抗的技击动作却很少。而泰拳完全是一门典型的实用性拳技,是在长期的格斗实战中发展起来的,是货真价实的技、力、意相结合的格斗技,它虽无套路,且每个动作又不要求多么的好看,却有多种实战招式可以相互变换,泰拳师以搏斗为其职业,以制敌于必败为宗旨,因此有极其丰富的搏击实距经验。

二、中华武术虽然源远流长,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而今天却形成了各自的门派,这些门派大多都囿于己见,缺乏交流,无视其他派的长处与特点,都采取了“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有的套路长于运用腿击的远攻而忽略了贴身近战,有的套路长于近身却又忽略了远击;而不能像泰拳那样发展为攻防全面的技击术,且拳、膝、脚、肘长短兼备,很适合今天自由搏击的需要。即使是造诣很深的武术大师,虽然能够借鉴和学习其他门派的精华,但大多数的套路却繁复无比而技击价值又不高,穷其一生,也很难领悟出一套实用的技击之道。

三、虽然中华武术与泰拳的技击宗旨相同,而要领及程序又不同。从根本上说,中华武术的技击多侧重于破坏对手的重心,以击倒对手,而不以致使对手受重伤而失去战斗力为原则;而泰拳则完全相反,其攻击动作从力学原理分析,都是以击伤对手、使对手失去战斗力为主,摧毁对方的信心,消耗对方的体力,成功地运用各种技法,打乱对方的进攻意图,破坏对手的进攻节奏,以达到彻底摧毁对手的战斗力。

四、中华武术多讲究内外兼修,“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等等,而泰拳虽无精湛的内功,但其硬功之惊人,拳、腿、肘、膝的硬度远远超过了武术的硬度,加上其拳手本身所练就的技击力,给其他拳派的对手形成了双重压力。

由于这四大要素,泰拳在世界拳坛上占尽优势,声势赫赫,威名大显。

再从泰国拳术与中国拳法作个比较分析。

拳法:中华武术中的拳种特别多,所涉及的拳法自然也很复杂,光手型就有拳、掌、勾、爪、指五种,技法就更多,如崩、钻、横、挑、缠、挂、冲、鞭、砸、擅、搂、刁、劈、斩、戳、截、啄、沾、捋、棚、挤、按等等,其拳法变化冗杂,而且出手时形不外露,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条件下都能够施展开来。而泰拳的拳法只有直击、横击、勾击、摆击等等几种,与西洋拳击很相似,而古泰拳法中的指戳、挖眼、锁喉等技法早已改废。由于泰国拳用了与拳击相似的规范条例,所以,这种简单的手法很容易发挥它的实际威力。

腿法:中华武术中的腿法同样也有很多种,但一般在实战中较常见的有弹腿、踹腿、扫踢、勾踢、横踢、铲脚等,腿击突然而隐蔽,变化快,而且多用于破坏对方的重心,使敌失去平衡而倒地。而泰拳主要的腿法有侧摆踢、前扫踢、侧扫踢、前蹬踢等,其特点是速度快、劲力猛、杀伤力大,如侧提踢和侧扫踢,比较能够利用拧腰转胯的力量,动作幅度大,路线长,容易攻击对手的头部及胸部。又如前扫踢,其原理就是猛力收缩腰腹肌肉群将腿踢出去,其速度和力量都十分的快速猛烈,且可连环踢击。攻击的中心多以对手的胸、脸、颈、颚骨或出击对手的手臂为目标。由于腿击走的是中心线,对手不易格挡,所谓的“穿心脚”就是这种腿法。

泰拳的蹬踢也极具特色,它是以一脚为轴心,另一脚旋转提至胸前,腰背如弓状,含胸收腹,将腿迅猛蹬出,主要的目标多是对手的腹部,这种踢技力道十分充足,杀伤力极强,重心又低,所以,即使是击空了,也不易失去平衡。

总体来说,泰拳的腿法预兆性比较大,路线较长,力度猛,杀伤性强,其隐蔽性、灵巧性及节奏感就远远及不上中华武术,它主要是以一招重击而挫败对手,所以露出的空当也挺多。

膝法:中华武术的膝技在实战中表现的极少,突出膝技的门派主要以北腿为主,其主要的技法常常是先擒其前锋手再近身撞击,或擒其双肩迎撞等等。而泰拳的膝击较为突出,其技法既高超又实用,命中率极高,威力极强,在中距离的实战中常可用膝法防守中下盘,技法有飞步正顶膝、闪身冲撞膝、跃步正斜冲撞膝;在近距离的内围战中,也可擒其头颈肩腰顶击,在纠缠中有箍颈撞膝、跃起撑肩撞膝、锁颈撞膝,或击其胃腹、肋部,或击其胸膛、下颌等处。泰拳的致命武器就是膝击,然后才是腿与肘。

肘法:在中华武术中的肘法也相当的丰富,而且常与各种步法、手法相结合。拳谚有云“宁挨十拳,不挨一肘”、“肘打四方人难防”,可见肘击的威力。但武术中的马步横顶肘、虚步后顶肘、歇步顶肘、上步双顶肘等等,其出击时机甚少,距离不够,力度欠佳,所以实战的价值很低。

而在泰拳中运用肘法作进攻时,往往先打出几下劲猛的拳脚,用以破坏对方的平衡和防守,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然后对对方的暴露部位发肘攻击,且要紧贴对方,连肘发出,不给对手一丝喘息机会。且还可以反击,这是矮小的拳手战胜高大拳手常用的有效手段,它的运用需要敏捷和勇敢相结合,方能奏效。泰拳中还可用肘击来挽救失势,在拳脚打空后,身体的要害部位暴露时,重新攻击已来不及,这时连发几肘,对手就会没有机会反击了。如果肘与膝技相结合,攻击效果更佳,速战速决。并且在防守的时候,拳师们也常常利用他们的肘尖来挡、砸、顶撞对手的攻击,并随时向对手反击。

此外,武术中的腿击,通常是利用脚掌、脚掌外侧或脚跟踢人,这种踢击受力面积大,冲撞力强,被击者一旦被击中就会跌出老远,但杀伤力不够。泰拳的腿击恰恰相反,它惯用脚背、脚胫甚至是脚趾踢人,这种踢法受力面积小,冲撞力不强,但由于硬度大、杀伤力强,虽然少有发人至数米的场面,但往往挨上一记就很容易造成流血或受内伤。

由此可见,泰国拳的优点实在是很多,它动作虽然简单但很实用,朴实无华;招式简洁,却攻防兼备,并拥有独特的训练方法;拳手们的心理素质可堪称第一,能够置生死于度外,能够有入无我无敌的精神境界;他们的拳脚硬度大,力度强,以雄劲及凶狠而著称于世,再加上他们丰富的擂台经验,无敌天下五百年自是理所当然的了!但反过来,泰拳的这么多优点,如加上我们自有的长处,那么我们的中华武术将来又会怎样呢?我们为什么不放亮我们的眼睛,把它拿过来,为我所用呢?我相信,并坚信着,在不远的将来,中华武术会以更加完备、雄健的姿态让世人为之一惊!

上一篇:形意拳的拳理拳法 下一篇:散手比赛中腿的技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