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称赞能否照亮大杨的“创世”路?

时间:2022-06-21 07:10:33

一条相当莫名其妙的消息近日在坊间炒得很热,这就是有着股神之称的全球顶级富豪巴菲特给国内知名服装企业大杨集团老总李桂莲发来的一段短片,内容大意是很喜欢穿大杨给他定制的西装,“我认为比尔・盖茨和我应该开一家男装店,卖李女士的西装。我们会是出色的推销员,因为我们真的太喜欢创世西装了。”如此溢美之辞足以令人瞠目结舌,直接导致大杨创世大涨三天,其中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

从表面上看,这条消息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巴菲特公开称赞中国的企业这是第一次,很有些破天荒的意味,要知道,就在去年,要想取得和巴菲进午餐的资格,都得付出上百万美元的天价。以巴菲特富可敌国的身价,几乎可以排除这是大杨的商业运作,巴菲特对大杨热情洋溢的称赞,当是由衷的。据称,2007年,巴菲特远渡重洋来到大连,结识了大杨创世董事长李桂莲,双方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再一细想,也完全没有必要把巴菲特的青睐太当回事,,早在2003年国际社会就指出,中国企业能以低廉价格提供任何品种、任何质量的纺织服装产品,这当然也包括给巴菲特这样的商业奇才做一套合身的装扮了。换句话说,如果撇开这则消息主人公的特殊身份,这种现象本身实在宛如平常一首歌,这条消息的含金量更多的是新闻炒作层面的含金量,现如今。哪条消息跟巴菲特这样的商业名人沾边,不都弄得沸沸扬扬呢?有人笑称:任何股票只要和股神沾边就变成了神股。

大杨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称赞,这实在不值得弹冠相庆。就算加上“巴菲特欲与大杨合作”的佐料,也成就不了满汉全席。

创世:梦想高于现实的尴尬存在

可以肯定地说,知道大杨的人远比了解创世的人多,即便听说过创世的,恐怕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二者之间的关系。不错,大杨是中国服装加工和出口企业中数一数二的佼佼者,是很值得骄傲的,每年的大连国际服装节,大杨几乎都要占据最好、最大的展位,作为大连企业的典型对外推广几乎成为了大连的名片。

仅从大杨的名称就可以了解这是一家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艰苦创业的企业,大杨者,大连杨树房村也。1979年,李桂莲带领85人白手起家创立杨树房服装厂,筚路蓝缕,艰辛备尝,在网境中杀出一条出路,靠劳动力优势“三来一补”,以勤奋的双手掘得第一桶金,再依靠政府支持和时代机遇实现滚动发展一一大杨的经历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再解读创世的名称,就更会对大杨的雄心壮志肃然起敬,创世,意即“创世界名牌”。早在1995年,大杨老总李桂莲就立志甩掉加工出口的帽子,以自主品牌扬名世界,于是创立了创世这一名称鲜明体现着东北人豪情大气的品牌。2004年,更是确立了加工、贸易和品牌三块金牌战略。

李桂莲对创世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但是14年过去了,创世究竟创得怎样呢?就目前的情势看,并不出彩,如果用一些客观的指标衡量,创世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品牌。根据公开的资料,创世公司在辽宁、吉林、北京、黑龙江等七个省市开没了分店。根据大杨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国内服装销售营业收入1.38亿元,不及欧美地区的1.49亿元。可以说,创世的存在,更多的是点缀性的符号意义,当然,这并不是大杨的选择出了问题,中国既然有能力制造世界顶尖级别的产品,就一定能开创世界顶尖级别的品牌,只不过,二者的语境是迥乎不同的,战略思路和操作路径也完全两样。创世过于重视操作层面的“术”,而忽视了根本意义的“道”。有人甚至认为,大杨将由此实现从米料加工转变为时尚界的奢侈品,实在是一种慰当然的梦呓般的判断。实业是大杨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而资本运作是另一个概念,除非大杨转身做资本资企业。

制造商品牌是不可逾越的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像大杨这样从生产和加工起家的企业,在打造高端品牌方面,成功的极少。雅戈尔,曾经推出高端品牌金色雅戈尔,市场反应平平;和雅戈尔同城的杉杉,也曾推出高端品牌梵尚、法涵诗等,都是绚烂一时;还有香港的溢达,也曾推出高端品牌,但也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主因在于它们脱离了自身发展的现实之根,要想结出别样的硕果,无异于空中楼阁。生产型企业,不管有无品牌,可归为工业品牌之列,要实现向时尚品牌的华丽转身,这个过程是极为痛苦的。当然,完全可以理解企业家们不甘为别人作嫁衣裳的心情,但是他们只觉得樱桃好吃,却忽视了栽培的过程。

栽品牌这棵樱桃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比勇气更重要的是耐心和理性。种子、技术、土壤和气候都是缺一不可的必要条件。创立高端品牌是高难度动作,也是不理智的选择。与其付出昂贵的学费,最终无功而返,为什么不选择较低的段位,选择适应能力更强、同样具有丰富营养和口感的树种呢?

也就是说,与其在高端品牌上做无用功,不如考虑做制造商品牌,这涉及如何认识制造的问题。硬将制造和创造对立,是一个极大的认识误区。制造和创造并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制造本身就包含着创造的因子,将制造和创造对立,只能造成概念的混沌和思维的混乱。在大谈中国创造的当下我倒觉得中国服装远没有达到把中国制造做好的地步。

制造商品牌是建立在过硬的制造水平这一特质上的大众型品牌,制造商品牌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这就是精工细作、追求卓越的制造文化,因此,制造商品牌并不意味着低档和低附加值。它有着具有相对优势的价格,并且由于性价比较高,可以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制造商品牌又不等同于工业品牌,它将文化和时尚的元素与制造的特质进行勾兑,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平价时尚品牌。

制造商品牌是根植于传统制造加工土壤的一次脱胎换骨,是对贴牌加工这一低端地位的一次扬弃,但同时又紧紧依托了制造加工这一固有优势,并将之放大和提升。因此,培育制造商品牌,对于传统制造加工企业来说,是值得尝试和可操作的务实选择,甚至可以说,是从工业品牌迈向时尚品牌的必经之路,是解开中国服装由大到强发展困局的一把钥匙。制造商品牌的缺失,表明了中国制造还有着多么大的提升空间。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传统制造加工出身的服装企业热衷于打造所谓的高端品牌。所谓高端品牌无疑是高价格、高品质的。但并不等于把产品品质做好,把价格标高,就自动生成了高端品牌。价格和品质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而水下的部分似乎并没有多少人潜下水去认真考察一番。所以,中国的高端品牌和真正的高端品牌放在一起,形似方面几乎乱真,神似方面却差之千里。或许,是因为在产业链上的低端地位被压抑得太久了吧,我非常理解本土企业的那些开创者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迫切心情。我曾经在大杨的一次企业活动中,亲耳聆听大杨创始人李桂莲满怀激情地高唱“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并深深为之感染。然而激情代替不了理性。靠好大喜功、拔苗助长的膨胀心态,靠造传奇、讲故事的贴金手段,往往只能导致与市场绝缘的自导自演的闹剧。不弘扬自己的制造优势,而照猫画虎地去打造所谓的高端品牌,难道不像买椟还珠那样可笑么?

大杨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创世所承载的创造世界名牌的梦想更令人感动。中国服装需要梦想,但这种梦想只能由现实衍生,从实际出发,否则,即便巴菲特的赞赏再动听,也无法照亮品牌的前程。

上一篇:海外并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下一篇:郑国荣 赋予生铁以剑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