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21 05:06:42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文章从林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路建议三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径,对研究和探讨林区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兴安岭;生态旅游;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10-1

1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大兴安岭林区的大森林、大界江、大湿地、大冰雪浓缩了黑龙江省的自然特征,集聚了我国最密集的高品质寒温带林业生态景观,拥有地形地貌多样性的博物馆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拥有特色鲜明的北极文化、匠心独具的冰雪文化、风情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实足的森林文化。但在八十年代木材采运业垄断全区经济的历史时期,几乎没有得到利用。经过”5·6”大火和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危”困境后,旅游业发展被提上了重要日程,目前,正在建设成为旅游主体形象鲜明、产品特色突出、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享誉国内外的北方生态旅游名城,有自然、人文景观6大类,24个基本类型,100多个实体景点,5条精品旅游线路,”发展大旅游、培育大支柱、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构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了时代的需求。

2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问题

2.1 行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目前,生态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顺,法规少而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和力度,给行业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导致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产品布局呈点状分布,同构现象突出,文化内涵缺乏,吸引力不强;应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开拓广阔的资金来源渠道,以制度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以体制创新促进行业腾飞。

2.2 旅游要素配套设施尚未完善

一是旅游要素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绝大多数景区缺少观光车、景区标识牌、示意图、停车场等;二是交通运力不足。目前漠河有两趟航班:一趟航班(漠河——哈尔滨——北京),一趟航班(加格达奇——漠河)。铁路有两趟慢车,一趟快车。虽然可以做到季节性加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可进入性较差,“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现象严重。三是缺少固定的交通工具。缺少固定的交通工具,给游客出游带来诸多不便。

2.3 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客源市场拓展乏力,产业链条不畅。旅游营销力量分散、营销投入不足、营销机制不活、客源市场营销手段比较单一,难以形成较为系统、长久和较大规模的促销。产业意识薄弱。尽管生态旅游业已成为发展较快的产业,但将生态旅游业并入非生产性行业的陈旧观念,客观上形成生态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障碍。应当从潜意识中尽快剔除这一认识,牢固树立生态旅游业的产业意识,为生态旅游业的全面勃兴打下坚实而广泛的基础。

2.4 专业旅游人才缺乏

生态旅游业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景区工作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文化素质偏低,服务质量不高,人才比较缺乏,不仅缺乏高素质的服务、导游人才,更加缺乏有一定理论深度、了解当地生态旅游业状况和发展趋势、思维开阔的旅游策划人才和头脑灵活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人才以及精明的经营管理人才。

3 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3.1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大兴安岭林区牢牢把握现有优惠政策,争取西林吉镇、加格达奇加北乡、呼玛镇、塔河镇和新林塔源镇5个城镇享受省级重点开发区优惠政策及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项目和资金支持。从保护生态环境入手,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在行上,充分发挥空中航线的优势,争取引进多家航空公司,在旅游旺季加开临时旅游列车。在住上,加快三星级以上宾馆建设。在吃上,利用当地特产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提高游客购物率。在娱乐上,打造休闲娱乐小区。

3.2 强化管理,建立培训体系和专家指导的辅助系统

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主要为:管理人员,一般工作人员。采取“借用外脑”的形式和就地转化的方式,通过企业内部的在岗培训完成对生态旅游区的规范要求和生态旅游企业的操作规范的培训。生态旅游项目应该随着环保产业的不断进步进行技术革新,并且要求建立生态旅游主管部门同科研单位的合作机制,推动生态旅游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3.3 运用市场手段,不断开拓客源市场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突出宣传重点,创新促销方式,扩展宣传途径,借绿色食品宣传生态旅游,瞄准广阔的客源空间,将目标定位于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着力扩大知名度,打造生态旅游名牌,形成服务精品,突出特色产品,延展产品系列,带动周边项目,共同将“蛋糕”做大、做好,形成了旅游宣传促销的立体架构。譬如绿色食品的包装上可以印上林区生态景区的图片,良好生态的宣传可以大大加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度,而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宣传生态旅游产业。打造“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三大低碳旅游景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的名片。

3.4 加强文化内涵,提升产品文化品味

利用林区特色的生态文化,提升生态旅游文化品位,形成文化——旅游——产业一个有机的循环体系和产业链条。以全面迅猛的宣传攻势为先导,以更加有利的扶持政策为支持,以牢固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权威专家、专业人员的通力合作为动力,以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为品牌,助推大兴安岭地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我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贡献一块绚丽的拼图。

上一篇:新农保与社会保险征缴过程中的问题浅析 下一篇:当前农民科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