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乐趣 玩出经验

时间:2022-06-20 10:39:5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感知不同事物具有共同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的美感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老师想布置教室,带来了一些灯笼。(出示灯笼实物图,顺序为一大红灯笼一小红灯笼)

师:看到这些灯笼,你有什么感受?

生:非常漂亮。

生:是一个大灯笼和一个小灯笼在重复。

师:你们可真善于观察。是呀,因为这些重复,使得这串灯笼特别的漂亮,具有了美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重复的奥妙。(揭题板书)

(评析:从学生感兴趣的“六一”布置教室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初步感知规律具有美感。)

二、解读规律,探究规律的特征

1.探究特征

师:它们是几个一组在重复?有几组?是怎样重复的?

生:两个一组。有三组。都是一大一小的。(师瞬时圈出其中一组)

师:像灯笼这样按照几个一组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我们就说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

2.表示规律

师:老师把这些灯笼请到了黑板上。(板贴灯笼图)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条规律。

(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师巡视选择不同的表示方法板贴)

反馈,请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

生1:我把这些灯笼都画下来了。

生2:太慢啦。我用文字表示的。“大”就是指大灯笼,“小”就是指小灯笼。

生3:我用符号表示的。“” 是大灯笼,“”是小灯笼。

生4:我也用符号表示。大灯笼就是“√”,小灯笼就是“×”。

生5:数字更简单。“1” 表示大灯笼,“2”表示小灯笼。

3.方法对比

师: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喜欢用符号表示。个别还是喜欢画实物图。对此,师引导:这样很直观形象,但是不太方便,速度慢)

师:你们不仅能发现规律,还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规律,可真了不起。同一条规律可以有这么多种表示方式。我们表示时可以选择简洁方便的方式。

4.丰富规律

师:老师还有一些绿灯笼。(板贴:大红小红大绿小绿)你们能表示出这条规律吗?

生尝试,师巡视。(此时,基本没有学生再画实物图)

反馈:

生1:还是2个一组。一大一小一大一小。

师:你是怎样观察的?

生1:我是从形状上观察的。

生2:我认为4个一组。

师:请说说你的想法。

生:它们除了一大一小,还有灯笼的颜色,两个红的、两个绿的合起来是一组。(师及时圈出一组)

师:规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我们在观察时要考虑多方面的特征。

师:猜一猜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为什么?

(生答,师板贴)

(评析: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学生经历操作、思考的过程中积累的。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主题图中“灯笼”为载体,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这样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同时在教师的不断引导启发下,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大小、数量等。并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规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有效的活动经验。)

三、应用提升,体会规律的广泛性

1.主题图中的规律

师:不仅我们要庆祝六一,其他小朋友也参加了。请看书上第84页的情境图,你能找到图中的规律吗?

生:能找到好多:灯笼、人物、花盆、彩旗的排列都有规律。

师: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一条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让同桌猜猜:你表示的是哪条规律?几个一组?下一个会是怎样的?

(点名几位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小朋友的间隔规律和灯笼间隔规律相同。

师:是的,不同事物可以有共同的规律。

2.身边的规律

师:我们身边也藏着许许多多规律。你能找到吗?

生:我同学的衣服上就有。一条红色、一条白色的色彩重复。

生:每个星期都是七天。

生:我发现第二小组同学就是男女男女这样坐的。

师: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老师为你们骄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3.创造规律

师:你们能用这些灯笼图片,创造出不同的规律把我们教室布置得漂亮吗?

分组合作完成,实物投影展示。

(评析:借助主题图中的不同事物以及生活中的事物的规律寻找,让学生体会规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会逐步明白观察事物时要考虑多方面的特征,有的时候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出现好几种规律,有的时候不同的事物可以发现具有相同的规律;其中创造规律这一环节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过程,这样的引导及学习使学生的情感经验也在活动中得到了累积与升华,这样的引导及学习也就有了浅显的哲学韵味了!)

四、归纳梳理,加深规律的认知

师: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了什么?你对规律有什么认识?

总评析:“数学好玩”是北师大版第四版教材中新增设的内容,属于综合实践领域。“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在2002年8月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为少年儿童的题词,寓意要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这显然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玩耍。

数学课上的“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为什么玩”“玩什么”“怎样玩”等。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激发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一切素材均来源于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实际。教师巧妙提取教材主题图中的“灯笼”,将这一载体补充、丰富、拓展。引导孩子们在“感知美感―探索特征―表示规律―创造规律―生活应用”这一主线中,循序渐进地思索,慢慢体会,领悟规律。“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都是孩子们“玩”的形式,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出思维过程,在玩的过程中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加以提炼,从而获得具有数学价值的活动经验。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324300

浙江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324000)

上一篇:“0.3≠0.30”,这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规律探究与情感体验并重