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学生不放松有的放矢促发展

时间:2022-06-21 03:41:13

“咬定”学生不放松有的放矢促发展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进行论述。强调需要、理解、思考、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情分析;操作体验;设计问题;错误资源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发展。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着眼于实效性、高效性,又要重视长效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那么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落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呢?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四点做法。

一、重视学情分析,为需要而教48%的学生知道可以按边分或按角分,但分类的结果准确率不高)通过这样的前测分析了解到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已有了表象上的认识,但对于“怎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吗?”“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和差别?这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本课中通过一些策略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这些三角形的特征。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并让小组合作将所拿到的三角形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探究,通过交流碰撞逐步认识各类三角形的本质特征,用集合图来表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猜角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对分类思想的感悟和对各类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学过角的分类,对分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分类学生还了解不够深入,会出现“分类标准不统一”“每类之间重复”“各类之和要么少于总数要么多于总数”等错误,因此,在课前还需要对分类的基本知识进行一定的强化。为此,通过课前聪聪、明明、丁丁对全班运动员进行分类的辨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分类的特性,掌握分类的方法。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按角分类”之后,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方法,再把这些方法迁移到“按边分类”的探究学习中,这样“按边分类”方法的学习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再到自学课本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氛围中高效地学习。正因为有了课前对学情的充分了解,才能对课堂各个环节有准确、充分的预设,真正做到“看人下菜”,可谓是“预设”的有效成就了“生成”的精彩。

二、注重操作体验,为理解而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思想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是我在平日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例如,在《三角形分类》中我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既动手又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探究分类的方法。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使用的分类方法有许多,每个小组使用的分类标准也各不相同,这时我并不急于评价,而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交流、操作、体验、感悟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我要做的仅仅是在一旁仔细观察,了解搜集学生的“合作成果”。如,有“按角的不同”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按边的不同”分为一般三角形和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当然,在同一分类标准下,不同小组有时也会有不一样的“声音”;“按角的不同”有的分为有锐角的三角形、有直角的三角形、有钝角的三角形三类;有的分为锐角的三角形和没有锐角的三角形两类;有的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类;“按边的不同”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等。即使出现这样千奇百怪的分法,老师依然不着急,只是让孩子们“想一想,你认同这些分法吗?为什么?”鼓励他们相互质疑,在辨析、评议中逐渐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课堂气氛空前热烈:“你把有锐角的三角形分为一类,那所有的三角形都可以分到这一类了,因为所有的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我不同意你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类,因为你的前三类是按‘角的不同’来分,而第四类‘等边三角形’却是按‘边的不同’来分,这样不对,标准不统一呀。”“等边三角形应该也属于等腰三角形这一类吧,它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呀!”就在这样的辩论中,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及各类三角形的特征的认识逐渐清晰,最终对此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中来。这样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质疑思辨,经历了三角形分类方法探究的全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操作、比较、思考的经验,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内化了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精心设计问题,为思考而教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好的问题引发好的思考,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出好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是我一直努力的功课。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中,导入环节我设计问题:“在看到第七个三角形之前,请大家想一想第七个三角形会跟这六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在“按角分类”之后,通过“为什么锐角三角形不像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那样也只说有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呢?”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种三角形的特征,理清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猜角环节”,提出“如果露出的还是一个锐角,那陈老师该怎么提示,你们就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如果不仅仅是会解决问题,还会提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三种三角形的特征的认识就更进一步了。这样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导火线点燃了学生思考的热情,引爆出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四、巧用错误资源,为发展而教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抓住这种数学教育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常常创设矛盾冲突,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的认识,在发现错误、分析错误、修正错误中提高思辨能力。例如,在《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在猜角环节中信封外露出一个锐角,大多数学生马上顺势猜是锐角三角形,但有个别学生猜可能是钝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这时老师不急揭晓答案,而是提出质疑:同样是露出一个角,为什么前两次(第一次露出的是一个直角,第二次露出的个钝角)同学们一猜就对,而露出一个锐角,却出现了三种答案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比较、争辩、分析,“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里也都有锐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在这样民主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敢说、敢辩、敢质疑,理是越辩越明,学生间的交流代替了老师的讲解,最终在说理、争辩中达成共识:“任意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单凭一个锐角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什么三角形皆有可能。”这时老师及时地追问:“如果露出的还是这个角,那老师该怎么提示,你们就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如果这个角是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就是这样的质疑、辩析、对比、追问,帮助学生由简单的判断迈向理性的思考,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上一篇:正确引导孩子多读书,少看电视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多维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