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纱条包扎治疗烧伤66例体会

时间:2022-06-21 02:58:51

碘伏纱条包扎治疗烧伤66例体会

烧伤在平时是一种常见伤,指由热力包括火焰、热金属(融化的钢水或炽热的钢锭)及热液(沸水、热油、热粥、热汤)蒸汽等造成的皮肤及其他组织的损伤,热液的损伤又称烫伤,但广义的烧伤也包括烫伤,虽然二者的病理生理于处理原则相似,但烫伤时受伤组织含水量较烧伤高,早期创面潮湿而易繁殖细菌,故易发生早期感染。

烧伤主要是损伤于皮肤,皮肤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器官,完整的皮肤是一道抵御微生物入侵的机械保障,烧伤后皮肤屏障破坏,创面成了细菌入侵的主要门户,皮肤有利于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大面积失却保护的创面因大量渗出水,电解质及蛋白质等而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营养障碍,而烧伤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处理方法与时机是否正确,对病情发展及预后至关重要。

烧伤创面处理贯穿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如何有效地进行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的关键。由于烧伤创面是烧伤治疗之根本,烧伤后感染、脏器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皆主要因创面存在而引起,尤其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自体皮源缺乏,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创面,促进创面愈合,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一直是烧伤研究的热点。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创面处理和创面愈合的整体研究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全身感染是目前严重烧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细菌主要来自创面。烧伤创面存在大量毁损及失活组织,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场所,可导致全身侵袭性感染。烧伤后创面和痂下的细菌迅速与日俱增,有研究表明烧伤6h后创面即可有大量的细菌繁殖,并开始侵入皮下组织;伤后8h细菌已侵入淋巴系统;伤后5 d以内,每克烧伤组织细菌数量可高达103~105以上;伤后1周,烧伤痂下每克组织菌量大于108者约为11%;第2周可达55%;第3周可达75%。如任其发展,可迅速发展成侵袭性感染,为构成MODS创造条件。

皮肤组织经烧伤后可释放TNFa等炎性细胞因子,并产生一种脂蛋白复合物的毒性物质 “烧伤毒素”,对多种脏器组织细胞均具有直接损害作用,烧伤坏死组织尚可激活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释放氧自由基、溶酶体酶、白三烯及细胞因子等对组织细胞有害作用的介质。

烧伤后由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痂下水肿液可迅速聚积。烧伤坏死组织释放的毒性产物如 “烧伤毒素”及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聚集于痂下水肿液中,并通过水肿液的吸收而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我科对痂下水肿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创面细菌和肠道等内源性细菌可于伤后第1天,迅速移位于痂下水肿液中,痂下水肿液中富含具有 毒性的中分子肽类物质、内毒素、TNFa及IL-8等。痂下水肿液可抑制体外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激活炎性细胞表达和释放黏附因子和细胞因子,启动炎性细胞失控性细胞因子释放;损伤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和肝细胞,诱导肝细胞凋亡和坏死;诱导大鼠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肺肝肾等多脏器损害。提出痂下水肿液是烧伤后机体内一重要“贮毒库”,通过痂下水肿液回收可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和脏器损害,烧伤后应尽去除。浅度创面以非手术方法为主,重点在预防和减轻创面感染,避免上皮组织继续损害,而深度创面以手术方法为主,尽早去除失活组织,及时封闭创面。早期清创是烧伤创面处理的最初步骤,目的是尽早将创面上的腐皮、毛发、污物及感染的细胞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除掉,保持创面于相对清洁状态,为下一步创面处理打好基础。

1 清创方法

1.1 去除已污染的衣物和敷料,剃去烧伤部位及邻近皮肤的毛发。除小面积烧伤外,一般不用机械刷洗,避免加重局部损伤和促进休克或感染的发生、发展。

1.2 污染的创面可用0.1%新洁尔灭或0.05%洗必泰溶液轻拭创面,再用清洁水或外用等渗盐水冲洗。污染较重的创面,先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蘸肥皂水擦洗,再用清洁水或外用等渗盐水冲洗,再用0.1%新洁尔灭或0.05%洗必泰溶液轻拭创面。

1.3 清创后的创面,用无菌纱布将创面水分蘸干,根据烧伤部位、面积、深度及环境温度选择包扎、半暴露和暴露疗法。

1.4 清创前或实施过程中,视病情需要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常用杜冷丁50 mg,肌肉或皮下注射;吗啡10 mg,皮下注射。疑有颅脑外伤,吸入性损伤,以及小儿和老年患者不宜使用。

1.5 浅Ⅱ度创面之腐皮应尽量予以保留,直径小于2 cm的水泡可不做处理,待其自行吸收(化学烧伤除外)较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或剪刀在水疱低位处抽液或剪破引流。深度烧伤水疱或腐皮应予清除。

1.6 磷烧伤、石灰烧伤、及其他类型的化学烧伤,清创时应严格按化学烧伤急救方法实施。

2 烧伤创面外用药物

我国各地应用中药及西药治疗烧伤创面的方法、方剂很多,有用于止痛、消炎、收敛的;有用于化腐、拔毒、促进坏死组织脱落的;有用于生肌、收口促进上皮生长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的;我院近五年应用碘伏纱条包扎治疗烧伤患者66例均获得良好效果;在以上烧伤创面清创原则之后,应用碘伏纱条覆盖创面后,用凡士林油纱条覆于碘伏纱条上面,以防止并减少创面碘伏的流失,加盖消毒纱布与棉垫,以绷带稍加压包扎,全层敷料应有3~5 cm厚,包扎时压力要均匀,患肢远端虽无烧伤亦应包扎在内,防止肿胀,指(趾)尖应露出,以便观察血循环改变。抬高患肢并保持敷料干燥,如敷料被渗透,应及时加盖消毒敷料包扎,如浸湿较广泛,则可将外层敷料解除,在无菌操作下重新包扎。对于包扎疗法的伤员,注意体温变化、伤区有无疼痛加剧、臭性或脓性分泌物等。发现有感染可疑征象时,及时检查创面更换敷料,如无感染现象,可延至10 d左右更换敷料。包扎疗法适用于四肢和躯干部的烧伤,护理方便,对病室环境要求较低;病员较舒适,肢体便于保持功能位;减少了多次换药时的痛苦。节约了材料,减少了基层医院容易感染的机会,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广泛推广。

上一篇: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分析 下一篇: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