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时间:2022-06-21 04:32:15

以往班主任的培训和研讨都是从经验和常规的角度阐释班主任工作,供我们大家以体验和借鉴,那些生动的案例、各具特色的管理风格也都让我们耳目一新,我想我们就尝试改变一种思路,从体验式的培训串联到思维、最好能变成一种艺术。不过,这种思路一直没有特别成熟,也没有形成体系,期望我的尝试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一、班主任要有足够的毅力和灵活的技巧——“蚂蚁哲学

当前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局面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几乎所有的班级事务都压到了班主任一个人身上。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老子曾说“大道至简”。要把“繁琐”变得“简明”需要我们追求、探讨、研究班主任的工作艺术。我想,蚂蚁哲学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以启迪。

第一步:蚂蚁从不放弃。如果它们奔向某个地方,而你想法阻止,它们就会寻找另一条路线。它们或往上爬,或从地下钻,或者绕行,直到找到另一条路线,从不放弃。一直寻找一条路线,奔向想去的地方。

第二步:蚂蚁在夏天就为冬天做打算。多么深刻的洞察力。不能天真地认为,夏天会永远持续下去,即使在盛夏,蚂蚁也会积极地为自己储备冬天的食物。

第三步:蚂蚁在冬天里想着夏天。这一点很重要。整个冬天,蚂蚁都在提醒自己:“冬天不会持续太久,我们很快就能到外面去。”于是,在天气变暖的第一天,蚂蚁就会出去活动,如果天气变冷,它们再返回洞里,而不是一味地等待,这样,蚂蚁永远会在天气变暖的第一天出去。

这就是伟大的蚂蚁哲学:从不放弃,深谋远虑,积极进取,全力以赴。

作为班主任,在教育管理班级的时候,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学生情绪波动,班主任要找他谈心;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班主任要积极参与。班主任要制订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任重而道远。只有具有务实精神和坚强的毅力,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但必须考虑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和完美的技巧,才会事半功倍。

二、班主任要用关爱和激励普照自己的舞台——“鲸鱼哲学”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有一本畅销的管理类的书籍——《鲸鱼哲学》。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公司里的中层领导怎么也与下属搞不好关系,每天被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搞得疲惫不堪。一天一个朋友建议他放松一下,去看鲸鱼表演,他推脱不掉,只好前往。在水族馆,虎鲸的精彩表演博得了满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要知道,虎鲸是一种吃人的大型海洋动物,训兽员是怎样让这个凶狠的大家伙俯首帖耳呢?于是,这个人找到训兽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训兽员很轻松地向他介绍了自己是怎样训练虎鲸的,而这次谈话让他受益匪浅、豁然开朗。

文中详细介绍了怎样训练虎鲸,既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饥饿训练法,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铁腕式(体罚)训练。那他们是怎样训练的呢?比如让虎鲸钻圈,他们给虎鲸吃得饱饱的,然后和它一起游戏,让虎鲸在精神上放松、愉快,然后在游戏中让它钻圈,开始虎鲸没有钻圈的意识,所以有一次没一次的,但是当它无意识地钻过一次圈之后,所有的训兽员就为它鼓掌叫好,而且给它最喜欢的食物作为奖励,还要摸摸虎鲸的头,但是紧接着虎鲸又没有钻过去,这时训兽员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和身边的人聊天。当虎鲸再次钻过时,大家又及时激励它,就这样虎鲸很快学会了钻圈。这个例子向我们介绍的就是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鲸鱼哲学”,“鲸鱼哲学”就是发现别人做得正确的事。

教育是一项充满人性关爱的事业。爱是生命与生命的沟通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度过的特殊的生命历程,是教育的基础, 更是师德之魂。一个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会全心投入,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三、班主任要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微软哲学”

有个小男孩养了一只乌龟。一次,他想让乌龟伸出头来,就用棍子敲、用手拍打,又往地上摔,可用尽了办法,乌龟就是不肯探出头。他的父亲看到了,忙阻止他,把乌龟放到温暖的火炉边。过了一会儿,乌龟渐渐地把头、脚伸出壳外……

父亲对小男孩说:“若要别人照你的意思去做,不可以用攻击和冷酷的方法。如果用关怀和温暖去对待对方,对方便容易接受。”

多年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

一个小男孩在去外婆家的路上,看到一只小羊在啃生产队的麦苗,就想把小羊带回羊圈里。他先采用“赶”的办法,可他一离开,羊就又回来了。随后他就用武力来对付小羊,抓住了羊角,结果却怎么也拖不动它,一不小心还让羊顶了个肚子朝天……最后,他灵机一动,用一把青草引着小羊乖乖地回到了羊圈。

在教育的领域中那温暖的火炉和青草就是关爱他的情感,就是调动人本的核心要素。

小故事里往往会蕴含着大道理。有人从中总结出一剂为人处世、与人交往的“灵丹妙药”,这就是所谓的“微软哲学”。确实,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让别人听我们的意见,照我们的意思去做,便自然而然地会采用一些命令式的言辞或强硬的手段,结果却适得其反;而当我们报之以真诚、微笑、关怀与温暖时,问题往往就会迎刃而解,这正是“微软哲学”的妙用。

四、班主任要善于建设班干部队伍——“机制哲学”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子就有专门的论述:“圣人治吏不治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非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不善之赏厚而信”。

虽然韩非的观点用于治国,但治理班级是不是可以从韩非的观点中找出这样的思想——重视选用班干部、从实践中选拔班干部、正确考核与激励班干部。总括起来就是对班级管理核心的构建就要创建良好和合理机制。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但是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班级的干部队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定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班主任需要考虑的问题。

班干部队伍是班级的核心力量,以他们为榜样,带动全班,那么这个班级就能最好地体现本班级的特点,使这个班级的同学的个性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

五、班主任要用智慧点亮学生逆境的明灯——“铺垫哲学”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就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泥沙,然而,换个角度看,它们也是一块块的垫脚石,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然后站上去,那么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们也能安然地脱困。这就是“铺垫哲学”。而这种铺垫应该在我们的教育光圈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我们通过班主任的不断铺垫,营造使学生们有信心、有理想的氛围,减少教育者的教育痕迹,同学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师、学校的教育内化为个体需要,并指向一定的目标,产生内在的动机。日积月累,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产生了,一个班集体的主体意识被强化了,一个班级求上进、勤学习、个性鲜明、作风严谨、敢于冒尖、勇于创新、善于协调的形象出现了,遭到失败不退缩,受到挫折继续奋斗的可贵人格品质树立了,光大了。

六、班主任要用道德情感填满学生心理空白——“移植哲学”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他们回来的时候,一个个已经满腹经纶。

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十年游历,你们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然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

……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几年以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让心灵洁净,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和移植它。

社会需要美德,教育者就是要用学生心中美德构建和谐的氛围,成为社会最美的活体。美德氛围的营造远远不满足于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与人相处有礼貌等方面,而是强调以一种强大的人格精神作为引导,作为人际相处的前提,去探索和研究这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懂得相互协调配合等符合时代特征的更高更深层次的人际氛围。

《老子》第八章开篇第一句是“上善若水”。老子的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在我们常人眼里,最高境界应该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如同高山耸入云端。然而,思想家老子把善行比为水,则是看到大德之人像水一样的品格(这正是我们常常忽视的)!

班主任又何尝不应像水呢?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也要有水的品格。班主任要像水一样,永远向下流淌不止,流向每一个学生,滋养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繁荣学生的精神家园;要像水一样,能容纳百川,载着所有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要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用真挚的爱去善待每一个学生,使其茁壮成长,在奉献中体会班主任工作的快乐与幸福。

上一篇:青少年学生依赖心态病源分析 下一篇:立足教育科研 提升教育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